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条河,两道街,白墙黛瓦,流水轻舟,桥街相连,小木屋临河而建,树影婆娑。人在屋里住,屋在水上漂。船在水中荡,树影水中映。这就是乌镇,小桥、流水、人家。</p><p class="ql-block"> 走进乌镇,恍惚走进了一幅水墨丹青的画卷。青砖,白墙,灰瓦,绿水,如诗如雾如画。古香古色,脱离尘世,却又存在于红尘,不见尘世的喧嚣与浮躁,扑面而来的是浓郁不已的古意。走进乌镇,让我恍惚间有种与历史时空不期而遇的感觉,这种感觉柔柔的,却又是切实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乌镇的房,古老而有历史感。木屋,临水而建,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曲折经历。它们一间挨一间,全都透露着时长的悠远,让人想要去追溯那些屋子里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沉淀。房屋墙壁大多由石木砌成,或临水开门,则定有石阶延伸到水面,形成一个小码头,便于乘船;或临街开门,而宽门敞窗,形成门面。传统木质门窗,油漆斑驳,略显沧桑。门窗上的石雕、砖雕、木雕精美而富丽堂皇。独特的是建筑物的屋顶有一个观音口袋、马头壁,像天空中的五座山,左右对称,体现一种高耸而险峻之美。</p> <p class="ql-block"> 乌镇的水,是乌镇的灵魂。那穿镇而过的河道,似灵动的琴弦,弹奏着悠悠古韵。河水澄澈如镜,倒映着岸边粉墙黛瓦的民居和横跨其上的座座古桥,仿若一幅天然的水墨长卷。乌篷小船,于碧波之上缓缓而行,船桨轻摇,搅碎了水中的光影,也摇醒了沉睡千年的旧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此般意境,令人沉醉不知归路。</p> <p class="ql-block"> 乌镇的街,铺设着浓黛的青石板,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行人的匆匆步履,每一块石板都仿佛在低诉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街道两旁,木质结构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间尽显江南工匠的精湛技艺与细腻情思。那古旧的门窗,似在默默守望,见证着时光的流转与变迁。走进庭院深处,曲径通幽处,繁花点点,绿植葱茏,静谧之中透着盎然生机。</p> <p class="ql-block"> 乌镇的桥,宛如一道道彩虹卧于水上,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沟通着此岸与彼岸。它们形态各异,或古朴厚重,或轻盈秀丽,每一座桥都有其独特的名字和传说。伫立桥头,凭栏俯瞰,河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与淡淡水汽,那水中的游鱼,岸边的浣女,皆成了眼中的风景,让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乌镇,是一幅水墨画。薄雾笼罩着青瓦白墙,小桥流水间,几只乌篷船缓缓划过,船桨拨动水面的声音清脆悦耳。走在石板路上,两旁的柳树垂下柔软的枝条,仿佛在轻轻招手。偶尔传来几声吴侬软语的交谈,带着江南特有的温婉与亲切。河道上漫起薄薄的雾气,整个诗画水乡沉浸在一片恬淡之中。一个一个的画框,瞧,那扇不经意间打开的窗户,我想,窗子里面定会是一个丁香般美丽的江南女子。</p> <p class="ql-block"> 午后的乌镇,是一首悠闲的诗。找一家临河的茶馆,点一杯龙井,看茶叶在杯中舒展,清香四溢。窗外,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几只白鹭掠过水面,留下一串涟漪。时间在这里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可以尽情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傍晚的乌镇,是一曲动人的歌。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老街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暖黄色的灯光映在青石板上,仿佛为这座古城披上了一层温柔的外衣。河边的酒馆里,传来悠扬的评弹声,伴着流水声,仿佛在诉说着江南的千年故事。</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乌镇,是一场温柔的梦。月光洒在小巷深处,微风拂过,带来淡淡的花香。走在这样的夜色中,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诗词里的江南。周杰伦《雨下一整晚》中的场景仿佛再现,“午夜笛 ,笛声残;红烛透, 透过窗,石板前,花灯还在亮;小舢板 ,划呀划,小纸伞 ,遮雨也遮月光。”乌镇,迷恋你五彩斑斓的夜晚,更欣赏你千年划出的摇橹声响,你不再是吴越的边界,你不再是兵家的战场;月光下,窗棂间,透射出朗朗的书声;小河边,石溪旁,浣洗出千年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其实乌镇的烟雨朦胧才是最美的。雨后的乌镇,如一幅被水洗过的宣纸水墨画。小桥流水,乌篷船轻轻摇曳,雨滴落在河面上泛起一圈圈涟漪,仿佛时光也在此放慢了脚步。漫步在青石板路上,雨水冲刷过的古老木门透出岁月的沧桑,而檐角滴落的雨珠,像一首古老的诗,一字一句击打在心上。雨落乌镇,青瓦白墙间,一把油纸伞,一段悠远的故事,一场与时光的对话。累了,倦了,就去乌镇走一走,听雨声敲打瓦檐,看水墨渲染的烟雨江南。在这里,你会找回内心最初的宁静,感受时光缓缓流淌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 乌镇发生过很多故事,清朝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就在这个水边发生,后来更诞生了一位文学巨匠——茅盾。他的《子夜》、《春蚕》、《霜叶红似二月花》都是闻名遐迩的作品,他的故居依然透着一股文化的气息,墙上挂着“有志竟成”的字样。茅盾故居就在这条街巷不深处,从立志书院一进门,迎面便见一尊茅盾年轻时穿着长衫的石像,昂首挺胸,意气风发。石像头顶上悬着“有志竟成”的横匾,两边玻璃窗里是一些书院以及茅盾小时候在此读书的介绍图文。</p> <p class="ql-block"> 行舟绿水前、青砖黛瓦墙,构成了我对乌镇的全部。不知从多久起,人们对那些古老的建筑很是感性,稍不注意,就引来几多乡愁,我也不例外。走在铺满青石的街道,生怕错过哪一道美景。站在乌镇的桥上,看着那些熙熙攘攘的乌篷船,在绿幽幽的小河上,摇曳的船桨轻荡起水花,偶有从水面吹过来的微风,带着水乡的微腥,打动你的心扉。</p> <p class="ql-block"> 没有机会在乌镇多停留些时日,只是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浮光间掠不了多少乌镇的魅影,只是那些慢下来的时光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海子曾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来到乌镇,才发现,自己多希望能在这里有一所房子,“面朝小河,炊烟四起”,于喧嚣间独享片刻的宁静,在某个角落,悄悄倾听乌镇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邂逅了这座江南水乡,就难以忘怀。乌镇的画面就如同张继夜泊的枫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三言两语,朦朦胧胧,留下无尽的空间任由想象。几乎所有描写江南的诗句都离不开水,白居易的诗句是最有名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文徽明的横山堂小咏,写出了乌镇特有的韵味,“雨涤山花湿未干,野云流影入栏杆。”写出了乌镇的清婉,“泉声漱醒山人梦,一卷残书竹里看。”更是代表了无数到此的人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 乌镇,是一个藏在诗里、画里、梦里的地方。对于我来说,乌镇是一场温柔的旅行,是一次心灵的回归,是一段念想的邂逅,是一封留恋的记忆。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 面对乌镇的美,乌镇深厚的文化气息,我找不到更加合适的语言,只能用一幅又一幅的图片来展现。《似水年华》中刘若英说: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每一个人带着故事来,又带着故事去。我也是,带着我的故事来过乌镇,又带着我的故事离去。</p><p class="ql-block"> “我带走湖水心酒一壶,陪我远方的孤独。走啊走啊走在这江南,鹅黄柳绿惹人眼。盼啊盼啊盼你能出现,随我清风的流年。”再见,乌镇,我是你远方飘来的云,你是我挥不去的江南梦,你是我去了还想再去的梦里水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513乌镇行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