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天的事,顺应大势所趋。首先要明确什么事老天的事。“老天的事”其内涵融合了道家哲学、佛学思想与现实生存法则。它并非指向迷信或宿命论,而是强调对“不可控规律”的理性认知与边界划分。首先“老天的事”的本质内涵把包括三个,一个是自然规律的代称,从道家视角即“天道”,指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如四季更替、生老病死),人类无法创造或改变,只能顺应。二个是不可抗力与不确定性,指超出个人意志与能力范围的变量,如自然灾害、社会动荡、他人选择等。三个是因果律的终极呈现,从佛学视角看,“老天的事”是因果链条的必然结果,不以个人好恶转移。然后是如何判断什么是老天的事,判断“老天的事”的核心标准有三个,一个是是否可被主观意志改变,老天的事无论个体如何努力,结果不由己控(如他人对你的评价、股市整体波动)。 二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老天的事是规律本身的存在与作用方式(如“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这一铁律)。 三个是是否涉及他人自由意志,老天的事还包括他人选择或群体行为(如刘冰因贪婪背叛、王庙村村民的集体惰性)。 关键是关键即使你试图干预,最终决定权仍属他人自由意志,此为“老天的事”。在这里尤其要提醒各位同修的事就是要牢记,“他人选择或群体行为”也是老天事,因为即使个人试图干预,但最终决定权仍属他人。换句话说,如果一件事情,按照人性特征去做就会出现必然结果,也是属于我们无法干预的,这也是老天的事。那么为什么老天的事,要顺应大势所趋呢。通过老天的事的定义和标准可见,当面对老天的事的时候,人是无能为力的,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对结果都没有影响。既然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对结果都没有影响,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去想,去说,去做这个事以及和这个事有关的事。这里面要明确一点,面对老天的事,不想,不说,不做,不意味着不去判断,不去接受。按照人类的思维顺序,先是去判断一件事情的归属特性,也就是是不是属于老天的事,如果是属于老天的事,那么接下来就是要分析和预判可能的发展趋势,然后再判定好趋势以后,就顺着趋势去思考和行动,最后去接受事件的结果。如果不是老天的事,是他人的事或者自己的事,就是另外一个策略了。所以当你判定一件事是老天的事的时候,你能做的就是明辨事情发展趋势,然后顺势而为,从而谋求自己想要的结果。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在1949年的广州,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分出最终胜负,最终胜负会以一种什么状态出现,这都不是问题。只要你能确定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这个确定性的结果,那你就可以选择帮助共产党做事,按照共产党的做事方式去谋划未来,这样就足够了。这就是老天的事,顺应大势所趋的具体表现。</p><p class="ql-block"> 他人的事,莫问他人因果。明确他人的事,其核心在于界定人际边界与责任归属。这一概念并非鼓励冷漠疏离,而是强调对个体自由意志的尊重与对干预限度的认知。首先“他人的事”的本质内涵包括,一个是自由意志的领地,指他人基于独立思想、情感偏好、价值判断所做出的选择,如生活方式、职业规划、情感态度等。 二个是因果责任的归属,也就是他人行为引发的后果应由其自身承担,过度介入可能扭曲因果链条,阻碍其成长。三个是人际互动的边界,即使出于善意,越界干涉他人决策可能引发权力压迫或道德绑架。其次判断“他人的事”的四大标准包括,一是策权归属,标准是谁拥有最终决定权?属于他人的事的决策权完全在对方(如朋友是否辞职、伴侣是否爱你)。二是后果承担者,标准是谁为结果负责?属于他人的事的后果由对方直接承受(如同事拖延导致项目失败)。三是价值观差异,标准是是否涉及对错判断的主观偏好?属于他人的事并没有普世标准的选择(如审美偏好、宗教信仰)。四是能力影响范围,标准是你能否实质性改变对方?属于他人的事,你无法替代对方行动或思考(如戒除他人网瘾、改变他人性格)。之所以对他人的事,采取莫问他人因果的策略,主要原因是,一要建立清晰边界,不越界干预:如不对亲友的人生选择指手画脚(除非对方明确求助)。 不情感绑架:如父母不以“为你好”之名控制子女职业选择;二要聚焦自我责任,按照课题分离**(阿德勒心理学)的原则:区分“我能影响什么”与“我该放下什么”。比如职场中,向上司提供专业建议(自己的事),但不过度纠结其是否采纳(他人的事)。三是要尊重多样性,接纳差异就是要允许他人与你价值观不同(如丁元英不批判芮小丹的“执拗”)。避免救世主情结就是要放弃幻想通过说教改变他人,转而用行动示范(如王庙村案例中“不教育,只提供机会”)。所以针对“他人的事”,真正的智慧在于:管好自己能管的,放下自己管不了的。所以这里提出了莫问他人因果的策略。这里面有一个容易引起误解或者无法区分的就是对于家人的事,以什么策略去应对。因为家人和我们,是长期甚至是一生的关系,而且家人之间还有血脉关系,虽然有的相处的时间长短不同,血缘关系有远有近,但是家人的关系和外人的关系就是不同的,那么面对家人的事,该采取什么策略呢,包括对于配偶,对于父母,对于子女的事,该如何归类,如何对待呢。通过反复思考,这里建议按照“不求不应”的态度去面对家人的事。为什么要强调不求不应呢,其理由是从你参与到这个人的这个事中能产生的结果考虑的。如果家人认为没有必要找你帮助,那你即使有再好的想法,再充足的资源去办好那个事,你的家人也不会接受,那你的想法和资源,即使适用下去所获得的结果也是零。但是如果家人向你求助了,那么他就会同意或者部分同意按照你的想法,利用你的资源做事,这样你的想法和资源才能发挥作用,才有可能带来你希望的结果。所以对于他人的事,即使是家人的事,也是要在不求不应的前提下,莫问他人因果。</p><p class="ql-block"> 自己的事,为什么要强调“我是一切的根源”呢,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自己的事”的核心在于聚焦自我责任,实现内在秩序与外在行动的统合。处理“自己的事”并非简单的个人管理,而是涉及认知觉醒、价值重构与生命能量的定向释放。首先“自己的事”的本质内涵包括,一是绝对主权领域,也就是完全由个体掌控的决策与行动范畴,包括思想(价值观、信念体系、认知框架);选择(职业方向、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动(技能提升、习惯养成、目标执行)。二是因果责任的起点,个体是自身命运的“第一责任人”,所有选择的结果最终回归自身。三是能量守恒法则,人的精力有限,过度关注“老天/他人的事”会削弱对自身领域的掌控力。其次,判断“自己的事”的三大标准,一是决策权归属,关键问题是“这件事的结果是否由我直接决定?”二是后果承担者,关键问题“谁为这件事的最终结果负责?”三是可干预程度,关键问题是“我能否通过行动实质性影响结果?” 真正的“处理好自己的事”,是让生命成为规律与自由意志共舞的道场——既如丁元英般冷眼看穿规律,又如芮小丹般炽热活出自我。这或许就是豆豆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启示:世界从不承诺公平,但每个人都拥有定义“自己的事”并为之战斗到底的权利。由此可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唯一的选择就是由自己承担起所有的责任。通过明确责任主体的方式,强调要摆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等靠要”思想,知道负责,主动出击,要自己为自己负责,不要把责任推脱给他人。为了自己的幸福人生而不断努力。具体的方法,建议大家通过主动性地学习来升级自己的思维,然后按照提升后的思维去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生活中种种事件的解决结果对自己造成对于影响来判断自己思维升级的程度和好坏,然后再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次去深入学习与思考,从而进入下一轮的让人生升级。只要这样循环往复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再学习,再思考,再实践,再总结。这样的话我们的思维和能力就是按照螺旋式上升的模式达到我们意想不到的境地,从而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虽然建议的践行强势文化的策略是根据事情的归类从三个方面提出来的,也就是老天的事顺应大势所趋,他人的事莫问他人因果,自己的事我是一切的根源。其实这三个策略之间是互融互通,共同构建起一个强势文化的落地方法的。每一个都不能偏废,每一个都值得深入实践。为了能够持续践行强势文化,这里还提出三个提升修为的习惯建议,简而言之就是持续不断的大量广泛的阅读经典的习惯;持续不断的实践所学的习惯;持续不断及时总结复盘的习惯。只要能够坚持以上三个提升修为的习惯,按照践行强势文化的策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相信大家一定会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祝福大家心想事成,万事顺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