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我怀着复杂而又期待的心情,自驾从雅安出发,沿着熟悉的雅西高速驶向西昌。这条“云端天路”依旧壮美,可我的思绪却早已飘回十多年前——2000年四月,我初到西昌,投身正大集团的凉山产业扶贫项目,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十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抵达西昌后,我径直回到许久未住的房子,推开门,灰尘覆盖的家具仿佛蒙上了一层时光滤镜,瞬间将我拉回那段奋斗的岁月。当年集团在凉山地区修建了13所希望小学和帮普格庙子湾村贫困彝民修建一座电站结束没有电照明的历史,集团的在凉山的慈善事业至今仍历历在目。筹建葡萄酒庄项目时,从基地到酒庄投产从生产一线教会第一批生产员工到产品投产上市与多方协调争取到州市县政府接待用酒支持,最终辅助让农业产业扶贫的蓝图逐渐落地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人简单打扫完房间,疲惫与回忆交织,我沉沉睡去。次日清晨六点半左右,我驾车前往烟雨鹭洲湿地公园。抵达公园,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我静静等待日出。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仿佛时光重叠——十多年前,我也曾站在这片土地上,看着朝阳升起,心中满是对集团扶贫事业的热忱;如今,眼前的美景依旧,而西昌也在岁月中焕发着新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看完日出,回到家中煮了一碗西昌米粉。饭后,我前往航天北路,赴一场与蓝花楹的浪漫之约。还未走近,远远就望见一片梦幻的紫色云霞。走近一看,道路两旁的蓝花楹高大挺拔,枝桠交错,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紫花长廊。花朵密密匝匝地缀满枝头,蓝紫色的花瓣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微风吹过,花瓣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一场紫色的花雨。漫步在这条充满诗意的街道上,脚下是缤纷的落花,头顶是绚烂的花海,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我忍不住驻足,用相机记录下这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也想将这份浪漫永远珍藏。街边有不少和我一样被蓝花楹吸引而来的游客,大家或是惊叹于眼前的美景,或是专注地拍照留念,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还有一些当地的居民,在蓝花楹树下悠闲地喝茶聊天,他们习以为常的神态,让我不禁羡慕起他们能日日与这般美景相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次日我向着古克德出发。一路驱车,远离城市的喧嚣,渐渐深入山间。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愈发清新,窗外的景色也不断变换。当抵达古克德时,漫山遍野的索玛花瞬间将我包围。在古克德老朋友阿说木呷热情的带我看他的家乡,如今他投资80余万发展牧业也是当地的队长几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都过上好日子。古克德那是一片花的海洋,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胜雪,在山间肆意绽放。花朵或密集簇拥,或零星点缀,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山间云雾缭绕,为索玛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置身其中,恍若仙境。我穿梭在花丛间,贪婪地呼吸着沁人心脾的花香,用镜头定格下这令人震撼的美景。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只余满心的欢喜与惊叹。</p> <p class="ql-block">在接下来的旅程中,自驾环邛海时,我在青龙寺驻足,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在大石板村漫步,当年的新沙滩上孩童嬉戏的笑声、湿地公园里悠闲漫步的游人,都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幸福与活力。古克德漫山遍野的索玛花,红似火、粉如霞,更让我看到了曾经贫瘠山林如今的蓬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旅程的最后一天,西昌老朋友看到微信朋友圈照片才知我到了西昌,特别联系相约小聚。傍晚时分,我们相聚在西昌老巷子里一家熟悉的餐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到西昌时第一次去招聘员工在政府领导的介绍下认识了西昌人才市场的沈福林老师,此后多次找他们帮忙招聘到酒庄的优秀员工们,这些曾经在西昌经常工作生活密切联系的老朋友和曾并肩工作的老同事如唐华、朱伟、龚明勇等现在都在各自的事业上取得成功,虽然都是40_50多了但眼中的热情依旧未减。桌上摆满了凉山特色莱品、这些充满回忆的美食,香味四溢。大家围坐在一起,碰杯声、谈笑声此起彼伏。窗外,蓝花楹的花瓣随风飘落,仿佛也在聆听我们的故事,中间天气突变餐馆外面半边大雨半边太阳,还出现了彩虹。</p><p class="ql-block">夜色渐深,聚会接近尾声。我们漫步在西昌的街头,看着霓虹灯下热闹的夜市、悠闲散步的市民,心中满是感慨。这座城市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承载着我的青春与梦想。告别时,我们相约下次再聚,看着老友们远去的背影,我知道,无论相隔多久,这份在扶贫岁月中结下的情谊,永远不会褪色。而西昌,也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第二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