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修一书《管理论语与人生论语》(原创首发)

朱生视界

<p class="ql-block">古语云:“十年磨一剑。”此言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潜心钻研、厚积薄发的奋斗者,如科研攻关的学者、技艺精湛的工匠。而我这部书稿,竟历经二十载风雨曲折,方得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序</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载风雨洗礼中,已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国外先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引入,以及“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推广,中国企业更是突飞猛进。其间,国人亦不乏尝试与探索,诸如“满负荷工作法”“承包工作法”“全面质量管理”等,均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而近年来兴起的《A管理模式》,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然而,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以及外资、合资、国营、集体、民营、股份制等多种企业体制并存的局面,单一的管理模式显然已难以满足需求。此时,更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不同管理方式的尝试与比较,催生更为卓越的企业管理理念。</p> <p class="ql-block">基于此,我以亲历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为背景,结合十余年的企业管理经验,以及对中国传统儒学理念的深刻理解,再融合近年来在外资、私营、股份制企业中的管理实践,提炼、修改,终成此《管理论语》(第一集)。在此之前,我曾将这些管理理念付诸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某公司担任业务部负责人时,我依据这些理念编写了《业务员方略》,并在每日早会上予以落实。尽管时间不足一年,团队规模不过十余人,但其中有三位从未从事过业务工作的新人脱颖而出,最快的仅数日便成功接单,最高的提成报酬超过万元,如今他们的平均工资已达四五千之数。另有一位同事,凭借我对管理理念的分享,自主创业,不到一年便使企业盈利数十万元。</p> <p class="ql-block">《管理论语》的原理并不复杂,它仿若国粹中医之治标之法,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对于企业管理悟性较强者,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对于企业管理理论尚不精通者,则可起到启发与提醒的作用。同时,它还能引导每一位员工感悟,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此书中,我以提问、启迪的方式,或以拉家常、聊天的形式,告知读者各级管理人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管理工作,其初级原则、最高境界,以及如何与各部门进行有效沟通等具体问题。古语有云:“听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论语》《曾广贤文》之所以能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拥有上亿读者,正因其蕴含着巨大的感悟力量。企业管理并无固定的模式,唯有灵活运用原理,方能释放巨大能量。企业若仅靠行政处罚或表扬激励,甚至两者的结合与交替运用,均难以达到最佳效果。而最有效的,莫过于感悟。寺庙清规戒律虽多,且看似不近人情,却仍有诸多信徒面壁打坐、诚心皈依,其奥秘亦在于感悟。感悟,正是《管理论语》的核心思想。如何达到感悟?这需要各级企业管理者不断提升接收信息的能力。感悟之路无止境,因此,这本《管理论语》仅是一个开端,未来我将在管理实践中继续寻找灵感,捕捉感悟的火花,续写更多篇章。诚挚希望读者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在第二部中加以改进,提升此书的写作质量。谢谢!</p> <p class="ql-block">现节选几则精彩片段。</p> <p class="ql-block">企管两内涵</p> <p class="ql-block">在企业家们的管理水平日益精进的同时,企业雇员的“对策”手段亦愈发巧妙。这实则是两个无形堡垒之间的智慧较量。试问,有些企业不明不白地倒闭、破产,难道不正是由于其对立面的“智囊团”智商过高的缘故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自然规律同样适用于企业。缺乏企业家素质者,难以胜任老板之职,即便偶然得之,也难以长久维持,更遑论实现飞跃发展。</p> <p class="ql-block">企管核心</p> <p class="ql-block">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以规章制度为准绳,以现实数据为依据,以发展壮大为根本。否则,若仅以上司的好恶判定功绩,以关系好坏衡量能力,必将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p> <p class="ql-block">科学家与思想家</p> <p class="ql-block">科学家主要是在生产力领域不断释放“原子能”,其经济价值难以估量;而思想家则是在千百万人的思维空间中不断投放解谜之钥,其社会效益亦不可计数!</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十年前在北京与东方出版社签订的出版合同。当时,因需本人包销一万本的一半,觉得条件似乎不平等,加之彼时难以一次性筹措五万资金,遂遗憾取消。这无疑是我人生中最为懊悔的决定!若当年顺利出版发行,我的人生或许将大为不同。</p> <p class="ql-block">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书稿经过多次修改,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相信定会受到不少读者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人生论语节选几则。</p> <p class="ql-block">开发金点子</p> <p class="ql-block">“金点子”犹如锦囊妙计。若未被渴求者发现,它便如同生长于悬崖峭壁的灵芝草,任其自生自灭;若未被收藏者使用,那便如同将军遗忘在柜中的战术兵法,即便握有妙计,亦难免打败仗;若“金点子”含量不足,那便如同半截玉佩,尚需提炼为纯金。当前,许多点子大王仅昙花一现,正是因为推出的点子含金量过低,从而误导人们,使他们认为那些“金点子”不过是些雕虫小技。何时才能将“金点子”策划还原为真正的锦囊妙计?中国亟需更多真正的金点子!</p> <p class="ql-block">成功的秘方</p> <p class="ql-block">同样的几味乃至十几味中药,组合方式与份量不同,其药效亦大相径庭。其中,疗效最佳者被称为绝密“秘方”。人的知识结构亦然,当然还与性格、气质、智商等因素密切相关。大凡取得超凡成就之人,必定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知识结构与做人的“秘方”。</p> <p class="ql-block">磨难双刃剑</p> <p class="ql-block">磨难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将生活中的弱者逐一击倒,另一方面又将强者磨炼得更加坚韧。反之,未曾经历磨难的人,永远无法达到人格上的真正成熟与完善。</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朱成会,湖南衡阳市人,现居深圳,从事广告创业,系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入党,曾任衡阳市广播电台、《衡阳日报》业余通讯员,从事文学创作。先后担任教师、街道办事处团委及工厂厂长等职。在《衡阳日报》、电台及《雁峰》杂志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1998年赴粤打工,1999年抵深。先后担任生产主管、业务主管、生产部经理及行政副总,创业十五载。</p> <p class="ql-block">来深二十余载,笔耕不辍。先后在《厂长经理报》《经理日报》《中山日报》《中山驾协》及《宝安日报》发表文章四十余篇,在深圳市“读书月”活动中,文章《“书”乐无穷》荣获三等奖,在宝安区政府征文中获得二等奖。另有一本书稿《管理论语》曾与东方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后因故取消。</p> <p class="ql-block">写作数十载,本人在教育、企业管理、营销及经济方面颇有研究,各有十余万字的系列文章。感谢美篇提供优良平台,使我能在五年半中撰写四百七十余篇文章及百余条说说,同时从众多美友处学到不少写作技巧。在此,诚邀各位同仁不吝赐教,共同交流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