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山东曲阜孔庙

独游闻风

2024年9月19日 曲阜<br> 先补发一点9月18日的:<br> 离开趵突泉,约2:30驾车南下,前往曲阜。从趵突泉到曲阜只有150公里的距离,不到2个小时就到了,入住孔府附近的酒店,游览三孔景区的时间不够,就在酒店休息。<br> 听说曲阜孔庙晚上可能有灯光秀,当夜幕降临,一路打听,前往孔庙。或许是下雨的原因,也或许这时已不是旅游的旺季,没有灯光秀表演,不过夜景还是不错。 获知万仞宫墙早上8点有开城仪式,所以早早起来,吃了早餐步行前往。到了万仞宫墙,却听见广播,因为下雨开城仪式取消! 请了一位讲解,边听讲解边游览。<br> 曲阜孔庙建筑贯穿在一条长达1公里多的南北中轴线上,有门坊五十四座,房间四百六十六间。 <br> 曲阜明故城正南门,城门的北面是被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城门的正上方有“万仞宫墙”4个大字。“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8尺。据说,有人称赞孔子的弟子子贡很有学问,子贡听说以后,就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学问只有墙头这么高,人们一看便会看见墙内的一切,而我的老师孔子的这道墙有数仞,不找到它的门是不能看到墙内宗庙之美丽、房舍的多种多样”。后人为表达对孔子的敬仰,明代胡缵宗就写了“万仞宫墙”4个字镶在城门上,清代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对孔子的崇拜,又把胡碑取下,换上了自己写的“万仞宫墙”4个大字。这就是“万仞宫墙”的来历。 孔庙是后人为祭祀孔子而修建的庙宇,始建于孔子死后第2年。面积有327.5亩,仿皇宫之制,分九进院落,左右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共有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54座门坊共466间,南北长约1公里。孔庙恢宏壮丽,面积之大,历史之久,保存之完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唯一孤例。 孔庙大门东墙外面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的碑刻,过去,任何官员至此,武官要下马,文官要下轿,以表示对孔子的尊重。 孔庙的第一座石坊叫“金声玉振坊”。孟子对孔子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开始,以击磐告终,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石坊上面莲花宝座上各刻有一个独角怪兽称“辟邪”,也叫“朝天吼”,这是封建社会王爵府第才可使用的饰物。 孔庙第一道门叫“棂星门”。“棂星”又名天田星,古人祭天,先要祭棂星。“棂星门”三个字为乾隆所书。 “太和元气”坊同“金声玉振”坊差不多,题字为明代山东巡抚曾铣手书,赞颂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万物。 圣时门,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测之感。“圣时”二字,取《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句,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者。 金水桥,这道桥,同故宫前的桥同名,又称碧水桥,三孔排列,碧水荡漾。 过金水桥,就是弘道门。“弘道门”,这三个字取自《论语.卫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汤和文武周公之“道”。这道门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 再往后是“大中门",大中门是宋朝时期孔庙的大门,原名叫"宫和门”,字的意思与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张有关。 孔庙里有四块名碑,分别是洪武、永乐、成化、弘治四通御制巨碑。 “成化碑”,它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高6米,宽2米多。这块碑的特点是书法精湛,著称于世,并且碑文用论辩形式写成,在极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说是之最。 上面写道:"联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无焉”,又说:"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 洪武碑:立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为朱元璋所立,碑文表达了其为祀岳、镇、海、渎,免祀杂神,专崇孔子的意旨。这通碑比北京紫禁城的年代还早50年,碑文中还提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著名横渠四句。现在所见的洪武碑是弘治十六年(1503年)按原文重立的。 孔庙有两棵奇特的树,合称“龙凤树”。龙树叫它“龙纹树”,因为整个龙树的树干从底到顶,一面整齐的长着波纹,真好像有几条小龙盘柱欲飞。在“龙纹树”一旁的就是“凤树“了,虽然已经干枯了,但是依然保持着傲人的姿态,一直陪伴着”龙树“ 大成门,“大成”取孟子赞颂孔子语“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 大成门的建筑结构是“犬牙交错,勾心斗角”。中间插进为“钩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顶为“斗角” 杏坛,原为孔庙御赞殿旧址,宋乾兴元年(1022年),以《庄子·渔父篇》中记孔子“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习书,孔子弦歌鼓琴”之记载,传孔子于杏坛设教,故“除地为坛,环植以杏”,设“杏坛”以纪念孔子聚徒之盛事。金代重修孔庙时在坛上建亭,现亭为明隆庆三年(1569年)重建,匾额为清代乾隆皇帝所书。 大成殿,孔庙主体建筑,宋天禧二年(1018)始建,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宋徽宗命名为“大成殿”,明成化十六年(1480)扩为九间。现殿为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建,面阔九间,深五间,以示九五之尊之数字意含。东西长54米,南北深34米,高31.8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歇山顶规制,斗拱层叠,四壁回廊下,巨型石柱擎檐,“大成殿”匾额为清代雍正皇帝所书。 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二十八根镌花擎檐石柱,均以整石雕成。前面十根为深浮雕,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敕调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刻,雕刻精美,是我国著名的石雕艺术品,更是曲阜孔庙的艺术象征。 寝殿:它是孔庙三大建筑之一的“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寝殿阔7间,深4间,间金妆绘,枋檩游龙和藻井团凤均由金箔贴成,回廊22根擎檐石柱浅刻凤凰牡丹一如皇后宫室制度。殿内神龛木雕游龙戏凤,精美异常,龛内有木牌,上书“圣圣先师夫人神位” 崇圣祠,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时为家庙。清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为王爵,更名为“崇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 家谱碑,明立孔子五十四世孙孔佛世系谱碑,形如石槽,收入孔佛十二世裔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