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dhOLCdEfz7Q-U9jJySNbA" target="_blank">视频</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uiyv8ng?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64315303" target="_blank">37.柳宗元--山水自然中蕴含的悲哀感慨、贾岛:推敲/38.吟诵欣赏--夏初雨后寻愚溪</a></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在柳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柳宗元少年才名,青年踔厉,后仕途受挫,远放蛮夷,官终柳州刺史。他深受柳州市民爱戴,是柳州人最骄傲的“老市长”。</p> <p class="ql-block">柳侯祠,位于柳侯公园南隅,原名罗池庙,是柳州市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为纪念唐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而建。</p><p class="ql-block">柳宗元在柳州刺史的四年任内兴文教、释奴婢、修城郭、植树木、移风易俗、政绩卓著。</p><p class="ql-block">在他死后三年,也就是公元 822年,柳州人民立庙罗池畔以纪念,古称“罗庙”,北宋徽宗皇帝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柳侯”便由此得名,于是罗池庙也改成了柳侯祠。</p><p class="ql-block">柳侯祠从唐代建成至今,历朝都对其进行过修葺及扩建。</p><p class="ql-block">现址为明代柳侯祠庙址,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在原址上重建。解放后,柳侯祠几经修葺,现存的柳侯祠建筑结构为清代三进制木砖结构,面积约2000平方米。祠堂为清代风格,分前殿、中殿、后殿,砖木结构建筑。祠庙坐北朝南,青瓦白墙,飞檐红,庄严古朴。祠堂大门上高悬的“柳侯祠”金字匾额系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的手迹,豪迈奔放苍劲挺秀。</p><p class="ql-block">门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由韩愈诗句集结而成,为清末永州知府杨翰所书。</p> <p class="ql-block">一进大门,便是两块引人注目的“荔子碑”,右侧为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所刻原件,左侧为仿宋的清代复制品,碑文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因其句首云“荔子丹兮蕉黄”,后人便称“荔子碑”。它诗赞柳侯,作者韩愈,字为苏轼亲笔,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故后人亦称此碑为《韩文苏书柳事碑》,史称“三绝碑”。此碑为柳侯祠的镇祠之宝,其刻石技艺刀法恣肆狂放、深浅奇正、随笔赋形,与苏东坡雄奇、深厚的书法相得益彰,被人推为苏东坡书法碑中第一,以此碑为代表的“柳侯祠碑刻”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碑刻中还包括《柳州罗池庙碑》、两方元代刻的柳宗元石刻像,都是珍贵文物。壁间悬挂柳宗元生平资料及后人的书画作品。</p> 二进为中厅,有石井两口,古色斑驳。柳宗元到柳州后,为解决百姓吃水问题:派员勘地寻源,挖井引水,这两口石井是纪念柳宗元为民掘井而设的,是柳侯“有德于民”的见证。 第三进的正殿中央,有一尊柳宗元三彩陶塑像,头戴褐色幞头,身着唐朝官服,手执狼毫,凝神攻读。 殿堂正中的玻璃柜里,金丝绒衬着一块残碑,名为龙城石刻碑刻。原碑出土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因碑文首有“龙城柳”而得名,一同出土的短剑上有与其相同的铭文,故又称“剑铭碑”。 传说碑文是柳宗元所书,但至今仍真伪莫辨。其拓本是古代赶考的士子、涉水的商贾常随身携带,降水伏魔,保佑平安的灵符。后殿安放有一尊柳宗元及三部将的铜塑像。此外,祠内还有两口清代大钟,一铜一铁。 柳侯祠后有柳宗元衣冠墓,东侧有纪念与柳宗元同称为唐二贤的政治家、柳州司户参军刘蒉的贤良祠,并有柑香亭、罗池、讲堂、山长住房、斋房等附属建筑。 <p class="ql-block">柳宗元病逝于柳州刺史任上后三年,柳州市民于罗池旁建立庙宇以缅怀祭祀柳子在当地的政绩。次年春(公元823年),韩愈于长安闻讯,撰写《柳州罗池庙碑》一文,作《迎享送神诗》送给柳州百姓,让他们歌唱来祭祀柳宗元,并把它刻在石碑上。碑文中详细记载了柳宗元在担任柳州刺史四年间为地方百姓所做出的贡献,阐述了罗池庙的建立缘由。文中还引用了柳州地区的民间传说,描述了柳宗元成为神灵的故事,尽管此传说并非事实,却深刻反映了当地民众对柳宗元无私奉献、造福百姓的深深怀念与同情。同时,韩愈也借此文表达了对柳宗元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当时社会重用的遗憾与不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随着两百年后宋代文豪苏轼的到来,这篇《迎享送神诗》的文化价值也更上一层楼。苏东坡也是柳宗元的迷弟之一,听闻韩愈为柳宗元写下《迎享送神诗》后,苏东坡挥墨将其写下,其手稿于百年后被刻于石碑上,置于罗池庙(今柳侯祠)内。因首句“荔子丹兮蕉黄”而被命名为《荔子碑》,至今已在此矗立八百年之久。这块立于罗池庙中的碑,因“柳事韩文苏书”,被称为“三绝碑”。尽管还有一些知名的碑刻也有“三绝碑”之称,不过,从人文渊薮中看去,“柳事韩文苏书”更有绝美的精神气象</p> <p class="ql-block"><b> 柳州罗池庙碑</b>(唐) 韩愈</p><p class="ql-block"><b>罗池庙者,故刺史柳侯庙也。柳侯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曰:“兹土虽远京师,吾等亦天氓,今天幸惠仁侯,若不化服,我则非人。”于是老少相教语,莫背侯令。凡有所为,于其乡间,及于其家,皆曰:“吾侯闻之,得无不可于意否?”莫不忖度而后从事。凡令之期,民勤趋之,无有后先,必以其时。于是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惰,猪牛鸭鸡,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步时民贫,以男女相质,久不得赎,尽没为隶。我侯之至,按国之故,以佣除本,悉夺归之。大修孔子庙,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尝与其部将魏感、谢宁、欧阳翼饮酒驿亭,谓曰:“吾弃于时,而寄于此,与若等好也。明年吾将死,死而为神,后三年,为庙祀我。”及期而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三年孟秋辛卯,侯降于州之后堂,欧阳翼等见而拜之。其夕梦翼而告曰:“馆我于罗池。”其月景辰庙成,大祭。过客李仪醉酒,慢侮堂上,得疾,扶出庙门即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明年春,魏忠、欧阳翼使谢宁来京师,请书其事于石。余谓柳侯,生能泽其民,死能惊动福祸之,以食其土,可谓灵也已。作迎享送神诗,遗柳民,俾歌以祀焉,而并刻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柳侯,河东人,讳宗元,字子厚。贤而有文章,尝位于朝光显矣。已而摈不用。其辞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侯乘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嚬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鹤与飞。北方之人兮,为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苦湿兮,高无干秔。稳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b></p><p class="ql-block"><br></p> 罗池庙,是已故刺史柳候的祠庙。柳侯治理柳州,不歧视那里的人民,而是用礼教和法律来约束、开导他们。经过三年,民众都显得很有自尊心,精神奋发,说:“柳州虽然远离京师,我们也都是天朝的人民,现在幸蒙上天惠赐仁慈的柳候,如果不听从教化,那就是不懂情理的人了。”于是老少互相叮嘱,不要违背柳候的意旨。每逢有什么活动,街巷家家户户都说:“(我们这样做)柳侯知道了,该不会不高兴吧?”干什么事没有不经考虑就去做的。每逢州官有政令下达的时候,人们都很乐意努力地按柳侯的吩咐办好,没有提前或推后的现象,一定按照他规定的时间去完成。于是,老百姓的生计有了安排,官仓粮食足数,没有拖欠粮租,流亡在外的人纷纷回来,大家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兴办起来。居住有了新房屋,渡江有了新船。鱼塘、菜园都打理得好好的,猪、牛、鸡、鸭长得又肥又大,繁殖很多。做儿子的尊重父亲的教诲,做妻子的顺从丈夫的旨意,嫁娶葬送,都各有条例法则,在社会上,同辈之间讲友爱,对长辈讲孝敬,在家庭中,父母慈爱儿女,儿女孝敬父母。原先,老百姓穷困,用子女抵押借钱,时间久了无钱赎回,(子女)就全都被收为奴隶。柳侯来到柳州后,按照国家固有的法令制度,以雇佣劳力抵销所欠债钱,使子女都能回到父母身边。柳刺史又重修孔子庙,修整城市街道,种上名贵树木,柳州民众全都满心欢喜。柳侯曾与他的部将魏忠、谢宁、欧阳翼在驿亭饮酒,说:“我被时俗所抛弃,寄生在此地,与你们交好。明年,我将要死去,死后会成为神。死后三年,你们要立庙祭祀我。”到时柳侯真的死了。柳侯死后第三年七月辛卯这一天,他的神灵显现在州刺史官署的后堂,欧阳翼等人见后伏地而拜。那天晚上,柳侯托梦给欧阳翼说:“请在罗池为我设一个馆(庙)。”那月丙辰日,罗池庙修成,举行了大祭。有过路客叫李仪的唱醉了酒,闯入庙堂,在庙堂上傲慢不敬,侮辱了柳侯,立时得病,扶出庙门就死了。第二年春天,魏忠、欧阳翼派谢宁到京城,请我把柳侯的事迹写下来,他们好刻在石碑上。我认为柳侯生前能给当地人民带来恩惠,死后又能显神灵惊动世人,降下祸福,享受柳州人的祭供,可谓神明灵验。作《迎享送神诗》送给柳州人民,让他们唱着歌来祭祀他,而且把它和碑文一起刻在碑石上。柳侯,河东人,名叫宗元,字子厚。他品德高尚有文才。曾经在朝廷里任职,光耀显赫一时,随后受到摈弃,得不到重用。歌词说:红红的荔枝,黄黄的芭蕉,伴随着各种肉食和蔬菜,进奉到柳侯的庙堂。迎接柳侯神灵的船,树着两面神旗,风阻水涌,使船在河中回荡不前。等候柳侯,迟迟不见柳侯的到来,可知我们是多么的焦虑悲伤。柳侯骑着少壮的马进庙了,笑容满面地抚慰我们柳州士民。鹅山之下桂树团团,柳江之畔白石齿齿。柳侯早上出游,傍晚归来。春天和猿猴一起吟啸,秋天与白鹤一同翱翔。北方有的朝官说柳侯的坏话,柳州的百姓希望柳侯永远不要离开。保佑我们安居乐业,健康长寿,把那些邪恶的魔鬼从我们周围驱除干净。(使柳州)风调雨顺,没有旱涝的忧虑,五谷丰登,百姓富足,使毒蛇恶蛟结蟠潜伏,不再害人。柳州百姓对柳侯的祭祀,由始至终不要有一点怠慢,从今以后,世世代代都要对柳侯虔诚敬奉。 <p class="ql-block"> 柳宗元到柳州任职后,是如何治理柳州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迎享送神诗》流露出柳州百姓对柳宗元怎样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柳侯治理柳州,做了大量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以礼教和法律引导未开化百姓;释放奴婢,终结落后风俗,民众欢喜;重修孔庙,创办学院,带头破除迷信,提升了人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美化城市,种树绿化,柳州焕发新气象……柳宗元为政有功德,立身有政德,所以赢得了百姓爱戴。柳宗元成为柳民的祭祀之神,是无法磨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者,便是人民之神。</p> <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马国军主编 《柳宗元在柳州》(东方出版社)</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t3UVE7xMygUT8PAB4G-C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