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乾坤浩浩,岁月汤汤;华夏煌煌,将星朗朗。杜义德者,开国中将,铁马金戈彰赤胆;忠魂浩气,碧血丹心映昊苍。其功赫赫,若昆仑之巍耸;其志昭昭,似长河之奔扬。试问烽火岁月,谁立不世奇功?敢言青史篇章,孰铸千秋荣光?(摘自金其伟【杜义徳将军赋】)</b></p><p class="ql-block"><b>1980年,旋风司令韩先楚卸任兰州军区司令员,退出了大军区司令员的领导岗位。那么,让谁来接替他呢?正是开国中将杜义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杜义德将军是一员战将,贫苦农民出身,他只上过八个月的私塾,便出来帮家里干活,给地主家放过牛,挨过地主的皮鞭和打骂。他为了反抗压迫,参加了红四方面军,在红四方面军里,杜义德能文能武,能征善战,很受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赏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2年,国民党大军压迫第四方面军所在的鄂豫皖根据地,以30万大军对我红四方面军发起攻击,红四方面军逼迫向西转移,开辟川陕根据地,杜义德在军中表现神勇,一路率军开山劈路、劈荆斩棘,为全军开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5年,为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红四方面军开始了长征,于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地区与中央红军实现会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6年,勇敢作战的杜义德进步很快,24岁就担任了红30军第89师师政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一部21800人渡过黄河向河西走廊发展,准备在河西创建苏区或到新疆去接受苏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36年11月,已经来到河西走廊地区的这一部分红军队伍奉命组成西路军,以陈昌浩为总政委,徐向前为总指挥,率领这三个军的21800人的红军精锐奉命在河西执行创建苏区的任务,这时候的杜义德也跟随西路军来到了河西,这时候他的职务是西路军总部四局局长。</b></p> <p class="ql-block"><b>在河西走廊,西路军遇到了马步芳、马步青兄弟俩率领的马家军正规部队2万多人、民团八、九万人,共计十几万人的疯狂围追堵截。</b></p><p class="ql-block"><b>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中段临泽县、大土围子倪家营子、高台县一带与马家军进行了决战,被马家军打败退入祁连山中。在祁连山中,军政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兼总政委陈昌浩和总指挥徐向前回陕北向中央汇报;西路军剩下的人马分左中右三个支队分头突围。</b></p><p class="ql-block"><b>杜义德跟随西路军副总指挥兼红九军军长王树声带领的右支队突围,右支队突围时,当时有六七百人,其中还有红九军的两个骑兵连护佑,遇到马家军的骑兵,几个冲锋下来,人员都被打散了,只剩下十几个人,沿着祁连山麓向东艰难地迈进。</b></p><p class="ql-block"><b>在一处大马店住宿时,遇到了一伙内蒙古武装商人的袭击,这伙土匪喊道:“缴枪吧,我们是过路的,只要钱财、武器,不要你们的命。”王树声为保大家性命,冒着生命危险同这伙武装商人谈判,这帮武装商人还算仁义,劫完钱财和武器后,还给他们每人留下一点钱,当作他们的盘缠。</b></p><p class="ql-block"><b>后来他们在走到黄河边时,又碰上一伙马家军,队伍又一次被打散,王树声一人孤身跑回延安,杜义德也剩下光棍一条,他渡过黄河来到镇原县,见到了援西军司令员刘伯承,杜义德一见到刘伯承司令员,就跪在地上大哭:“我们的队伍都打光了。”刘司令员安慰杜义德说:“不要难过,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你活着回来就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吗!马家军这笔血债,我们会记住的,我们一定要为西路军死难的烈士报仇。”</b></p> <p class="ql-block"><b>杜义德被刘伯承司令员护送到了延安,毛主席亲切地接见了他跟王树声,安排他俩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习完成后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副校长,新编第四旅副旅长,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冀南军区司令员。</b></p><p class="ql-block"><b>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和司令员王近山做搭档、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军军长,带领野战军六纵队为刘邓大军南下部队开路,掩护野战军、中原局机关和刘邓首长挺进大别山,受到刘邓首长高度赞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建国后任川南军区司令员、第三兵团第十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抗美援朝中,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国旗勋章。曾任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委员,1988年7月荣获一级功勋荣誉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曾经是杜义德六纵16旅旅长尤太忠将军(曾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回忆:杜义德将军能文能武不是吹的,在战争年代当政委的要会打仗,不然他的政治动员谁听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政治干部不懂军事,政治工作就没有力量,1947年4月,六纵奉命围攻豫北重镇汤阴,打了一个月,终于啃下汤阴城,当尤太忠率领部队攻进汤阴城的时候,看见杜政委在前边正在指挥部队向前冲锋,尤太忠急忙率部紧急赶上去消灭了顽抗的残敌。</b></p> <p class="ql-block"><b>1980年1月,杜义德将军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当年河西走廊地区西路军战斗过的地方去看一看。</b></p><p class="ql-block"><b>在古浪、永昌、山丹、临泽、倪家营子、高台,西路军战斗过的遗址,他驻足观看,久久不愿离去,他对随行人员说:“当年,西路军就是在这些河西地方与马家军浴血奋战,牺牲了我们好多红军优秀的官兵,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b></p><p class="ql-block"><b>他每到河西走廊一地,指示当地的政府要把马家军残余分子深挖出来,对他们要予以严惩,在他的指示下,河西走廊地区对漏网的马家军残余分子进行了深挖,挖出了一批当年残害西路军的民团成员,虽然他们已进入耄耋老年,但是罪行不能宽恕,将这伙当年残害西路军的犯罪分子进行了严惩不贷。</b></p> <p class="ql-block"><b>杜义德将军还指示当地政府要兴建西路军纪念馆,要让后人去缅怀他们,去瞻仰他们的英雄壮举,让历史记住他们战斗的历程。</b></p><p class="ql-block"><b>2009年9月5日,杜义德将军走完了他的人生经历,在他生命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西路军,他问工作人员:“西路军的纪念馆都建起来没有啊!”当工作人员答复他说西路军纪念馆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他这才满意地闭上了双眼。</b></p><p class="ql-block"><b>杜义德将军对西路军的感情是真挚的,深厚的,西路军的战斗精神也是伟大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980年冬,边防四团归属北京军区管辖,兰州军区司令员杜义德中将(右四)、政委肖华上将(右五)来边防团看望部队,在策克边防哨所前合影,右一为团长高跃山(酒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边防四团团长,后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左一为团政委吴嘉祥(首任阿拉善军分区政治部主任)。</b></p> <p class="ql-block"><b>萧华是开国上将,他的革命资历和军衔都要高于杜义德。他们工作配合得非常好。欣闻杜义德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萧华亲往北京去迎接他。虽然晚年身体不好,萧华毅然陪同杜义德,一起视察大西北。</b></p><p class="ql-block"><b>从照片上来看,两位首长的衣着都比较朴实,尤其是杜义德,身上穿着老式的军大衣,脚上穿着布鞋,看上去像一位淳朴的老农,而不像一位军区司令。</b></p><p class="ql-block"><b>1982年,杜义德离开兰州军区,退居二线。1983年,萧华也离开了兰州军区,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85年,萧华病逝,享年70岁。杜义德则比较高寿。他在2009年以98岁高龄逝世。</b></p> <p class="ql-block"><b>1980年冬,肖华上将在居延边塞。书法为原兰州军区敌后侦察队宋副队长书法。</b></p> <p class="ql-block"><b>图片显示的是:在策克会谈会晤室听取李培禄副连长(背影者)汇报连队后勤工作,当时肖华政委说:“你们边防有骆驼,可以让战士吃驼奶吗?驼奶应该是甜的,我们当年在战争年代喝马奶,马奶是酸的。”可想当年军区首长的远见(照片提供者,原阿拉善右旗武装部李培禄部长)</b></p> <p class="ql-block"><b>这是杜义德陪同总参谋长杨得志在甘肃刘家峡水电站的一张合影。军区司令员杜义德站在最右边,显得非常谦逊和低调。右二是王新兰,萧华上将的夫人,老奶奶至今健在,快100岁了。</b></p><p class="ql-block"><b>右三是杨得志,右四是萧华。他们都是中央红军将领,在抗日战争时期,就一起搭档过。建国后,杨得志担任过总参谋长,萧华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他们都是解放军总部的首长。</b></p><p class="ql-block"><b>右五是杨勇上将。拍摄这张合影3年后,杨勇因患癌症病逝。他是合影中最早去世的。最左边是宋平,当时是兰州军区第二政委,也是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后来官至正国级,1917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莒县,至今健在,已经是108岁老人。</b></p> <p class="ql-block"><b>这是一九六〇年,中央军委举行扩大会议闭幕后,始终牵挂海军发展事业的毛泽东同志,在会场外与各军区负责同志逐一握手交流。</b></p><p class="ql-block"><b>当杜义德以海军第二政委身份上前时,主席驻足凝视片刻后郑重叮嘱:"海军官兵来自天南海北,团结就是根基。只有拧成一股绳,工作才能真正铺开。"</b></p> <p class="ql-block"><b>这是1981年,杜义德陪同邓小平视察天水市,和当地干部留下来的一张珍贵合影。当初是邓小平亲点杜义德到兰州军区当司令员的,对于杜义德一年多的工作,邓小平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对杜义德说道,有你在西北,我就放心了。</b></p> <p class="ql-block"><b>嗟乎!杜义德将军,其一生也,是一曲铿锵战歌,响彻云霄;是一幅壮丽长卷,绘尽沧桑;是一部雄浑史诗,铭刻荣光;是一座不朽丰碑,永立炎黄。其忠肝义胆,可比昆仑之峻;其赤子丹心,能同沧海之泱。问世间豪杰谁堪匹?唯将军之风,千秋永驻;询天下英雄孰与俦?独将军之范,万代流芳,赫赫勋名,岂止江河共远;煌煌伟业,何止日月同光?吾辈当承其志,继其光,为华夏之复兴,再谱新章!【红星闪耀岁月】美友金其伟先生【将军赋】节选</b></p> <p class="ql-block"><b>2005年5月,离开武威三十年后,在去往河西走廊途中,再次瞻仰了张掖高台、武威永昌烈士陵园。</b></p><p class="ql-block"><b>敬重英雄,就是敬重历史、敬重国家、敬重民族,也是敬重我们的先辈和自己的心灵。</b></p><p class="ql-block"><b>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从英雄的精神世界里汲取养分,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张力、更加厚重。</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根据【纵谈军史】编辑整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