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12星期一D15</p><p class="ql-block">当天用了一个上午先爬石屏山,再游青龙洞。</p><p class="ql-block">下午行驰196公里到梵净山游客中心停车场驻下。</p> <p class="ql-block">所说镇远古城的必游之处,当然指的是古城本身之外。</p><p class="ql-block">因是第二次游镇远,所以知道镇远古城除古城本身的㵲阳河两岸之外,尚有城北的石屏山及城东面的青龙洞两处不到则将留遗憾的去处。</p> <p class="ql-block">石屏山,重岩叠障,雄伟险峻。东西绵延2.2公里,主峰海拔668.1米,与舞阳河面相对高差204米。故而可全览古城全貌,但对老伴而言,一口气爬到顶虽然说不在话下,但毕竟也只能是亦步亦趋的慢慢往上挪了!</p><p class="ql-block">整个石屏山像一个大屏风竖立在山中,石崖绝壁高千仞,“端直苍阔如屏风”,因此得名,素有“石屏巨镇”和“屏山为城,舞水为池”之一说。</p><p class="ql-block">石屏山上的四官殿: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因供奉战国的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四位将军神像而得各,属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顾及老伴艰难登顶后还得顺城墙走很远,固而没有到达。</p><p class="ql-block"> 但山顶的府城垣:建于南宋,明清有重修或维修。被誉为“江南的塞外长城”,亦称石屏长城,富含历史底蕴,现保留下来作为重要的防御工事的部分,历史上对戍卫镇远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2013年3月5日,镇远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景观特色</p><p class="ql-block"> 爬上石屏山,全是丰富的天然植被。山间常有雾气缭绕,石阶仿佛被历史的琴键覆盖,每一步都似奏响古老的乐章。站在山顶,可俯瞰整个镇远古城,青灰色的屋顶如岁月痕迹,记录着古城的沧桑,远处的舞阳河波光粼粼,如流动的玉带环绕古城,让人忘却尘世喧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山顶府城垣城墙头已是遙遙在望。</p> <p class="ql-block">不起眼的城墙乃南宋遗物乃全国重点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整个步道得有七八公里的游程。</p> <p class="ql-block">城墙在山顶顺山看不到尽头:唯脚力而止步!</p> <p class="ql-block">此铜雕塑的是“缅人骑象而来”。</p><p class="ql-block">依据的是文献的记载:可见此地自古通商的復盖范围之广。</p> <p class="ql-block">入黔第一洞天“青龙洞”;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镇远古城的青龙洞古建筑群包含以下主要部分:</p><p class="ql-block"> 1. 青龙洞:</p><p class="ql-block"> 青龙洞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依山傍崖,贴壁临空,气势雄伟。</p><p class="ql-block"> 2. 紫阳书院:</p><p class="ql-block"> 紫阳书院,供奉着儒教创始人孔子。建筑风格古朴,体现了儒家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3. 中禅院:</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等佛像。香火旺盛,祈福求愿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 4. 万寿宫:</p><p class="ql-block"> 是会馆文化的代表,由江西商人在清雍正十三年集资修建。宫内建筑精美,特别是戏台上的木制雕刻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5. 祝圣桥:</p><p class="ql-block"> 是青龙洞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它横跨舞阳河,连接着古城与青龙洞,是游客进入古建筑群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 6. 香炉岩:</p><p class="ql-block"> 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的一处自然景观,与周围的古建筑相映成趣,增添了古建筑群的神秘与幽静。</p><p class="ql-block">此外,青龙洞古建筑群还包括其他一些单体建筑,如玉皇阁、莲花亭等,这些建筑共同构成了青龙洞古建筑群的宏伟规模。整个建筑群集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及会馆、桥梁建筑于一身,融合了多种建筑工艺,巧妙地在悬崖上建造了阁楼洞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负为游镇远古城的必到之处。</p> <p class="ql-block">茗座纵谈千古事</p><p class="ql-block">乡关遙忆百花洲</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这首诗的怕是不多吧!</p> <p class="ql-block">戏楼台檐古戏文内容的木透雕繁杂精细得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照片为戏楼顶的藻井样式 。</p><p class="ql-block">有关藻井的知识:</p><p class="ql-block">古建筑正中的藻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极具特色的室内顶棚装饰,兼具实用、审美与文化象征意义,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介绍:</p><p class="ql-block">一、定义与起源</p><p class="ql-block"> 1. 定义</p><p class="ql-block">藻井是传统建筑中室内顶棚的独特装饰,通常位于宫殿、寺庙等高等级建筑的宝座或佛坛正上方,呈向上隆起的井状结构,饰以雕刻、彩绘等艺术元素。</p><p class="ql-block"> 2. 起源</p><p class="ql-block"> 实用功能:起源于原始穴居时代的通风采光口,后因木构建筑易燃,古人以“水克火”的五行学说,在藻井中装饰荷、菱、莲等水生植物,以祈求防火。</p><p class="ql-block"> 文化象征:融合“天人合一”思想,藻井造型上圆下方,暗合“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象征天宇的崇高。</p><p class="ql-block">二、类型与工艺</p><p class="ql-block"> 1. 类型</p><p class="ql-block"> 四方、八方、圆形、复合型:藻井外形多样,复杂程度与建筑等级相关,如太和殿藻井为三层结构(方井、八角井、圆井),顶部蟠龙衔轩辕镜,象征皇权。</p><p class="ql-block"> 斗拱藻井:以斗拱层层叠落,如北京法海寺藻井,工艺繁复,装饰性强。</p><p class="ql-block"> 天宫藻井:如先农坛天宫藻井,原为隆福寺构件,以多层立体结构和天文图装饰,被誉为“最美藻井”。</p><p class="ql-block"> 2. 工艺</p><p class="ql-block"> 木构技术:藻井由榫卯、斗拱堆叠而成,木工构件需精准砍斫、开榫、钻孔,确保结构稳固。</p><p class="ql-block"> 彩绘装饰:工序包括“衬地”“衬色”“细色”“贴金”,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如太和殿藻井以龙纹、轩辕镜为核心,彰显皇家威严。</p><p class="ql-block">三、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1. 防火与避邪</p><p class="ql-block">藻井装饰水生植物,取“水克火”之意,同时镜子被认为有辟邪功能,如轩辕镜象征帝王正统性。</p><p class="ql-block"> 2. 等级制度</p><p class="ql-block">藻井仅用于最尊贵的建筑,如皇家宫殿、敕建寺庙,象征封建等级尊卑。</p><p class="ql-block"> 3. 宗教与哲学</p><p class="ql-block"> 佛教:藻井体现天界诸神佛与人间造像的联系,如永乐宫三清殿藻井以八卦、星宿图表达宗教宇宙观。</p><p class="ql-block"> 道教:青龙洞古建筑群中的藻井融合道教思想,与山体、河流共同构成“天人合一”的建筑空间。</p><p class="ql-block"> 儒家:紫阳书院藻井供奉朱熹等儒家先贤,体现儒学对建筑文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四、代表案例</p><p class="ql-block"> 1. 故宫太和殿藻井</p><p class="ql-block"> 结构:三层木构,蟠龙居中,轩辕镜悬于龙口,四周飞腾16条小金龙。</p><p class="ql-block"> 象征:龙纹象征帝王,轩辕镜寓意“君权神授”,空间秩序体现皇权至高无上。</p><p class="ql-block"> 2. 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藻井</p><p class="ql-block"> 特色:贴壁临空,融合儒、释、道三教文化,如青龙洞道观藻井、中元禅院佛殿藻井、紫阳书院儒学藻井。</p><p class="ql-block"> 价值:作为“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奇观”,其藻井工艺与文化融合展现了地域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3. 北京隆福寺天宫藻井</p><p class="ql-block"> 结构:五层立体,顶部为唐代天文图,现存星数1420颗,与现代观测高度吻合。</p><p class="ql-block"> 意义:兼具科学价值与艺术美感,被誉为“明代藻井实物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五、保护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1. 保护措施</p><p class="ql-block"> 修缮工程:如镇远青龙洞古建筑群多次修复,加固危崖体、防治白蚁,确保藻井本体安全。</p><p class="ql-block"> 数字化展示:通过声、光、电技术,如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藻井以敦煌元素创新设计,提升文化传播力。</p><p class="ql-block"> 2. 现代应用</p><p class="ql-block"> 文创产品:如天宫藻井冰箱贴,保留五层立体结构,兼具实用与纪念价值。</p><p class="ql-block"> 建筑创新: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藻井融合敦煌藻井元素,以石膏花浮雕展现民族形式。</p><p class="ql-block"> 本人游历中印象最深刻的藻井属早年在应县的净土寺及木塔内所见。现应县木塔游客已经不允许入内,所以难得再见了。但净土寺的藻井确属精典中的精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