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快点起床了,上学要迟到了;赶紧吃饭,饭菜都要凉掉了;在学校,别忘记喝水呀!</p><p class="ql-block">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p><p class="ql-block">我相信,这些话不少家长和孩子都说过很多遍,我自己也曾说过无数遍。</p><p class="ql-block">要说当父母最苦恼的孩子问题排行榜,第一个是辅导孩子写作业,第二个非提醒孩子莫属。</p> <p class="ql-block">老母亲之所以会无数次的提醒孩子,是出于对孩子的爱;</p><p class="ql-block">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走弯路”、“受伤害”、“会吃苦”,所以会心甘情愿地无数次提醒孩子。</p><p class="ql-block">然而,令无数父母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小事提醒得太多,孩子很容易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p><p class="ql-block">更严重的后果是,孩子慢慢不再喜欢自主思考或尝试,遇到事情第一反应就是寻求帮助,做事情都会很被动。</p><p class="ql-block">事无巨细地提醒孩子,不仅剥夺了孩子的自主体验,久而久之还会破坏孩子的内驱力。</p> <p class="ql-block">亲子沟通,要避免超限效应</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有些事情,跟孩子说了无数遍,孩子还是不放在心上呢?</p><p class="ql-block">其实,这很有可能是你“栽”在了超限效应上。</p><p class="ql-block">说起超限效应,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可·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p><p class="ql-block">期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他非常感动,准备捐款。</p><p class="ql-block">可是,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p><p class="ql-block">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不停地讲,于是马可·吐温决定1分钱也不捐了。</p><p class="ql-block">又过了很久,牧师终于讲完了开始募捐,马可·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没有捐钱,还从捐款箱里拿走了2元钱。</p> <p class="ql-block">看完这个小故事,是不是多多少少能找到一点自己和孩子的影子?</p><p class="ql-block">所谓的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太久,不仅不会起到正向的效果,反而会引起逆反心理现象。</p><p class="ql-block">教育亦是如此,过犹不及。</p><p class="ql-block">被反复提醒的孩子,心理活动和马可·吐温当时一样,最后就是被“逼急”了,出现“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和行为。</p><p class="ql-block">著名艺术家陈丹青曾说过:好的教育就是少罗嗦。</p><p class="ql-block">与其用“唠叨”填满孩子的耳朵,不如用理解和鼓励点亮他们心中的光。</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其实你只要说一遍孩子就已经记住了,不用再反反复复的提醒。</p><p class="ql-block">勤教育孩子不见得有效果,父母就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p><p class="ql-block">如果勤于唠叨、大摆道理,效果往往不佳;如果勤于寻找方法和对策,并能有效实施才是值得借鉴的。</p><p class="ql-block">真正的爱,不仅仅是无微不至的提醒与呵护,更重要的是赋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