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孟夏~应县木塔

如磐石 · · ·

<p class="ql-block"><b>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b></p> <p class="ql-block">木塔塔身共五层,每层之间另设暗层相连,用来增加稳定性,这种结构被称作“外五内九”。五层内都设有塑像,目前保存下来的塑像有26尊,首层1尊,二层5尊,三层4尊,四层7尊,五层9尊。</p> <p class="ql-block">大佛整体采用贴金和彩绘两种装饰方式。佛像身披装饰有宝相花和忍冬卷草纹的福田袈裟,衣纹线条流畅飘逸,轻盈贴体。袈裟表面采用沥粉堆金的方式绘制了50多条龙,这些龙长约50厘米,造型灵动,形态不一,精美细致。</p><p class="ql-block">佛陀座下的须弥座为三重仰莲,下面两重莲瓣面上各绘宝珠纹,最上面一重莲瓣上各绘趺坐佛一身,莲瓣下方有八位力士,正是驻守八个方向的护法天神。这一层塔心室的南、北兩面牆壁各開一門,其餘六面牆壁上滿壁繪制結跏趺坐的大佛像,與塔中心高大的佛像構成一組七佛造像。這六佛分別是毗婆屍佛、屍棄佛、毗捨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连同释迦牟尼佛,通称“过去七佛”。墙壁上所绘的六尊佛像高达8米,比例适度,色彩鲜艳。</p> <p class="ql-block">佛像坐在一个巨大的须弥仰莲三重座上,像高11米,须弥座高2.13米。这是一尊贴金彩绘泥塑像,金脸金身,高大肃穆,体态丰盈,端庄慈祥,是国内现存最高的一尊室内佛像。佛像螺发呈深蓝色,肉髻中镶嵌有一颗硕大的红色宝珠,两耳戴耳饰,眉毛与唇边蜷曲的胡须都染成石绿色。佛陀双目微启,眉间有白毫,鼻梁高挺,手指修长,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手心向上作与愿印,颇有唯我独尊之势。</p> <p class="ql-block">六尊佛像的顶部还绘有12身飞天及天王、门神等,仅底层周围的壁画面积就达304.65平方米,都是辽代的原作。南、北门两侧绘制的是金代四天王像,上半部是辽代天王像的原作。壁画中的天王怒目圆睁,威武雄壮。由于金代重绘壁画时,将辽代的壁画覆盖在了下边,形成了“重层壁画”。</p> <p class="ql-block">三位女供养人像原为辽代作品,后人曾彩绘修饰。她们均头戴花冠,身穿红绿相间的交领大袖袍服,披帛彩缕,随风摇曳。她们双手用白帕包着,捧圆盘,盘中盛有鲜花、珊瑚等贡品。三人分别代表的是圣宗钦爱皇后萧耨斤(东)、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中)、兴宗仁懿皇后萧挞里(西)。按帝室论,她们是婆婆、儿媳与孙媳的关系。按家族讲,圣宗钦爱皇后是兴宗仁懿皇后的姑姑、道宗宣懿皇后的外祖母,仁懿与宣懿又是叔伯姐妹关系。</p> <p class="ql-block">北门门额三位男供养人像都是辽代的原作。他们分别是仁懿皇后萧挞里的父亲大丞相萧孝穆(中)、陈王萧知足(西)、齐王萧无曲(东),后二人为萧孝穆之子。三人均头戴宝冠,穿红色交领大袖袍服,衣带翩翩,双手捧盘,盘中有宝瓶等物。</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第二层坛座为方形,上塑释迦牟尼和四尊菩萨像。一佛二菩萨结跏趺坐于束腰莲花座上,主尊佛右手为触地降魔印,左手为禅定印,左侧为普贤菩萨,右侧为文殊菩萨,均束发高冠,体态丰腴。另有二胁侍菩萨位于大佛的后方左右两侧,二胁侍菩萨在面相和着装上与文殊、普贤菩萨大致相同。</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的坛座为八角形,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塑阿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四尊佛的面部均保存较好,除手印外,外形基本相似,这四尊佛像的佛座较为特别,束腰部分分别装饰了不同佛像的坐骑。</p> <p class="ql-block">第四层塑佛陀和两位弟子、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两位牵兽昆仑奴,共7身造像,文殊骑狮,普贤骑象。这组塑像表现的是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在束腰八角须弥仰莲座上,身着通肩袈裟,衣纹细腻流畅,身体和面部裸露部分都涂了金色,头顶螺髻中镶嵌有一颗红色宝石,法相庄严。</p><p class="ql-block">  文殊、普贤二菩萨单腿垂坐于兽背莲花座上,文殊举右手、垂左足,普贤举左手、垂右足,呈对称之势。昆仑奴为胡人装扮,头戴金箍,身穿翻领窄袖及膝长袍,足蹬长靴,双拳紧握,做出跨步向前紧握缰绳的动态姿势。两兽的行走姿势和昆仑奴的动态亦呈对称之势。这一层的造像内容最丰富,形象最生动。</p> <p class="ql-block">第五层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和八大菩萨(佛)曼荼罗,佛坐在正中间,八大菩萨(佛)分别位于佛陀的前后左右八个方位,形成一个九宫格的布局。</p><p class="ql-block">  总体来看,应县木塔内佛、菩萨造像继承了唐代塑像端庄典雅的风格,又吸收了南宋塑像的写实手法,并融入了契丹和北方民族传统的审美意味。其表现为佛像两肩宽厚,身躯和面相饱满,头顶肉髻平缓,头发正中镶嵌髻珠。菩萨戴高冠,类似于契丹贵族中的头冠花样,都是辽代佛造像中的代表性杰作。</p> <p class="ql-block">67米木塔以斗拱和榫卯结构著称,斗拱无铁钉连接,抗震设计精妙,布局和谐,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技艺。</p><p class="ql-block">‌抗震设计‌: 应县木塔的抗震能力与其精妙的斗拱结构密不可分。斗拱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了精美的装饰,还在功能上起到了抗震的作用。木塔从上到下共有72种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之一。‌ 应县木塔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古代建筑师的巧妙构思。佛宫寺坐北朝南,寺院的中轴线上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释迦塔、大雄宝殿。钟鼓楼位于寺院前部东西两侧,与木塔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宗教建筑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