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校长的"秘密契约"(2)

静待花开

<p class="ql-block">  清晨七点五十八分,她牵着爸爸的手向学校走来。我向她挥了挥手,她看见我,眼睛弯成了月牙。当遇到同班同学时,两个小姑娘自然而然地牵起手说说笑笑走进校园。那一霎那,我心底泛起一丝微妙的涟漪——昨天还黏着老师不放的孩子,今天却独立迈出了成长的步伐。我内心似乎有些失落,但我却又是幸福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励自我觉醒。我想今天的变化,与家校共育密不可分。 </p><p class="ql-block">  记得5月13日定下对她的转化方案后,14日就开始实施。可是并不乐观。让她做督导员,她抗拒地摇头,根本不愿意进教室。第一节语文课,我只好将她带到办公室,让她读课文自学生字,自学效果很不错。第二节体育课,我让她选择:是进教室还是让妈妈接回家(她知道她妈妈绝对不会来接),她选择回班,但是在门口执意不进,我不能让她过于依赖。我很严肃地跟她讲到诚信:我履行早上接你,下课来看你的承诺,你也要履行进班上课的承诺。违约的孩子会失去别人的信用。我不愿和不讲信用的孩子交往。说完,我就离开了,却站在转角处偷偷看她的举动。直到上课,班主任最终将她带到办公室。</p><p class="ql-block"> 上午教学结束,我到班级了解,听说数学课也没有上。第四节进班了。中餐,她称不舒服不想吃。无奈,我带她和我一起中餐。她还是吃了两小块排骨、一两米饭,喝了一大碗绿豆汤。饭后,我送她回教室时,她拽着我的衣角说:“下课要来陪我”。这让我意识到:教室于她如同安全岛,一旦进入就能表现如常。下午课程果然顺利,放学的时候,我特意给她颁发“诚信点赞卡”。 </p><p class="ql-block"> 15日恰逢学校月教学开放日,早上8点我将她带入校园后,在教室门口又上演“拉锯战”。眼看第一节要上课了 ,她哭着要联系妈妈送水杯,还要妈妈来参加教学开放日活动。我给她一个拥抱,擦干眼泪,说:我相信你是守信的孩子,但是反复违约会伤害我对你的信任。”当她提出要当场打电话时,我温和而坚定地拒绝:“承诺的事情老师一定做到,现在你要履行你的承诺。” 于是她说先缓缓,之后情绪平复后进入教室。一切如常。我拍下了她教室里听课的背影。</p><p class="ql-block"> 下课了,妈妈没有来,我找来纸杯让她取水。为了以防万一,我说妈妈很忙,不可能坚持半天,而且上个月妈妈已经来过一次,机会让给其他同学的家长。如果妈妈要离开,不能哭。她答应了。第三节课的时候,她妈妈过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她妈妈进行沟通,妈妈说只要过一个节日后,就会有点“反常”。从交谈中,我发现妈妈在平时教育中很注重与孩子讲道理,只是因为孩子父亲常年在外,亲子关系失衡,故而孩子过于依赖妈妈。我和孩子妈妈达成了统一的教育方式:强化“信用契约”原则,建立清晰的行为边界,拒绝情感绑架;其次是采取“父亲介入”策略,通过日常接送来重建父女情感联结。第三是“适度撤退”机制,妈妈要逐步减少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 </p><p class="ql-block">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今天早晨,目睹她与爸爸牵手而来的画面,看着她和同伴牵手入班的背影,我知道我和她的秘密契约可能作废——当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生动力时,教育方真正完成了它的使命。</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成长是什么?是让孩子在爱与规则的平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韵律。这或许就是家校共育最诗意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我期待下一个节日后,美好依旧!</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