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张家口(一)

布衣

<p class="ql-block">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又称德王府,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明德北街三角地东侧,是张家口市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官衙建筑。</p><p class="ql-block">清代共设置了三处都统署,热河、乌鲁木齐和察哈尔都统署,察哈尔都统署旧址是唯一保存下来的清代都统衙署建筑。整个建筑依据清代一品官衙规制,布局以中路建筑为主,东西两路为辅,占地面积约7300平方米,大小房间67间。按建筑分布,自然划为四进院落,采用传统的庭院式建筑风格,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内寝。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均建有耳房,二堂及后寝建有厢房。中轴对称,前朝后寝。作为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群,察哈尔都统署旧址是封建官僚衙门的代表,体现当时的建筑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边防重要的省级衙署和中国仅存的清代都统衙署建筑,对于研究清代官衙建筑、研究京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察哈尔都统署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察哈尔都统设置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肇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由第二任都统巴尔品营建。</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设察哈尔特别行政区,置都统管理察哈尔地区军政。</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察哈尔都统属成为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驻地。</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察哈尔成立了以蒙古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即德王)为首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民国三十年(1941年),德王将其官邸迁至于此,以后都统署便俗称“德王府”。</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察哈尔都统署成为晋察冀边区首府所在地,为边区政府主席宋劭文办公的地方。民国三十五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6年~1948年),为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驻地。</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张家口解放后,都统署为察哈尔省人民政府驻地,乌兰夫驻都统署办公。1949年,内蒙古自治政府迁至张家口驻都统署。1952年,察哈尔省建制裁撤后,都统署先后作为张家口市公安局、市委党校、市国家安全局、市地质矿产局等单位和部门的办公用房。</p><p class="ql-block">2002年,张家口市博物馆对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大门前原地基进行勘探并恢复,砌砖铺地,出土石狮子。</p><p class="ql-block">2012年7月,察哈尔都统署旧址修缮工程开始,施工人员对整个院落的房屋进行揭顶大修,更换了糟朽的椽檩、梁架、望板等,并对单体建筑进行落架大修;2014年8月25日,竣工。</p><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察哈尔都统署旧址历史陈列展示工程,正式对外开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