<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岁月长河的悠悠流淌中,端午与粽子,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星空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民俗与深沉的家国情怀。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端午于我而言,是一场盛大而欢乐的节日。每至端午前夕,奶奶便开始忙碌起来。她从老屋的房梁上取下一捆粽叶,那粽叶历经风干,依然翠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奶奶说,这粽叶是她去年端午后特意留存的,经一年时光沉淀,香气更浓郁。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泡好的糯米粒粒饱满,在竹篮中莹润如玉。奶奶将红枣、蜜饯整齐码放在一旁,准备工作就绪,便开始包粽子。她手法娴熟,粽叶在手中翻转折叠,宛如灵动的蝴蝶,很快便成一个精巧的小漏斗,装上糯米、红枣,再轻轻一裹、一扎,一个四角玲珑的粽子就诞生了。我在一旁看得心痒痒,忍不住上手尝试,却总是包得歪歪扭扭,不是粽叶破裂,就是绳子系不紧。奶奶看着我笨手笨脚的模样,总是笑着耐心指导,祖孙俩的欢声笑语,在小小的厨房里回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粽子下锅,灶膛里的火熊熊燃烧,木柴噼里啪啦作响,映红了奶奶慈祥的脸。随着热气蒸腾,粽叶的清香、糯米的甜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全屋,让我满心期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来,我在书本中读到屈原的故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屈原满怀悲愤,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百姓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啃食他的身体,纷纷划船赶来,将用粽叶包裹的饭团投入江中,这便是最初的粽子。从此,端午与粽子,便与屈原的爱国情怀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故事深深震撼着我。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爱国精神,穿越千年时光,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而粽子,作为这一历史文化的承载者,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爱国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每到端午,我总会亲手包上一些粽子。当那熟悉的粽叶在指尖舞动,我仿佛又回到了奶奶身边,感受到那份浓浓的家乡情怀。看着一个个包好的粽子,我不禁想起屈原,想起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想起他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节日。然而,端午与粽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始终在我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深刻领悟爱国精神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端午的粽子,包裹着历史的记忆、民俗的传承、家乡的眷恋与爱国的情怀。它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在传承中前行,在发展中弘扬,让这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