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安息国记

费新碑

<p class="ql-block">  尼萨遗址,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古代帕提亚帝国创始者阿尔萨克一世(Arsǝk,Ansek)创建的首都遗址,中国文献为“安息国”,距今约有2500年。</p><p class="ql-block"> 尼萨遗址的标志图案是“来通杯(Rhyton)”,这是起源于古波斯,影响古希腊风格器物,后来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近千年间,严重的影响汉唐时期的中国文文化审美倾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尼萨遗址分为“古尼萨”合“新尼萨”两处,“古尼萨”是安息国王的王宫,“新尼萨”是当地的行政中心,两个遗址相距1.5千米。均在现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西北方18千米处的伊朗高原东北部科佩特山山腰间,目测范围方圆有几十平方千米,规模庞大,气势恢弘,出土了许多极为精美大理石雕像、红陶塑像、镀金银像、象牙雕刻、、宗教壁画等器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骞“凿空”西域后,两汉期间汉使纷纷西走积极寻求商机,特别对经过多次与安息和大秦民间和官方的商贸交往中对极西的,带着浓郁异域意味的波斯和希腊器物和商品有极高和极大的期望和兴趣。</p> <p class="ql-block">  《后汉书·西域传·大秦国》记:“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于是,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为打破安息垄断,探寻直接同大秦贸易的商道,甘英受“西域都护府”班超之命出使大秦国-罗马帝国。他从现在新疆库车(龟兹)出发,走喀什(疏勒),越帕米尔高原(葱岭),经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大宛),至此,古代帕提亚帝国都城(安息)。</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古代中国人向西走得最远的地方。史记:甘英受“安息西界船人”蛊惑,说,往西走便是大海,善风者,可以渡海,滞风者,受女妖“塞壬”诱惑,葬身于海,女妖既是今日星巴克咖啡的图标女像,故而,甘英止于此地,没有再西渡大海至“大秦国”,完成“使命”,从这里返回中国。甘英路线也是这次我们所走的路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史学界,关于甘英止于西界的“西海”之海,是波斯湾?还是地中海?一直争论不止。</p><p class="ql-block"> “波斯湾”一说:路线应该是从这里翻越科佩特山,向西南走伊朗马什哈巴德,再南亚兹德,至克尔曼,到霍尔姆兹,抵波斯湾。但,这里在大秦(古罗马)之南,与大秦中心相去甚远。</p><p class="ql-block"> “地中海”一说:路线应该是从这里翻越科佩特山,向西走至巴格达,到叙利亚,抵地中海。巴格达为中国古代文献“泰西封”,叙利亚为中国古代文献“条支”,巴格达的底格里斯河和叙利亚的巴尔米拉考古遗址均发现有中国汉代丝绸残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两条路线,我均走过。根据我的行走经验判断“地中海”之说,比较靠谱。年青时读过日本历史学家宫崎市定的中国历史研究书籍。他是同意“地中海”一说的。我与他不同的是,他靠文献阅读和考古器物推论,我则是利用现代交通,身体力行到现场实地考察,故而,吾之幸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