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罗素·贝克曼说:</p><p class="ql-block">“屏蔽力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能力,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对。”</p><p class="ql-block">要想管理好情绪,你只管修炼自己屏蔽力,好的人生自会与你不期而遇。</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1 不在意别人的评价</b></p><p class="ql-block">心理学家岸见一郎分享过一个有趣的观察:在人际关系中遭遇各种困惑,甚至抑郁成疾的人,本质上都是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类人的情绪总是被别人的看法牵着走,因此特别不自由。把别人的评价放在第一位,无疑是对自己的凌虐。</p><p class="ql-block">作家南派三叔曾因患上抑郁症,一度想要封笔。那时,他常被社交平台上的各种评价折磨得痛苦不堪。直到情绪崩盘,他才意识到问题所在。于是,他屏蔽了外界一切信息,不再在乎别人的评价,只管写好自己的文字。几年后,他整个人的情绪变得越来越稳定,一切逐渐才好起来。</p><p class="ql-block">作家罗伊·马丁纳说:我生命里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不再为别人对我的看法而担忧。只有我们不需要外界的赞美时,才会真正变得自由。千万不要让别人的眼光,束缚住自己的心情。无论评价是好是坏,一半看清,一半看轻。将自己与外界的看法隔离开,保持内心的平静,你才能拿回情绪的自主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2 不羡慕他人的光鲜</b></p><p class="ql-block">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看见朋友当了高管,自己还在基层打拼,不免心生嫉妒;看见邻居全款买了房车,你却还要为房贷、车贷发愁,就会莫名焦虑……到头来,不但没追上对方的步伐,还让自己陷入了痛苦迷茫的情绪洼地。</p><p class="ql-block">世界首位比较心理咨询师露西·谢里丹,讲述过自己的经历。过去,她总是把他人作为自己生活的参照。上学时,看到别人比自己成绩更优秀,她内心就会充满自卑。看到别人的朋友圈比自己的更光鲜,她也会提醒自己不能落后。为了追赶别人,她总会偷偷窥探别人的生活,还给自己制定了一大堆计划。但长此以往,她的生活并没有好起来,反而常常会陷入痛苦中。她这才意识到,这种比较心理已经让她变得十分扭曲。自此,她逼迫自己关掉所有社交软件,不再羡慕别人的生活,一切才慢慢恢复至平静。</p><p class="ql-block">作家章岩说过:太在意别人,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来活。管理不好情绪,是因为你总盯着别人的生活。主动过滤掉对他人的关注,将注意力回归到自身。不被喧嚣所扰,不受外界所惑,情绪自然就好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3 不吸收他人的情绪</b></p><p class="ql-block">洛杉矶大学教授加利·斯梅尔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他让一个满面笑容的人,和一个愁眉苦脸的人共处一室,看看他们的情绪会有怎样的变化。结果不足半小时,原本笑着的人也开始郁郁寡欢。可见,很多时候,我们的负面情绪并不是源于自己,而是源于对他人情绪的吸收。</p><p class="ql-block">主动屏蔽他人的负面情绪,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保护。攀岩健将亚历克斯·霍诺德,一直是个情绪稳定的人。有一次,他需要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徒手爬上3000英尺的岩壁。期间,还伴随着同伴因无法坚持而放弃时的哭喊声。可以说,这不仅考验体力,还考验心理。亚历克斯只用了不到4个小时,就成功攀上了高峰。有人为他做脑电波测试,不断地恐吓他,但他的脑电波没有任何变化。原来他已将所有情绪都屏蔽掉,不去想他人会如何,也不去想接下来会有什么突发情况出现。内心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征服这座山。要知道,人活在这世上,都有自己的课题。一旦吸收了别人的情绪,只会让情绪失控,最后得不偿失。只入耳,不入心,聚焦自己的课题,便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04 不回应他人的恶意</b></p><p class="ql-block">阿泰斯特本是美国最有潜力的篮球运动员。有次比赛,他以一己之力,为球队赢得了漂亮的成绩。就在他下场时,一个观众朝他扔饮料瓶挑衅。随后,气昏了头的他竟对观众席展开无差别攻击。由于事件过于恶劣,阿泰斯特被禁赛73场,篮球事业自此一落千丈。</p><p class="ql-block">你有没有发现:恶意就像一团火,你越是想要扑灭它,越是会引火烧身。而当你转身离开,不再理会它,它反而会慢慢熄灭。</p><p class="ql-block">一个人对恶意最好的回应,就是不回应。作家余秋雨,曾应电视台邀请,担任节目《千禧之旅》的主持人。但他的这次跨界,引来了文学界的极度不满。当时,有1800多篇文章抨击余秋雨是沽名钓誉之辈,根本不入流。甚至还传出了一句话:“21世纪的文人圈有两件事是正确的,一是好好挣钱,二是骂余秋雨。”</p><p class="ql-block">面对大家的恶意,余秋雨却很淡然,只回复一句:“马行千里,不洗泥沙。”后来,等到《文化苦旅》出版以后,他又遭到了新一轮的谩骂。那些人不是故意给他挑毛病,就是批判他的文章不尊重文化。对此,不少文学大师都忍不住站出来为他发声。可他毫不在意,依旧该吃饭就吃饭,该写作就写作。正是这样稳定的情绪,才让他成为文坛巨匠。</p><p class="ql-block">要知道,这世上,有些人根本不值得浪费一丝一毫的情绪。批评也好,诋毁也罢,只要你不放在心上,它就无法伤害我们。真正强大的人,都懂得置顶自己。给自己加一层情绪防护罩,从根源上屏蔽别人的恶意,方能守护好自己的内心。</p><p class="ql-block">听过一个故事:有人曾问洞岩法师:为什么弥勒佛是一张笑脸?洞岩法师回答:“得到不以为喜,失去不以为乐,冬天不觉得冷,夏天不觉得热,如此还有什么忧愁的呢?”是啊,当你不被外物所牵绊,情绪自然不会受侵扰。当你屏蔽了无谓的干扰,活得简单点,钝一点,你的人生就能过得更加自在。</p> <p class="ql-block"><b>来源:洞见</b></p><p class="ql-block"><b>作者:洞见</b></p><p class="ql-block"><b>编辑:视点</b></p><p class="ql-block"><b>图片:网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本栏所有文章除注明“原创”系本人所作外,有的是根据网络素材编辑整理,有的是分享或推送作品,图片均来源网络,特此说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