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理交融处,窥见教育本真

yuan

<p class="ql-block">  走进南渝中学的课堂,沉浸式聆听一节语文课与一节数学课,深切感受到这所学校在学科教学中展现的独特风格与创新活力。两种不同学科思维的交织,让我们对教学实践有了全新的思考与启发。</p> <p class="ql-block">  一、语文课堂:浸润人文,对话古今</p><p class="ql-block"> 本节整合复习课以整本书《经典常谈》为桥梁,搭建起经典原著与现代解读的对话平台,既夯实了课内文言文知识基础,又深化了学生对孔孟思想的理解。教师将学术著作融入复习课的创新尝试,为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未来可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资源的整合,提升课堂的深度与广度。</p> <p class="ql-block">  二、数学课堂:逻辑为骨,思维为翼</p><p class="ql-block"> 本次公开课以黄金分割为载体,成功展现了数学的科学性与人文性。教师通过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实践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现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数学+美学”的教学模式,为数学课堂注入了新活力,值得借鉴推广。</p> <p class="ql-block">  三、文理殊途,育人同归</p><p class="ql-block"> 看似迥异的两堂课,实则暗含教育共性:</p><p class="ql-block">1. 以生为本的课堂生态:无论是语文的开放式讨论,还是数学的思维碰撞,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角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让课堂成为思想生长的沃土。 </p><p class="ql-block">2. 学科素养的深度渗透:语文课的文化传承与数学的理性思维,都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同频共振。</p><p class="ql-block">3. 技术赋能的创新实践:多媒体工具的巧妙运用,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让抽象知识具象化、复杂内容简洁化。</p> <p class="ql-block">  四、反思与启示</p><p class="ql-block"> 此次听课经历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自身教学的不足。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借鉴南开中学的经验:在文科课堂融入思辨与实践,避免知识的“机械灌输”;在理科教学中注入生活与文化,消解学生对学科的畏难情绪。同时,更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点燃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每一个灵魂都能在学科的滋养中绽放独特光彩。</p><p class="ql-block"> 南开之行,不虚此行;教育之路,道阻且长,但已明晰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