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我观博之 定州博物馆(下)

慕蓉依涵

<p class="ql-block">  继续随我一起参观定州博物馆吧。。。</p> 尘封千年 <p class="ql-block">  塔基地宫是指建在佛塔地面以下塔基中的地下室,其建筑规格、规模和形式因各时代不同情况而略有不同,多用以安置和供奉舍利、经卷及各种法物,定州的静志寺和净众院塔基地宫的发掘是研究我国佛教史和宋代考古的重大发现。</p> <p class="ql-block">  静志寺地宫面积大概4.7平方米,绘有恭迎佛祖升天的壁画,出土了汉代至北宋期间金、银、玉、石、瓷木、铁器及丝织品等文物700余件,战国到北宋的钱币共27000余枚,珍珠22克。</p> 地宫封门砖 <p class="ql-block">  地宫埋藏的最重要秘宝自然是舍利。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槃火化后,遗骨形成许多结晶体,称为舍利,这些舍利被分成八万四千份,在世界各地建塔加以供奉。静志寺地宫出土的佛舍利曾经过北魏、隋、唐、北宋四次瘗(yì)埋,出土了合计“上下累叠,表里七重”的多件舍利葬具,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地宫和舍利瘗埋制度的重要实例。</p> <p class="ql-block">  葬具的第一重是“大隋大业二年”铭舍利石函(隋代),为隋代第二次瘗埋舍利时所用。函身一面有墨书,为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瘗埋时书写。</p> <p class="ql-block">  葬具的第二重是盖形石志(隋代),正中为隋代铭文,四个坡面为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再次瘗埋舍利时加刻的铭文《唐定州静志寺重葬真身记》,讲述了唐大中三年发现北魏、隋代舍利石函以及大中十二年新造佛塔重葬舍利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  葬具的第三重是鎏金錾花铜函(隋代),北宋太平兴国二年重新葬入塔基地宫。通身鎏金,表面阴刻菩萨像、天王像、狐狸、夜叉、朱雀、天马、金翅鸟等纹饰。外壁刻铭80字,函盖内顶满布墨书题记。自北魏经隋、唐至北宋记事详明准确。</p> <p class="ql-block"> 葬具的第四重是鎏金錾花银碗,隋代铜函铭刻中提及的真金宝碗即为这件银碗。</p> <p class="ql-block">  葬具的第五重是鎏金錾花银塔,由珠形宝刹、坡面饰瓦纹、出檐、角饰花式风叶四部分组成,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舍利银塔。</p> <p class="ql-block">  葬具的第六重是蓝绿色大腹敞口玻璃瓶。</p> <p class="ql-block"> 葬具的第七重是银莲花盖方形玻璃瓶,白玻璃瓶内装舍利。</p> <p class="ql-block">  众多的文物随着塔基地宫的发现出土,金器、银器、瓷器、石刻、法器、玻璃等,感觉打开地宫门就好像念叨了芝麻开门。</p> 鎏金铜天王像 <p class="ql-block">  一回身单独的展柜里天王雕像立刻吸引了我,这尊天王头戴金翅鸟宝冠,鼻直口阔,胡须卷曲,蹙眉暴眼,面相威严。肩披斗篷,腰系软甲,左手握金刚杵,腕部饰箍。下着长裤,足穿方口翘尖履,各踏一面目狰狞的小鬼。整体造型刚劲有力,很是英勇魁梧。</p> 鎏金铜力士像 <p class="ql-block">  这尊雕像造型雄壮魁梧,腰系战裙,右臂托铜,头戴明珠宝冠,帽翅翻卷,眉骨紧锁,怒目圆睁。头向右侧,颈筋暴突,两腮及胸肌鼓起。不知道是什么场景引得他如此充满张力。</p> 彩绘木雕力士像 <p class="ql-block">  这彩绘不是浓彩,虽已不太清晰,但能看出木雕的力士<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体禇色,发眉、眼睛和裙边施墨彩,发箍、唇、钏、裙等涂朱。这两位</span>头束发髻,戴发箍,腰系短裙,脚踏木托,双眉紧锁,怒目圆睁的大力士,形体雄健,色彩浓重和谐,是何等的能工巧匠将木头雕成了艺术精品。</p> 定窑白釉划波浪纹法螺 <p class="ql-block">  佛教有各种法器,这件造型仿天然海螺的法器,喇叭口,壳为螺旋状,尾有吹孔,侧面有一小圆孔用以调节音量和节奏。通体波浪纹,形态逼真,应是定窑承做的特种产品。</p> 蓝色大腹小口玻璃瓶 <p class="ql-block">  讲解的小姑娘介绍玻璃瓶是用钠钙玻璃无模吹制成型。这种深蓝色细颈卵腹瓶在伊朗九、十世纪乃沙不耳遗址内多次发现,这一时期我国的玻璃制品多是铅钡玻璃,应是进口产品。</p> 琉璃葡萄 <p class="ql-block">  小姑娘好听的普通话重点讲解到这串来自千年前逼真的琉璃葡萄,46颗果实的葡萄总长16厘米,葡萄粒内部中空外壁极薄,是由无模吹制法吹制成型,再用金属丝作为枝干加以组合搭配而成。经研究人员测定,这串琉璃葡萄含铅量较高,应为国产制品。如此逼真的效果靠的是北宋工匠对自然果实的观察和精湛的玻璃吹制技艺。</p> 金翠明珠 <p class="ql-block">  这是让女人无法抗拒的珠宝首饰展,两百多件辽代至明清时期的金、银,玉材质的饰品,件件值得拥有,想象这些精美的头饰在古人的头上是何等的丰姿灼灼。</p> <p class="ql-block">  这顶冠是清代民间凤冠的极品,整体铜鎏金制成,采用了一种美艳但残忍的点翠技艺,把翠鸟蓝色的羽毛点缀在金器上。这顶豪华凤冠分为上下三层,底层有九只凤凰,嘴里衔着流苏。凤凰之上装饰双龙和仙人造型,正中有“圣旨”二字,上部“奉天诰命”四个字牌,想来这位诰命夫人戴上此冠,所有的隐忍和不如意都烟消云散了吧。</p> <p class="ql-block">  展厅里簪、钗、胜、步摇、梳篦、钿、耳环、手镯等各种类型、各种材质的首饰齐聚一堂,流光溢彩,展示着中国人的优雅审美和古代工匠的巧思绝技。看完这些首饰顿觉自己过得如此粗糙,穿越回去必须要从头学习如何穿戴。</p> 故乡星空 <p class="ql-block">  展厅展出了定州多位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著名人物,打造了一个属于定州的人文精神殿堂。比较著名的人物刘禹锡、汉武帝的李夫人原籍都是这里。韩琦、苏东坡等在此任职,留下在任一方造福一方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定州博物馆虽然地处县级市,但陈列文物等级相对较高,明显超出了县级水平,从建筑设计特色明显,布展陈设周到,场馆较新,标识清晰,辅助设施齐全,讲解器等服务完备。保安和工作人员都极其亲切,邻家大叔大婶的那种发自肺腑的诚心欢迎来我家的笑容,甚是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定州博物馆里的重点文物前都有小学生志愿者在守候,随时可以讲解,孩子们认真负责,口齿清晰,介绍详尽,循序渐进,讲解非常到位,走过各地这么多博物馆,定州是把小志愿者活动走进博物馆做的最好的,让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  定州的景点相对比较集中,出了定州博物馆,对面就是贡院,隔壁广场南是著名的砖塔结构定州塔,一个还允许登塔眺望的古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定州是一个值得再次到访的小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