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思维 看见成长‍——记迁安市第三实验小学2025年音乐“好课堂”教学活动

安琪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期一周的音乐“好课堂”活动圆满落幕。感谢八位教师的精彩呈现!我们共同见证了不同课型绽放的艺术魅力——从唱歌课的声韵之美,到欣赏课的情感共鸣;从唱游课的童趣盎然,到活动课的创意迸发。每位老师都用专业素养诠释了音乐教育的多元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马朝华老师讲授的四年级《大树桩你有几岁》一课,采用情景化的导入,通过反复聆听、打击乐器伴奏、画旋律线、舞蹈创编等方式强化三拍子感知,兼顾听觉、动觉与视觉学习。</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贾新悦老师讲授的六年级《友谊地久天长》一课,以“毕业季”为背景,通过毕业联欢主持词、师生互动、视频回忆等设计,营造浓厚的惜别氛围,自然引出《友谊地久天长》的课题,是一节情感真挚、互动性强的音乐课,成功将音乐技能训练与生命教育(毕业成长)结合,体现了“音乐育人”的理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袁常红老师讲授的二年级《大鹿》一课,充分体现"玩中学"理念,将音乐知识拆解为趣味化任务链,情境化教学和项目式学习(微型剧场)的运用尤为出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杨飞老师讲授的五年级《瑶族舞曲》一课,通过沉浸式音乐体验与多元文化渗透,呈现出一节生动鲜活的民族音乐鉴赏课。将民族音乐赏析转化为动态文化体验,乐器、舞蹈、曲式等知识点的教学如行云流水,充分体现"听觉为先、动觉辅助、文化筑基"的教学理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永妹老师是一位年轻的音乐教师,但她讲授的二年级欣赏课《龟兔赛跑》一课,却较之前授课有了很大进步。她以"森林王国之旅"为主线贯穿全课,采用"听音乐猜动物"的方式自然引出龟兔形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通过"听-说-画-演"的立体化教学,实现了音乐欣赏、乐器认知、品德教育的有机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志敏老师讲授的五年级《梨园乐》,以京剧《卖水》为载体,通过"三重门"探秘情境贯穿始终,以"眼观-耳辩-心悟"三环节层层递进,将京剧行当知识、唱念技巧、身段表演自然融入情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赵兰兰讲授的五年级《金蛇狂舞》一课,以端午节赛龙舟视频导入,自然引出《金蛇狂舞》的欣赏主题,将传统民俗与音乐紧密结合,增强文化认同感。 </span> <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听、动、奏、创”多路径解析音乐要素,实现“音乐-文化-运动”的跨学科融合。</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莉莉讲授的一年级《颜色汽车》一课,以《颜色汽车》音乐为载体,巧妙融合音乐素养培养与交通安全教育,是一节富有创新性和教育价值的低年级音乐课例。全程以"AI警察+汽车王国"的虚拟情境贯穿,通过3D过山车、环形马路等游戏化场景,将抽象音乐知识转化为可体验的冒险任务,将音乐元素转化为趣味探秘游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次活动展现了音乐课堂从“教歌曲”到“育素养”的转型成果,均体现“音乐不是知识而是体验”的理念,通过身体律动、情境浸润等路径唤醒学生的审美本能。期待我们将本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日常教学的养分,让迁安三小的小和娃们都能在音乐课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让迁安三小的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底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