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学农事 实践觅真知

<p class="ql-block">  为了拓展学生课本知识与校外实践相融合,5月14日,百荷小学五年级全体师生前往青阳莲峰云海和天下粮仓开展研学活动。此次活动共二百多名学生参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杨洁淲班全班合影照</b></p> <p class="ql-block">  研学活动是由池州乐游旅游服务公司安排的具体行动方案,其研学目标是了解粮食文化与历史记忆的追踪;体验农耕劳动与传统文化的相融。通过此次的活动,增加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以及美好生活是需要不断努力和创新才能获得的认知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沿途的艰幸,并通过教官、老师、同学们的帮助克服旅途的困难,并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的过程。</p> 活动第一站: <p class="ql-block">  由当地导游介绍,教官统一指令下,前往莲峰云海。同学们背上简单的行囊,随着队伍不断向前推进,刚开始时,大家的脚步是轻盈的,声音是欢悦的,不知不觉中,汗从小脸上渗出了珠子,脸颊也染上了红红的晕,呼出的气也加重的声音。在教官统一下,第一次休整补给。有了许可,背上的包终于可以打开,但因休息时间短,稍补些水和食物又赶路了。也许是第一段过于兴奋,也耗费了些体力,此时,没有大声吆呼声,彼此间都三五成群相互鼓励,第二阶段的路明显走的更长些。补给时,需求量更大,在教官和老师的不断提醒下,同学们都保留了些许饮用水和食物。登上终点,那一刻,除了眼前的风景,同学更为坚持下来的自己而欢呼。</p> <p class="ql-block">  虽然爬山很累,我还是能寻到一些开心的事,看,我的帽子是不是很酷….…</p> <p class="ql-block">  听导游的讲解,才不枉此次出行,认真听讲,让我写的日志更具说服力。</p> <p class="ql-block">  看,那碧蓝的山泉水,还有高高耸立的大山,都是我们到此处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得从力学与姿势的稳定性来分析,在‌重心控制‌上:上山时身体前倾,运动方向与重心一致;下山时需后仰制动,运动方向与重心相反,平衡更难维持。另外,下山有‌冲击力‌:下山时重力与自身作用力同向,着地冲击力更大,速度过快会导致腿脚发抖或前冲危险。为了避免因下山出现受伤,提前告知下山时一定要慢,脚步要稳。然而,还是有两位女生受了点轻伤,一位是脚没站稳扭了髁关节,一位脚下叶子树枝打滑,摔碎了膝盖皮。但最终因有随行的医护人员做了加压处理和伤口清理后,都安全回到指定地点。</p> 活动第二站 <p class="ql-block">  下山后,我们来到朱备曾经居住的村庄,在那里,我们一起观看过去人们日常生活时留下的一些基本用具。那些工具简单也很粗糙。孩子很难想象这些虽然简单的用具却养活了几代人的神奇武器。在工艺馆中看到了许多精致的手工作品,也让孩子们大开了眼界。</p> <p class="ql-block">  中餐是乘车四十多分钟,已是十二点多才赶往就餐地点。满身疲惫又饥肠辘辘的学生们,面对满桌的饭菜的香味,还要进行忆思苦,共甘甜的教育,想必肚子的抗议是最强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活动第三站: <p class="ql-block">  下午在当地导游和教官的带领下参观了天下粮仓里珍藏了几万张的粮油票和生活用票,那是历史相桢,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一幅幅,一段段的历史在导游描述中好像如翻动的相册画面,在孩子们眼中除了惊叹,更多的是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之后,在大礼堂进行了知识抢答,为今天所见所闻进行筛选和归类。集体游戏是为本次活动画上欢乐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虽然此次研学活动时间短,日程安排的又紧,但随行的都收获颇丰。看到他们刚开始的自信且自负的情绪状态,到最后相互帮扶,共克时艰的过程,无不说明这堂研学的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