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议论文指导

嫣然

<h3>作文系列1:高分作文的四大要点<br><br>  要想在高考中拿到高分,分值60的作文无疑是一大关键。而想要写出高分的作文,首先当然必须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才是高分作文,由此,我们就很有必要了解老师们阅卷时的思路,知道他们会给什么样的作文打高分。那么,老师们改作文时,第一个考虑的是什么呢?是把作文进行归档。何为归档?其实作文阅卷前,都会先制定出评分标准来,在评分标准中,作文往往会被分为五大类,其中,一类文为最佳,得分在54-60这个分段;二类文次之,得分48-53;三类文再次,42-47分;四类文36-41分;五类文则为不及格的作文,分数在35及以下。老师们改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去判断手上的作文可归在哪一类,这就是归档。那么,判断档次的标准是什么呢?是紧扣题意。被判为五类文不及格,原因只有一个:偏离题意。可见,紧扣题意是关键。<br>如最近北海的三模考试,作文题目如下:<br>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今年春晚舞台上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机器人扭了秧歌舞,丢起了手绢,成为全国观众的热议焦点。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br>这篇作文就要紧扣科技与传统文化这两个关键词来写。如果行文中没有这两方面的内容,则为五类文,得分在35分及以下。如果只写到了科技,或只写了传统文化,那么就是只抓到了一个方块,得分在36-41。作文中只有兼顾了科技与传统文化,并且写及这二者之间的双向关系,作文得分才能往高处走。所以,在下笔前,一定要认真审好题,拟定出切题的作文立意来,如果这一点做不好,那么,再多的写作技巧都是徒劳。<br>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审题的重视不足,往往紧紧张张地看两眼题目就开始动笔,这其实是致命的,一步错步步错,立意没有提炼好,是绝不可能拿到高分的。除立意要准确之外,还有要重视的一点是要突显主题立意,也就是要注意在作文的每一个部分都突显你的立意。要注意,是每一部分,从标题开始,然后每一段都要与你的立意有关。审题立意过关,第二个要重视的是作文的结构。考场作文,结构是很重要的,阅卷老师阅卷时间有限,不可能细细去品评你的每一段写什么,这就需要你在作文中明明白白地告诉老师,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到你的作文思路,知道你的思路是清晰的,逻辑是严密的。高考,作文一直以议论文为主,议论文本来就是很讲究思路清晰的文体,因而,在写作文时要注意把你的观点摆在作文最为醒目的位置,如标题,每一段的开头、结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论点和总结的位置。<br>  高中的语文老师讲作文时都会讲作文结构,作文写作模板,虽然现在有很多反对作文模式化的声音,但事实上,每一种类型的文章写作都是有模式的,我们要做的是学会基础的模式,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变化,仅此而已。不少学生对作文的模板不屑一顾,觉得模板局限了天性。其实,如果志在写作,那我们高考后再慢慢摆脱这个模板就是了,没有必要在这个时期与规则作对。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已经到最后的阶段了,学习作文的模板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期内提分,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分数,何乐而不为?高分作文的第三大要点是内容。作文的评分细则里提到内容要充实,那么,什么叫做内容充实呢?我改作文时,发现学生作文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是,一个意思反反复复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这就是内容不充实。好的议论文,不应该是反复讲道理,而是用充足的例子,名言等来证明你的观点。试想想,是一堆的大道理容易让人看得进去,还是通过讲故事来说理更容易让人看进去?答案不言而喻。所以,作文中事例、引用都是必须的。而且,还应该丰富而多元,如此,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让老师心甘情愿给打个高分。高考作文的第四个要点是文采。很多人以为议论文不需要文采,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无论是何种文体,对文采都是有要求的,议论文对文采的要求不高,但也不能说没有要求。<br>  一般而言,议论文能做到扣题,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这三点确实已经算是好作文了,大体上可以达到48分(满分60分),但如果再要往上走,文采则必不可少。尤其50分以上的作文,必然会有一些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可能是用了某种修辞很新颖,也可能是引用的某个名家的句子很出色,还可能是词语的使用很出奇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总之,必须得有些过人之处。扣题、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文采斐然,以上四点,如若都能在你的作文中体现出来,那么,恭喜你,你的作文一定可以拿一个高分。</h3> <h3>作文系列2: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br><br>  如何审题立意。我这里要讲的是单则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关于审题的方法很多,我相信每一个高中语文老师都讲过,但仍然每次作文都有人会跑偏,原因很多,常见原因有:一、不重视材料,不重视审题,随随便便想到一个点就着急去写。<br>二、阅读理解能力差,抓不住题意,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就存在这个问题。<br>三、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但思考时被自己脑补的内容带偏了。<br>四、审题时找住重点信息了,但找到的信息不完整。<br>……总之,原因很多,这就导致了作文的得分不高。离题的作文,得分不会超过35分,当然,高考作文轻易不会被判为离题,但偏题这一类的作文却不少,这一类文往往得分在36-41之间,比平均分低,是非常吃亏的一档。<br>那么,该如何审题呢?审题的方法老师们肯定都给讲过,我这里只讲最常用的抓关键词,关键句法。其他的诸如概括大意法,以果溯因法等在以前的材料作文中也常用到,但最近两年,用得最多的就是抓关键词、关键句。这个方法很容易理解,就是在所给的材料中找出关键的信息来。<br>如某三模的考题:<br>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今年春晚舞台上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机器人扭了秧歌舞,丢起了手绢,成为全国观众的热议焦点。<br>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br>这则作文材料中,非常明显的,关键句是:机器人扭了秧歌舞,丢起了手绢。这就是我们应该从材料中找出来的关键信息。但是,仅仅找出了这些信息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对这些信息中进行升级,因为我们的作文不可能中心就是机器人扭秧歌或是丢手绢,我们要去思考,机器人代表的是什么,为什么是扭秧歌、丢手绢而不是其他?这样,我们就能提升一个层级找到它们所对应的信息,机器人是现代科技,扭秧歌、丢手绢则是传统文化。所以,这篇作文的立意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我们的作文中必须涉及到这二者,才拿到了作文优秀的入门券。<br>再举一个例子,去年的高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br>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这篇作文的审题我们同样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来进行,我们非常容易就能找到关键句: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那么这个句子中的关键信息就是不断抵达未知之境。<br>这篇作文很多学生在写作时肯定觉得自己审题不会出问题,因为真的太容易找到关键信息了。而且,这则材料的升级也非常容易,抵达未知之境,不就是探索未知嘛,也但容易了。但,殊不知,如果我们的作文只写到了探索未知,那么就丢掉了两个关键词:不断、抵达。所以,很多学生的作文得分就只能拿到45分以内,因为关键信息不全。这篇作文的最佳立意应该是探索未知-抵达未知-重新起航探索-再抵达-再探索……也就是说探索是无止境的,我们一直在探索未知的路上。以我的观察,抓关键词、句,这个方法对高中生来说其实真不算难,难的是抓住关键词句要完整,更难的是找出关键词、句后的升级,如若这部分做得不当,很容易前功尽弃。</h3> <h3>作文系列3 : 议论文拿高分的结构<br><br>  事实上,一篇优秀的文章,无论是什么文体,作者的思路都应该是清晰。没有清晰的思路,别人怎么去解读你的文章?对考场作文而言,更应有清晰的思路。改卷老师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改作文,必然不可能细细去品这篇作文的每一段文字写了些什么,这就要求考场作文必须是明白文,明明白白地告诉老师,我每一段写了什么,我的思路是怎样的,让老师拿到我的作文就一目了然,不用在我的作文上浪费阅读的时间,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这就是语文老师们讲作文思路的最重要原因。<br>  那么,常见的考场议论文结构是怎样的呢?我常给学生讲的是六段式作文,这个结构包括了六大段,比较符合800字作文的要求。如下:<br>标题第一段:开头,概括或引用题目所给素材+中心论点<br>第二段:分论点1+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br>第三段:分论点2+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br>第四段:分论点3+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第五段:联系现实,我们青年人应该怎么做。结尾点题<br>  当然,这是高考议论文最基础的结构模式,我们在熟悉了这个结构之后,可以就这个结构进行一些改变,如:标题第一段:引用或排比句引入+概括或引用题目所给素材第二段:中心论点第三段:分论点1+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第四段:分论点2+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第五段:分论点3+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第六段:联系现实,我们青年人应该怎么做第七段:结尾点题这样一来,段数就变成了七。另外,论证段部分,每一段的分论点和阐述也可以提取出来作为一个段落,这样,每个论证都可以拆分为两段,段数就变成了十段。当然,还可以有其他变化模式,如论证段可以先用一个诗句开头,再到分论点,或者联系现实的段落可以和结尾结合起来等等。总之,这个结构的变式是很多的,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首要的是必须熟悉最基本的结构模式。<br>  每一次市里统考,我都会去看高分作文,我发现,大多优秀作文是按这个模式写成的,有自己独特作文结构的考生很是寥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没必要去创新,有现成而且好用的,为何还要浪费时间去开拓创新?而且我们自创的甚至不能保证能拿高分。尤其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每一分钟都很宝贵,当然应该把时间放在可以提分的地方去。</h3> <h3>作文系列4:高分议论文拟题<br><br>  上一篇,我给大家提供了议论文的作文模板,如下:<br>标题第一段:开头,概括或引用题目所给素材+中心论点<br>第二段:分论点1+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br>第三段:分论点2+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br>第四段:分论点3+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br>第五段:联系现实,我们青年人应该怎么做。点题<br>  模板给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拿到高分了呢?自然不是,所以才会有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说法,换到写作文上而言,就是我学习了许多方法,却仍然写不好一篇作文。<br>  那么,如何才能把模板做好,拿到高分?今天这篇文章,我想给大家讲的是作文标题的拟写方法。标题是作文的灵魂,好的标题会给阅卷老师一个好的第一印象,由此可知标题的重要性。高考作文要求写的是明白文,这个明白,从标题就已经开始了。故而,考场作文标题的要求是:标题必须能反映你的观点。<br>  那么,如何操作,才能写出好的标题呢?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审题时我们抓到的关键词一定要出现在标题中。我们审题时,必然会找出我们的主题,也就是中心,比如科技、文化、创新、合作等等,这些就是关键词。那么,拟标题时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关键词的基础上去拓展,去美化,写出你的明确的观点。<br> 仍然拿某三模的考题来举例子: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今年春晚舞台上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机器人扭了秧歌舞,丢起了手绢,成为全国观众的热议焦点。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这篇作文的审题先前有写过,其关键词是科技和传统文化,那么,标题里就必须含有科技和传统文化这些字样。我翻阅了阅卷后给出的高分作文,摘录部分标题如下:<br>以科技点缀传统,用创新描绘文化<br>融科技与传统,创未来新篇章<br>乘科技之清风,揽文化之明月<br>以文化传承为桨,以科技创新为帆<br>科技促传承,创新共发展<br>科技与传统融合,创新与传承并行<br>传统与科技齐飞,传承共发展一色<br>应予机器文化情,科技翻飞新传统<br>科技赋能文化,文化诠释科技<br>创新与传统齐行,科技赋能未来<br>以上十个标题所在的作文得分都在50分以上,读这些标题,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标题中都包含有科技与传统,或科技与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键词要出现在你的标题中。 关键词必须出现在标题中,这是我们拟写标题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要对标题进行整理美化,让其变为一个观点。什么是观点?简单而言,就是你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仍以上面的题目为例。如果我们标题中只有关键词,那么,标题就应该是:科技与传统文化。但我们纵观这些高分作文的标题,并没有一个同学的标题是如此简陋的。原因有二:一是不够美观,二是没有科技与传统文化并不能体现自己的看法。我们讲一讲原因二,如果我们把标题定为科技与传统文化,那么,读者在没有看到作文内容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理解成作者要给我们介绍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标题中并没有明确。我们再观优秀作文的标题,标题一:以科技点缀传统,用创新描绘文化。看这个标题,是不是就明确了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科技可以点缀传统文化,可以描绘传统文化。标题二:融科技与传统,创未来新篇章。这个标题更为直白,科技与传统文化整合,即可开创未来的新篇章。……那么,如何拟写出这样的标题来呢?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模仿。我们日常看到的自己喜欢的作文标题,可以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在作文时模仿这个标题的结构来写。如上例中的:传统与科技齐飞,传承共发展一色,以文化传承为桨,以科技创新为帆,乘科技之清风,揽文化之明月。这些标题的结构是不是特别明显?别人可以用这样的结构,我们自然也能用,但前提是我们要胸中有点墨,要背下自己喜欢的作文标题,然后多去仿写。下面是我给我的学生整理出来的可以模仿的一些作文标题结构,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br>1.尽......尽......<br>尽吾之志,行吾之道<br>尽赏自然,尽得清欢<br>2.且......且......且<br>献赤子心,且行爱国路,且沐春风,且珍善意3.一......一......<br>一洒爱国情,一展赤子心<br>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br>4. 莫问......但问......<br>莫问耕耘,但问收获<br>但求过程精彩,莫问结果成败<br>5. 于...... 于......<br>于萧瑟中刚强 于逆风中飞翔<br>6. 动词...... 动词......<br>立时代潮头,扬风度之帆<br>借真理之力,登创造之峰<br>执艺术之笔,书浪漫华章<br>秉持大局意识,擘画锦绣河山<br>7. 以......,动词......<br>以青春之我,承国之重担<br>以如椽巨笔,书时代新章<br>8. 唯有......才能(方能)......<br>唯有德行,方能致远<br>唯有敬畏,方能行稳致远</h3> <h3>作文系列5: 高考议论文开头<br><br> 开头,除了漂亮外(凤头),开头还有更重要的两点是:一是必须包含有作文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内容;二是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观点。<br>也就是我们在作文模板里给出的,作文开头应该包括:概括或引用题目所给素材+中心论点。我们先来讲对素材的概括或是引用这一部分。 <br> 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做的是概括或引用。<br>所谓概括,即对素材给出的内容作提炼,抽取出与你的行文相关的点来。引用则是抄用素材中的内容。这一块的重点是不要照抄题目中的素材全文,尤其是素材给的内容比较多的,一定不能照抄,照抄就有抄袭的嫌疑了,也会给老师留下一个不太好的第一印象。在这一块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完全照抄素材全文,有的素材有两三段之多,居然也有学生全文照抄,抄完后已有两三百字了,作文要求就800字,那么,真正属于自己写的内容就只有五六百字,这肯定是不合要求的。之所以是概括或引用,我们要做的就是变人家的东西为我们的,以此来告诉阅卷老师,作文中所有内容都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的。<br>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在看完作文题目,得出了自己想要的中心后,就不再理会题目中的素材,自己另外想一些内容来导入作文。如果我们审题非常过关,抓的中心非常准确,引入的内容也没有任何偏离的话,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但更为常见的是我们学生在另想内容时容易走偏,甚至把中心也带偏了,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不要脱离题目的素材,概括或引用素材为自己所用,这是最为保险的做法。而且只要在开头部分有素材相关的内容,即便作文中心偏离了,大概也会落在38-41分这个档次,不会掉到完全离题的不合格档。<br>  开头还有一个必须要做的重点是写出我们明确的中心论点。这一点如果我们的作文标题按前面我讲的方法来拟写的话其实就已经做好了,现在要做的只是把标题的内容放到第一段的结尾处,或者是在标题的基础上再进行扩展,把它放到我们第一段的结尾。完成了这两部分的内容,一个开头段实际上就已经过得去了。<br>  当然,这只是普通的开头,还远称不上凤头。要做到凤头,还得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美化。如何美化?方法如下:一是语言美。可以把概括到的内容再结合自己的理解写成排比句或是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或是用上几个高大上的四字短语等。二是开头第一句话先来个引用名言或诗句,或一组结构相同的句子,然后再到概括或引用素材+中心。<br><br>仍然以某三模的作文为例:<br>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今年春晚舞台上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机器人扭了秧歌舞,丢起了手绢,成为全国观众的热议焦点。<br>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br>我摘取了几篇优秀作文的开头,如下:<br> 借科技拓边界,增实干展未来<br>  “大道如抵,行者无疆”,科技迅速发展,让时代更加充满可能。春晚上,《秋BoT》一舞让人眼前一亮,现代技术与传统舞蹈的融合让人们看到了现代科技的无限潜力,但同时也从心底萌发出隐隐担忧。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依我见,应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把据人工智能这一宝贵机遇,同时提高个人素养,开启我们的智能时代。<br> 乘科技之势,扬传统之光 <br>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并渐渐呈现与传统接轨之势,让人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令人不禁感慨科技发展之迅猛。春晚舞台上《秧B0T》为我们呈现了机器人与秧歌舞的结合,令人眼前一亮。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乘科技之势,扬传统之光,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光彩。融科技与传统,创未来新篇章 每年一度欢庆佳节,喜气洋洋的春晚上极具科技感的高新机器人竟扭起了接地气的秧歌舞蹈,极具反差感的这一幕却完美诠释了科技与传统在当代社会的融合发展。由此可见,哪怕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也始终不能抛弃传统,只有将科技与传统融合发展,方能开创未来的新篇章。<br> 以文化传承为浆,以科技创新为帆 <br>舞蹈《秋B0T》中,将机器人与秧歌舞创意融合,这是一次现代科技技术与传统优秀文化的完美融合,增强国民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是一场视觉盛宴。“文化”与“科技”是当今社会的两个关键词,吾侪唯有以文化传承为桨,以科技创新为帆,方可驶向理想的彼岸。<br>大家可以看到,这些作文的开头中,必备的内容是两个部分:题目中的材料内容+中心论点,有些小作者则加上了一个诗句或是一两个看出来高级的四字短语,仅此而已。</h3> <h3>作文系列6:高考议论文论证段的写法之一<br>  <br>  议论文的论证段可以说是议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论证能否充分、到位,全看这一部分的内容。<br>  论证段的写法,我推荐的是常见的五句话写法,即:分论点句+阐述句+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一般而言,论证段应该有二到三段,也就是上面的五句话的模式要重复二至三次。<br>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讲的是分论点的拟写。分论点一般放在论证段的段首,起总起本段的作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这一段的中心句。由此可见,这个句子是很重要的。学生们在写议论文时常见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分论点句,一段文字写下来让阅卷老师看得云里雾里,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表达一些什么。这是考场作文的大忌,我们以前提过考场作文要写的是明白文,如果阅卷老师看了你一段文字都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又哪里有耐心慢慢去分析总结?<br>我们要做的是在每一段的开头都明明白白地告诉老师,我这一段想写的是什么。那么,分论点如何拟写呢?我们其实都知道,议论文无非是要对某一个观点进行论述,要解说的是这个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个观点,然后要怎么做,也就是说,我们行文应该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来解决。所以,分论点的拟写就是围绕着这几个问题来进行的。简单来说,确定了中心后,我们就围绕着中心回答这三个问题,然后把问题的答案当作我们的分论点。<br>我们以创新这个主题为例,那么,分论点就是回答:什么是创新?为什么要创新?创新需要我们怎么做?当我们全部论点都来自于一个问题时,那么,我们的论证段的结构就是并列式的。如:创新是刺破思维枷锁的利刃,解构旧知,向“不可能” 宣战。创新是文化基因的重组,在传承与颠覆中,赋予文明新生。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引擎,凝聚个体智慧,驱动时代前行。这三个句子就是对创新是什么的回答,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在三个论证段的开头,就成了各段的分论点。<br>当然,我们还可以用回答为什么要创新的句子作为分论点,如下:创新能够打破固有边界,让个人在挑战中突破自我.创新能够点燃变革引擎,让社会在迭代中迸发活力.创新能够锚定发展航向,让国家在竞争中抢占先机。还可以回答怎样创新这个问题,如下:创新需永葆好奇,敢于打破规则,在质疑中探寻灵感。创新需跨越专业边界,融合跨界思维,让多元智慧碰撞火花。创新需无惧失败,在试错中积累经验,将挫折转化为成长动力。当然,分论点的拟写不是必须要三个论点都回答同一个问题的,我们可以选择问题来进行回答,形成各种变式。如:创新是刺破思维枷锁的利刃,解构旧知,向“不可能” 宣战。创新能够点燃变革引擎,让社会在迭代中迸发活力。创新需永葆好奇,敢于打破规则,在质疑中探寻灵感。创新是刺破思维枷锁的利刃,解构旧知,向“不可能” 宣战。创新是文化基因的重组,在传承与颠覆中,赋予文明新生。创新需永葆好奇,敢于打破规则,在质疑中探寻灵感。创新能够打破固有边界,让个人在挑战中突破自我。创新能够点燃变革引擎,让社会在迭代中迸发活力。创新需无惧失败,在试错中积累经验,将挫折转化为成长动力。<br>……总之,无论如何变化,我们该记住的是在拟写分论点时,一定要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给出我们的答案。<br>最后,附上部分优秀作文中的分论点,大家一起来观摩学习下:<br>  科技发展,为文化发展浇灌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文化传承,为科技发展增添千年流传的风骨底蕴。文化与科技共生,为盛世中华谱一曲普天同乐的仙乐。<br>  以科技创新为文化传承赋能,激发文化传承的活力。以文化传承为桨,为文化创新发展打下深厚的历史底蕴的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帆,拔开文化发展的迷露,推动文化创新发展。<br>  科技似一条纽带,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连接。科技似开天辟地的惊雷,为传统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赛道。科技像是一场春风,给传统文化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h3> <h3>作文系列7:高考议论文论证段的写法之二<br> <br> 上一篇文章里我们介绍了分论点的拟写,分论点后,接着是阐述句、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今天这一篇文章,我们先来讲阐述句。阐述句是紧跟在分论点后的句子,这个句子的作用是对分论点进行简单的阐述,因而称为阐述句。这个句子的要求主要是简洁,不要长篇大论。事实上,高考作文的每一块都不需要长篇大论,毕竟,字数实在太有限了。阐述句是展开论点、深化论证的核心部分,往往用来解释论点,或者是分析论点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等。<br>  常用的方法比较推荐的是引用嫁接法,即在引用一句名言后结合论点进行简单的分析。如我们写创新的话题时:创新需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主动开辟新的发展路径。(论点句)鲁迅有言“世上本没有路”,创新正是要在无人涉足的领域开辟新径。(阐述句)<br>  还有因果分析法:创新需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主动开辟新的发展路径。(论点句)因为未知领域往往蕴藏着新的机遇和可能性,只有敢于探索,才能发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br>  (阐述句)这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都是比较常用的,当然,还有其他不少方法,这只是其中相对容易操作的两种。<br>  另外,必须要一提的是,我主推引用嫁接法。因为引用嫁接法,不仅只是阐述,还有就是在阐述过程中加入了引用手法的运用。而引用,是议论文常见常用的手法,能够给作文增加亮点,也就是增加我们的得分点。后面我们会讲到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作文增加文采,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多引用。以上,是阐述句的写作。</h3> <h3>作文系列8:高考议论文论证段中分析句、小结句的拟写<br><br>论证段的写法:分论点句+阐述句+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共五个句子<br>第四个句子,也即分析句<br>  分析句顾名思义是对前面内容的分析,在这个段落中,主要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方法可以有很多种,我这里想要讲的是两种。我选择的是我认为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相信大家看了后都能写得出来。<br>一是因果分析句。例:爱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创造奇迹。【观点句】左拉说:“世界的存在,就是以爱为养料。”爱祖国,爱父母,爱苍生,因为有爱,平凡的人也迸发扛鼎之力。【阐述句】44岁苏以彬为了女儿关掉餐馆,与女儿备考大学,成为学霸的<br>同时也修复了父女关系;韦慧娟背瘫痪儿子上学13年,孩子成绩优异,知恩图报;54岁的朱家谷夫妇10年收900万个塑料瓶供儿子出国留学,孩子已学成归来。【排比材料句】正是父母的大爱让孩子们有了飞翔的勇气和前行的力量。也因为这份爱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充满人情的温暖,让我们在这个冷漠的社会有了更多泪流满面的机会。【分析句】爱改变了你我,改变了世界,有爱就有力量。【总结句】<br>  上例中的分析句运用的就是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其实非常简单易操作,就是在分析上文事例与论点时带上因为…所以…这样的关联词而已。常规的写法是:因为他(他们)怎么做,所以得到了什么结果。当然,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更灵活些,像上文的例子就只出现了因为,没有用到所以一词,甚至,可以因为、所以都不出现,只要句子隐含这种因果的关联即可。作文的写法是很灵活的,我讲的只是方法,操作时只要方向不变,其它都可以灵活处理。如前面的这个句子,我进行了修改,就可变成:正是父母的大爱让孩子们有了飞翔的勇气和前行的力量。也正是这份爱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充满人情的温暖,让我们在这个冷漠的社会有了更多泪流满面的机会。你看,没有出现因为、所以,但是其实还是因果关系的句式。<br>  以上是因果分析句的写法,接下来要讲的是假设分析句。假设分析,自然就是加上了如果…就这一类型的假设关系关联词的写法。还以上面的文段为例,假设关系的分析句可以这样来写:假如没有父母的大爱,孩子们就没有飞翔的勇气和前行的力量。假如没有这份爱的力量,这个世界就缺少了人情的温暖,不可能让我们在这个冷漠的社会有泪流满面的机会。可以说这样的写法再容易不过了,但我们的学生仍然有不少不知道要写分析句,或者分析句写不出来的,真的十分遗憾。分析结就到此吧,最后点一下小结句的写法。小结句也就是这一段的结尾,结尾要做的是什么呢?是对前文的总结。而前面这一段文字,一开始是分论点句,分论点句的作用是提出我们的观点,然后是阐述句、事例句、分析句,这三个句子都是围绕着第一个论点句来写的,所以,最后这个小结句,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点题。如何点题?说得明白些,其实就是把分论点句变化一下写下来而已。<br>看上例:爱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创造奇迹。【观点句】爱改变了你我,改变了世界,有爱就有力量。【总结句】你看,这两个句子表达的内容是不是一样?不过是改变了写法而已。好了,到这一篇为止,论证段的写法就写完啦。最后,请大家记住,整个论证段都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所以,这一段的五个句子都要记得扣住中心哦,每一个句子都要紧扣你找到的关键词,这样就能保证不会偏题、离题了。</h3> <h3>作文系列9:高考议论文联系现实段和结尾段的写法<br><br>  现在,我们得先回顾一下前面写过的议论文的结构模式了,如下:<br>标题第一段:开头,概括或引用题目所给素材+中心论点<br>第二段:分论点1+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br>第三段:分论点2+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br>第四段:分论点3+阐述+事例+事例分析+小结点题<br>第五段:联系现实,我们青年人应该怎么做<br>第六段:结尾点题到上一篇文章为止,<br>  今天要讲的是第五段,联系现实这一段落的写作。这一段的内容很简单,其实就是结合主题写一下站在我们年青学子的身份上,我们面对作文中所提及的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尽管要写的内容简单,但这一段也是我们作文中的重要部分,大家不可轻视。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论证段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个问题来写的,我们青年人应该怎么做这个段落与前面所提的怎么办这个内容明显重合了。但还是建议大家有这么一段,尤其是前文没有提及怎么办这个内容的,那么,这一段就是必备。因为,这一段最主要的是突出写作者的身份,是站在青年人的角度上去看待这个问题的。所以,再次强调,这一段十分重要。 <br> 那么,如果写这一段的内容呢?先上事例吧:时代汤汤,江水泱泱。立于当今科技奔涌的时代,吾辈诚应怀创新之志,秉人文之心,绘就世界蓝图!人生漫漫其修远兮,吾辈青年上下求索之,牢记“此生秦山重,勿作鸿毛遗”的使命,努力奋斗。让我们以科技创新为程,用文化之魅力,谱写新时代华章,使得文化得以传承,铸就时代新辉煌,共同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蓝图!这是三模优秀作文中两个同学的写作片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他们写作的内容就是当代青年应该怎么做。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两个同学的写作内容中其实并没有具体的做法,只是发出号召而已,更浅显的说法,就是在大喊口号。<br>  那么,怎样喊口号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呢?我给出的建议是:引用+喊口号(多用四字短语)一提到引用,可能就有同学会紧张,因为我们的储备少,一到用时就只能挠头。但这里的引用是很简单的,平时就可以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这里要用的引用句的方向建议是对青年的赞美的句子,方向给出来了,我们平时就可以找一个这样的句子背下来,写作文时直接用上就是了。我给自己的学生准备了十个句子,如下:<br>1、少年何妨梦摘星?敢挽桑弓射玉衡。<br>2、大鹏一日同风起,诚与天公比高低<br>3、梁启超:“红日初升,其光大道;河出伏流,一泻汪洋。”<br>4、青年的肩上,从不只有清风明月,更有责任担当。<br>5、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李大钊<br>6、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br>7、岁月不老,青春不朽;生逢其时,重任在肩。<br>8、近代革命先驱宋教仁:“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br>9、李大钊: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br>10、李大钊先生有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br>  懒得去找句子的同学可以自选一句,每次写到这一段时就放到段首即可。然后剩下的就是喊口号了,一定要注意的是喊口号也要注意结合中心,要注意不能偏题,离题。当然,最好的做法是能用一些四字短语,这样的话,这段文字就会显得非常高大上了。最后,讲一下结尾。其实,上面我摘录的两篇三模作文中的联系现实的段落,那两个同学是直接把这个内容当作结尾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写完联系现实的作用后,发现文字已经有900字左右,那作文就可以算结束了,如果字数不够,那就再多加一小段结尾。结尾其实还是喊口号,做法也是多用四字短语,或是用上引用等,这里就不再多讲了。如果有同学觉得结尾难写的,可以找一些优秀作文来看看,多去仿写人家的结尾即可。</h3> <h3>作文系列10:议论文中如何展现文采?<br><br> 一篇议论文,如果能够做到字数达标,审题正确,结构明晰,事例充实,那么,这篇作文基本可以拿到45分,但我们的目标不应只是45分,而是往48分以上的档发展。<br> 那么,怎样才能拿到优秀的分数呢?这里就不得不提文采了。一篇考场作文,如果没有文采,就没有了亮点,毕竟,结构模板无论如何变化,大体的框架是不变的,所以,就是文采才是拿高分的关键所在。<br>  在议论文中,每一部分都可以展现文采。首先是标题,最近这些年,两段式的标题可以说是改卷老师的宠儿,我们看到的优秀作文,基本都是两段式的。如我们这次四模的高分作文,随手拿出一篇,看到的都是两段式的标题:晓差距以奋进,明差异以启思明差距汲取力量,以差异启悟人生于差距谋超越,于差异寻发展于差距中奋斗,于差异中求同于差距中此步,于差异中蜕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标题都是两段式的标题,而且,几乎所有的优秀作文,都是两段式的标题(黄金标题)。<br>  开头第一段,最能体现文采的地方在第一个句子,这个句子我们建议是引用诗句或是用一个整句。用诗句是因为诗句本是自带文采的句子,会有高级感。但诗句的使用对很多学生来说都难,毕竟积累不足,套用不上。这种情况之下就建议用一个整句,即是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如:在如今的多元化世界中,对于不同,有的人于差距之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有的人于差异中获得启发,悦纳自我。在这样的句子之后,再加上中心论点,第一段就完美了。<br>  论证段体现文采的地方一在分论点句,分论点句我们前面提过主要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这个答案进行美化,可以在句子前面加一个四字短语,或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等。差距乃泉,激发我们的力量。差异乃灯,助我们窥见多元。差距与差异和谐统一,互利共生。差距如刺破不足的利剑,指向更完美的彼岸。差异如敲响独特思考的金属钟,为个人方向提供时间指引。差异与差距相互作用,共同编织平衡时代的经纬。然后是阐述句,这个句子我的建议是引用诗句或名言,这些都是自带文采的,也算给我们的作文增加了一点亮色。接下来的事例句如果能用到两至三个事例的话,那么,这几个事例就可以写成整句的模式,这也是一个亮点。<br>  论证段之后,要写的就是我们青年人应该怎么做的段落,这个段落在前面字数多的情况下可用作结尾。在之前的模板解读中,我有给出一些诗句套用在此处,这也是亮点的一个体现,而且,这一段和结尾段一样,我的建议是多用四字短语,四字短语连用几个,就像短句一样,有灵活之感,读起来也更有节奏感,也是亮点。<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