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字 清水芙蓉</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1222404</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今年八十有七,她身上凝聚着中国传统女性的诸多美德:勤劳、节俭、豁达、友善。因家庭成分不佳,经济拮据,母亲直到十三岁才得以踏入校园。放学后,她仍需下地劳作。她学习十分刻苦,常常挑灯夜读至深夜。她跳过了一、二、五年级,小学六年只读了三年便顺利毕业。初中仅读了半年就考入市农校。</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母亲结婚并相继生育了我们四个儿女。那时物资匮乏,工资微薄,家中人口众多,父母的收入除了养育我们,还需赡养年迈的双亲。为节省开支,母亲在繁忙的农技工作之余,自学裁剪缝纫,为家人制作衣物。她还带领我们姊妹,在农科所院外开垦菜园,让粗茶淡饭的日子也飘出温情。</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农技员的工作繁重,母亲日夜奔波于田间地头观测虫害。为不耽误我们在城里上学,我们从小跟着奶奶生活,直到我读小学四年级,母亲调到城里改行做行政工作。记忆最深的是我九岁那年夏天,连续三天发烧,当时正在母亲单位度暑假,是母亲一直陪伴照顾,那份温馨的母爱至今难忘。</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结婚生子,更深地体会到了母亲生育孩子的艰辛与伟大。我们姊妹在育儿过程中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向母亲求助。外公是当地有名的中医,因传儿不传女的旧思想,母亲未继承父亲的医术,但她略懂草药。我儿子小时候腹泻,母亲便上山挖红花倒水莲,切碎后用凉水让孩子服用,立马见效。</p><p class="ql-block">儿子考入市重点高中,我在学校附近租房,是母亲主动承担照顾外孙生活的责任。母亲成了我们的及时雨。</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我当了奶奶,因要带小孙子,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少了。每次通电话,她总叮嘱我好好带宝宝,并说她挺好的不用惦记。在母亲身边时,我越来越喜欢听她讲长辈们的陈年旧事,讲亲朋好友的新鲜趣闻。近九旬的老人,脑子一点都不糊涂,思路清晰,叙事明白。</p> <p class="ql-block">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的母亲就是一座富矿:她把苦日子酿成甜酒,把旧时光磨成珍珠,把平凡岁月熬成了我们代代相传的光。祝愿母亲健康长寿!母亲在,家就有根,爱就有归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