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居云南建水的第四天,4月22日,我与老伴携手郝庆源夫妇,满心期待地前往建水那座久负盛名的双龙桥。</p><p class="ql-block">双龙桥又名十七孔桥,坐落于建水城西3公里,横跨泸江河与塌冲河交汇处,因两河蜿蜒如龙,取“一桥锁双龙”之意得名,是建水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初见双龙桥,它的美便直击心底,无论从何角度观赏,皆魅力非凡。</p> <p class="ql-block">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桥,最初仅有三孔,后因泸江河与塌冲河泛滥,河床增宽,三孔小桥无法横贯两岸。</p><p class="ql-block">于是,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当地官民续建十四孔,与原三孔桥首尾相连。桥高9米,长148米,桥身由约500块平整石块镶砌,两侧以条石为栏,最终成就如今雄伟的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中央,三层飞檐的方形楼阁拔地而起,高约20米、边长16米。琉璃黄瓦覆顶,层檐重叠,檐角交错,蔚为壮观。</p><p class="ql-block">双龙桥西端的双层八角攒尖顶楼亭与之辉映,高约10米,檐角飞翘,玲珑秀丽。</p><p class="ql-block">桥东端原有一座对应楼亭,可惜毁于战乱。</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双龙桥历经岁月打磨,桥面上的青石板已变得光滑锃亮,以其独特的历史文物价值,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打卡。</p> <p class="ql-block">远观,双龙桥似一艘楼船,近看,如长虹卧波,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桥身倒映在碧波之上,构成“珠链圆环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中央”的奇景。</p><p class="ql-block">作为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多孔连拱桥,建水双龙桥既承袭我国桥梁建筑风格,又集科学与造型艺术于一身,在我国古桥梁史上地位重要。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更是将其列为全国最著名的古桥代表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告别双龙桥,我们驱车前往团山民居。它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处,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曾是彝族的聚居地,彝语中“突舍尔”的名字,意为“藏金埋银之地”,单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人们无限的好奇与向往。</p><p class="ql-block">它背靠青山,面向平坝,建在一个圆形的小山包上,因此得名“团山”。</p><p class="ql-block">团山民居又是一个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落,其始祖张福于明洪武年间从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经商贸易到了新开发的云南,并在此定居。张氏族人在外挣得巨额钱财后,回乡修建豪宅,光耀门庭。</p> <p class="ql-block">团山民居现存大型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总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景观丰富,内雅外秀,建筑精美,工艺精湛,表现了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在众多的建筑中,将军第格外引人注目。它建筑面积958平方米, 共有大小天井7个,房屋38间。</p><p class="ql-block">因房主张和在“辛亥临安”起义中平匪有功,被云南都督蔡锷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四营营管带兼稽查员,并授予“将军第”匾额而得名。院内雕饰精美,书法绘画大部分出自建水名人邱庭栋之手。</p><p class="ql-block">将军第至今仍居住着张和的第四代人。</p> <p class="ql-block">在团山民居中,规模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张家花园。张家花园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占地面积3495平方米,建筑面积2955平方米。共有大小天井21个,房屋119间,为一组城堡式私家园林,是仅次于县城朱家花园的又一大型民居。</p><p class="ql-block">房屋的主人张国义、张国明兄弟,早年赶马维持生计,后在个旧开矿经商成为巨富,先建盖三进宅院和花园祠堂,随后修缮花园假山、院墙,最后建一进院落。</p> <p class="ql-block">院内书画装饰华丽,木雕、石雕、 砖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花园内部分建筑现用作团山村史馆。</p> <p class="ql-block">这棵大榕树,学名小叶榕,当地又名“万年青”,栽种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 年)。是张家花园主人在建盖花园祠堂时,为催旺运势、荫庇家人而种。</p><p class="ql-block">后因团山村涌现出一批千总、营管带、贡生、太学生、州学秀才、将军等能人志士,于是村民就把这棵万年青称为“风水树”。 </p><p class="ql-block">团山村民在求姻缘、过寿、做生意、求职、高考或遇到困难时,都会到这棵“风水树”下祈求,希望得到“风水树”的庇佑,让自己愿望成真!</p> <p class="ql-block">这一天的游览,我们在双龙桥与团山民居的历史长河中穿梭,触摸着时光脉络,感受着建水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处风景和与之相连的故事,都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建水旅居时光里的珍贵记忆。</p> <p class="ql-block"> 撰文、编辑:王宇</p><p class="ql-block"> 摄影:王宇、郝庆源等</p><p class="ql-block"> 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