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5年1月,方志敏在率部北上抗日途中,因叛徒出卖,在江西怀玉山区不幸被俘。国民党反动派妄图从他口中得到情报,对他软硬兼施,但方志敏坚贞不屈,严词拒绝。在狱中,他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篇章,展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爱国情怀。1935年8月6日,方志敏被秘密杀害于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年仅36岁。他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方志敏,本名方远镇,号慧生,化名李祥松,1899年8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的一个中农家庭。</p> <p class="ql-block">早年经历</p><p class="ql-block">方志敏先后就读于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校、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和南伟烈大学。受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他组建学生团体,宣传先进思想。</p> <p class="ql-block">投身革命</p><p class="ql-block">1922年6月,方志敏前往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正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他受组织要求回到江西,与邵式平、崔豪等人创办“文化书社”,传播革命思想。</p><p class="ql-block">1923年3月,方志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负责领导南昌地区工作。</p><p class="ql-block">1926年,方志敏参加第二次全省农民运动大会,与彭湃结下革命友谊。同年冬天,他组织带领江西省农民运动,配合北伐军东征。到1927年6月,江西全省农民协会人数达38万以上。</p> <p class="ql-block">创建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1927年11月,方志敏在弋阳县窖头村召开党员会议,提出弋横年关起义计划。1928年1月,弋横大暴动爆发,参与农民近7万。</p><p class="ql-block">弋横德中心县委成立后,方志敏任书记,领导建立革命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底,方志敏在磨盘山主峰开会,坚持抗争,带领游击队克服困难,镇压反革命分子,组建农民革命团。此后,革命力量不断增强,苏维埃政府成立,游击队扩编为工农革命军独立连、独立营。</p><p class="ql-block">1929年10月1日,方志敏主持召开信江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信江工农民主政府主席。1930年,他先后担任信江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赣东北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将红军独立师扩编为红十军,扩大与巩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革命。</p> <p class="ql-block">参与抗日</p><p class="ql-block">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并为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担任总司令。1935年1月27日,方志敏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写下《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等作品。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方志敏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