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溪是湖北省巴东县,长江北岸的一条常流性溪流,发源于"华中第一峰"神农架的南坡,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中,于巫峡口东2000米处汇入长江,全长60公里。神农溪有巴山夜雨的风情,尤其是山水隽秀,兔耳岭的峭壁怪石,溪流两岸山峦耸立,逶迤绵延,层峦叠嶂。形成了龙昌峡、鹦鹉峡、绵竹峡三个险、秀、奇各具特色的自然峡段。峡中深潭碧水、飞瀑遍布、悬棺栈道、原始扁舟、土家风情、石笋溶洞无不令人惊叹。<div><br></div><div>神农溪漂流是盼望已久的事情,到了巴东那就要尝试上一回。<br><div><br></div></div> 1. 酒店就在长江边,出门就能看见巫峡峡口。<div><br></div><div>晨光在厚厚的云层中游走,时而露脸,巫峡口的崇山峻岭被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巫峡深处的远山则隐匿在晨雾中。<div><br></div></div> 2. 去神农溪的游轮上午10点钟启航,趁空闲在码头附近游荡。身姿雄伟的巴东长江大桥连接长江两岸,驶往重庆的大游轮,穿行大桥,江面上拖出长长的航迹。<div><br></div> 3. 神农溪漂流是巴东的一张旅游名片,有关部门也努力推介。神农溪漂流是看山水、品风情、听故事。<div><br></div> 4. 开航时间就要到了,我们从“马踏飞燕”的旅游标志旁沿岸坡石阶而下,过趸船,上了游轮。<div><br></div><div>游轮不大,大约可搭乘200余人。客舱宽敞,游客也可在前后甲板上观赏沿途风光。</div><div><br></div> 5. 游轮启航,向江北岸的神农溪溪口驶去。<div><br></div><div>30多年前,我曾经漂流过神农溪。记得那时是先乘车向大山里进发。汽车要在大山里行驶很长时间,最后到达绵竹峡。在绵竹峡乘“豌豆角”的小木船沿溪流下行。到达鹦鹉峡就是慢漂,到龙昌峡就转乘橡皮艇,由机动船拖拽至峡口。完成漂流。</div><div><br></div> 6. 三峡大坝没建成之前,长江和神农溪的水位都较低。神农溪谷里很狭窄,两边的山岭更显得嵯峨险峻。大坝蓄水后,水位上涨百多米,神农溪水面开阔许多,游轮可以直接驶进,穿过龙昌峡,直达鹦鹉峡。<div><br></div> 7. 游轮在龙昌峡行驶,阳光散射在峡谷,山黛绿、水碧清。迤逦美景就在眼前。<div><br></div> 8. 峡谷航道弯弯曲曲,船行峡中,如穿幽巷重门。一座座高达数百米的山峰劈面压来,几乎望不见前面的水道。游轮走着走着似乎前方被山阻挡着,没有路了。到了跟前航舵一转,水道一下子伸延前方。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壁暗崖明又一程。<div><br></div> 9. 沿途能够看到岸边的水线。如果三峡大坝蓄满水,此处的水位还能上升10来米。<div><br></div> 10. 神农溪的美,体现在她的原始、古朴、野趣、无污染,没有人工雕饰,全是大自然的造化,秀丽而又神奇。<div><br></div> 11. 神农溪从远古流淌而来,历史在这里留下的斑斑足迹依稀可辨,崖壁上散布着古栈遗迹,危崖千仞的半山腰残留着古代巴人和僚人的崖葬悬棺,有诡秘莫测的土家族先民居住的洞穴等多种文化遗迹。<div><br></div><div>此处岸边崖壁上就有岩洞和悬棺。古时巴人故去,人们都要将棺木吊放进悬崖上的洞窟里,这些洞窟一般距地百十多米。此处的洞窟就在水面上方十多米。这是因为三峡蓄水后水位上升所致。</div><div><br></div><div>我们能够看见山顶的吊车和水面岸边的小船,这是向游客演示模仿古人吊放悬棺的过程。</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12. 游轮进入鹦鹉峡,崖壁上镌刻着“鹦鹉峡”三个大字。崖壁上有山洞,洞口被荆棘植被遮掩着,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玄幻感。</p><p class="ql-block"><br></p> 13. 神农溪到处充满绿意,山是绿的,水是绿的,仿佛触手可及。<div><br></div> 14. 30多年前的那趟漂流留下深刻的印象,船驶进鹦鹉峡,峡谷水面不宽。小船紧贴岸边的岩石行驶,抬头能够看见有些猕猴攀藤揽枝蹦跳;水边有些鸳鸯在游荡或梳理羽毛。感觉是那么的原始,那么的贴近自然。<div><br></div> 15. 燕子阡洞高80米,宽30米,洞中岩壁顶上常年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短嘴金丝燕,飞翔在峡谷深处的上空,给游客们带来一种喜庆的气氛。燕子阡洞中有岩浆积淀而成的"千丘田",阡陌纵横,蔚为壮观。<div><br></div><div>此刻,燕群扑翅盘旋,在洞口进进出出,我们能够听见它们的啁啾呢喃。</div><div><br></div> 16. 鹦鹉峡是三个峡中景色最秀丽的一个,两岸植被如缨络垂挂,四季长青,岩水滴渗,飞瀑涌泉,奇观迭现。有一段峡谷,无论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开的鲜花,故名“年花滩”。<div><br></div> 17. 游轮行驶在溪谷里,溪水一路清澈碧绿。可行驶在此处,我们发现水面突然浑浊不堪。这里没有发生山洪,也没有其他支流汇入,这是怎么发生的?好生奇怪。<div><br></div><div>导游告知,这一处叫“九股水”,溪边泉眼涌出多股泉水,分清、浊、混三色,因名“三色泉”。这浊混的泉水从水面下方注入,使得清澈的溪水成为混黄,好生奇特!</div><div><br></div><div>驶过这一段,溪水又呈碧绿。</div><div><br></div> 18. 过去的神龙溪以及整个神农架全是嵯峨的崇山,险峻的深壑。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仅有一条209国道纵穿神农架林区,其他普通路车辆难行。神农架现在虽还保有古朴的原始森林风貌,但多条高铁、高速公路、国道乡道已穿行或通达这一地域。<div><br></div> 19. 船行至鹦鹉峡上段靠岸停泊,我们换乘旅游巴士沿溪流继续上行。这一段好像就是绵竹峡。要开始神农溪漂流。<div><br></div> 20. 由于三峡蓄水后的地理环境的变迁,以及旅游客流变换发展。原来的漂流方式不能满足旅游的需求。现在在此处修建了游客中心,增添了一些建筑。漂流方式也有许多人工的痕迹。在这一段溪流修整清理了河道,仿原生态也有激流险滩,但岸上的建筑、岸边水泥浇筑的步道,感觉少了很多的野趣和原始风貌。<div><br></div> 21. 这里就是“神州第一漂”。<div><br></div> 22. 登上“豌豆角”小木船,船上有撑篙和舵手两位船工,游客大约有十多人。小船逆水上行,激流使得小船不能前行,全靠岸边的纤夫拉纤。虽然人工痕迹很重,但这也是重现当年的纤夫文化。<div><br></div> 23. 当年神农溪的船工和纤夫全是中青年的精壮汉子。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再继续这样的苦行生,后继无人。目前拉纤的都是过去的老纤夫,基本都是60、70岁的老人了。<div><br></div> 24. 我们的“豌豆角”行驶在激流中,纤夫将纤绳挂上船柱在岸边拉纤,船工奋力撑着竹篙,保持小船的航向。<div><br></div> 25. 船过浅滩,水浅滞涩,我能感觉到脚下船底与卵石摩擦,船工跳下船帮,用手拖拽,犹如陆地行舟。<div><br></div> 26. 过了一道险滩,又进入激流。<div><br></div> 27. 纤夫们在岸边拉纤非常艰辛,经年后,他们踏过的礁岩和卵石定会留下深深的脚印。<div><br></div><div>我注意到,那长长的纤绳是用竹子编就的,经问询得知,竹子劈篾,韧性好拉力强,最主要的是竹篾不浸水,出水后抖抖就干,比棕蔴绳的好用。</div><div><br></div> 28. 我们在溪流中上行约2公里,就到了漂流的最前端。小船调头向下自然漂流。顺着湍急的溪流,小船像离弦的箭一般飞流而下。乘舟漂流,全凭船工技巧,令人心跳砰然,却是有惊无险。<div><br></div> 29. 船老大把稳舵,前首船工时刻注视着航向,随时准备撑离岸边的礁石。若有疏忽,小船撞击礁石定会船碎人翻。此刻小船在激流中飞驰,浪遏飞舟,肾上腺指数飙升。<div><br></div> 30. 神农纤夫曲<div>原始溪山入望奇,湍流奔涌势难羁。<br>纤夫号震千峰裂,篙手杆擎万浪移。<br>一叶轻舟凌雪练,两岸翠壁映寒漪。<br>飞舟直破云涛去,疑是仙槎泛玉池。</div><div><br></div> 31. 千百年来,神农溪两岸乡村的农副土特产品、日用工业品,以及老百姓进县城办事,全靠神农溪纤夫用神农溪扁舟运进运出。由于神农溪的水不太深,都只有一尺左右,故扁舟行其上,有时船底与沙石相擦而发出“嘭嘭嘭”的响声,恰似“陆地行舟”。下水有时要纤夫倒拉纤来限制速度,这叫“倒牵牛",要过浅滩时,纤夫竟相下水,背船过滩。而行上水时,全靠纤夫合力拉纤而上,号子声声,空谷回荡,显现出神农溪纤夫移山倒海的强大力量。<div><br></div><div>神农溪的的“豌豆角”木船和纤夫,千百年来已形成了一种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文化渐会慢慢消失。</div><div><br></div> 32. "吆嗬嗬……嘿佐……"一根根荡悠悠的纤绳、一条条闯滩的"豌豆角"小木船,岸上,纤夫们野性张扬的号子在青山绿水间回响。现在能够喊号子的纤夫越来越少了。<div><br></div><div>这位船夫当年是年轻的汉子,现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他为我们喊了纤夫号子,并为我们唱了一首土家族的情歌。</div><div><br></div> 33. 在过去,三峡地区,西起奉节,东到宜昌,长约200公里,到处都是悬崖峭壁、激流险滩。不少地方,船只光靠帆桨根本无法前行,因此,便有了纤夫这个行当。<div><br>在神农架,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的生活物资全靠神农溪的小木船运送。在荒山野岭的神农溪,除了行船之人,便无外人,纤夫们身上总是汗水混着泥水,穿着湿漉漉的衣服,不仅皮肤容易溃烂,衣服也会很快磨破。于是,不知从何时开始,纤夫们干脆不穿衣服,天体拉纤,这就是裸纤的由来。这是过去艰难困苦岁月的印记。</div><div><br></div><div>巴东县神农溪雄奇险秀的峡谷里,声声高亢激昂的纤夫号子回荡在山崖。神农溪上的纤夫们背负的不仅仅是一根纤绳,更是一个民族厚重的文化和历史。</div><div><br></div> 34. 神农溪曾经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来旅游的纯情的日本少女不可思议地爱上了神农溪的一位拉纤的中国农民船工。面对两种文化和观念的冲突,这段恋情显得格外轻婉和动人。土家民族豁达的胸怀与人性的温暖光辉。流传了很久很久。<div><br></div><div>以这个故事的原型为题拍摄了电影《漂洋过海来爱你》。故事原型的男主人公现在还生活在神农溪当地。</div><div><br></div> 35. 东京富商的女儿纯子,是一位天才少女画家。她偶然来到中国旅行,对神农溪拉纤的青年船工谭大志一见钟情。大志英俊坚毅的面庞,古铜色的肌肤,强健的躯干,肌肉线条分明的肢体让纯子着迷。<div><br></div><div>纯子回到日本后,念念不忘美丽的神农溪,日日思念自己的梦中情人。为了与大志见面,纯子再度来到神农溪,却正巧看到了大志的婚礼。但纯子毫不怯懦,对大志的爱更加炽烈。并做出了许多看起来近乎荒唐的事。她希望大志随她去日本,如果大志不想去日本,她就留在中国。</div><div><br>大志是土生土长的神农溪汉子,山水场景中的纤夫船工,身上流淌着纯朴善良和富有责任感的精神气息。他的祖辈都是纤夫,谭姓是土家族的大姓,更是赋予他的责任。他对工作认真对家人忠贞,即使面对纯子的猛烈进攻和富足的生活前景却丝毫没有动摇。</div><div><br></div><div>这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一个无言的结局。</div><div><br></div> 36. 这个小山村曾经因为一首歌而闻名。当年就是以这个小山村为背景,以神农溪纤夫为题材,创作了《纤夫的爱》。并在这里拍下了视频。<div><br></div><div>多少年过去了,这首歌仍在流传:</div><div><br></div><div>男: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br>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妹妹你坐船头,<br>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br><br>女:小妹妹我坐船头,哥哥你在岸上走。<br>我俩的情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荡悠悠。<br>噢,你汗水洒一路,泪水在我心里流。<br>只盼日头它落西山沟哇,<br>让你亲个够,噢……噢……<br></div><div><br></div><div>湖北的土家妹子,很清纯,不是想亲就能亲的。</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37. 神农溪的美,皆因其真实的自然、自然的真实。她原始古朴,没有人工的雕饰,全是大自然的造化,其秀丽与神奇,早已有诗为证。唐朝诗人杜甫曾携家人在巴东短居,游览了神农溪后即与赋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 瀼 溪》 </p><p class="ql-block">迢迢水出走长蛇,怀抱江村在野牙。</p><p class="ql-block">一叶兰舟龙洞府,数间茅屋野人家。</p><p class="ql-block">冬来纯绿松杉树,春到间红桃李花。</p><p class="ql-block">山下青莲遗故址,时时常有白云遮。</p><p class="ql-block"><br></p> 38. 船行鹦鹉峡,这里水静如镜。<div><br></div> 39. 这里的气候变化很大,中午还是艳阳高照,此刻却是乱云升腾。<div><br></div> 40. 龙昌峡的上空,高速公路和高铁的高架桥叠次跨过峡谷,风驰电掣的高铁疾风,搅动了天空的乱云。<div><br></div> 41. 我们听见了“轰轰隆隆”的轰鸣声,询问导游才得知这是瀑布的声音。神农溪周围峰峦叠嶂,沿途接纳17条溪涧,8处百米瀑布。这些瀑布都在幽谷深壑里,我们在船上难以看见。<div><br></div> 42. 沿水线,看到很多的洞穴,有些被溪水淹没了一半,洞顶下悬着很多的钟乳石柱。这些喀斯特地貌展现了远古的地质结构。<div><br></div> 43. 山势嵯峨接远峰,九皋鹤唳彻长空。<div><br></div> 44. 龙昌峡的水面越走越宽,船尾拖出长长的航迹。我们要出峡谷了。<div><br></div> 45. 进入长江,神农溪口的农舍依山而建,与远处的群山交相辉映。<div><br></div> 46. 回到了巴东,游轮就要靠码头了。<div><br></div> 47. 上得岸来,眺望巫峡口,远山沉浸在迷雾里。江河横溢,乱云飞渡,起风了。<div><div><br></div></div> 48. 暮色初起,缓缓浸染巴东山城的轮廓。码头边的牌坊,在街灯昏黄的光晕里,若隐若现地勾勒出飞檐翘角的优雅身姿,宛如一位身着华服的老者,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故事。<div><br>回到酒店,仿佛踏入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小天地。不知何时,窗外的雨悄然落下。起初,雨滴轻柔,像是天空在耳畔的低语,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牵挂;渐渐地,雨势渐急,密集的雨滴敲打着玻璃窗,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宛如一首大自然即兴创作的乐曲,在寂静的夜里奏响。</div><div><br></div> 49. 隔着朦胧的玻璃,窗外马路上的灯光在雨幕中摇曳闪烁,宛如一个个跳动的幻影,忽明忽暗,亦真亦幻。那光,穿过细密的雨帘,沁染成一片片朦胧的光晕,将整个山城的夜色装点得如梦如幻。<div><br></div><div>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br>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br><div><br>这便是巴山夜雨,一场穿越千年时光的雨。它浸润着李商隐笔下的相思,也淋湿了我此刻的思绪。而此时的我,虽没有诗人的才情,却也在这巴山夜雨中,寻得了片刻心灵的宁静与慰藉。<br> <br>雨,依旧在下;夜,愈发深沉。而我的思绪,也随着这绵绵的雨丝,飘向了远方,飘向那未知的梦境。</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部分图片摘自网络)</div><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