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摘 要】统编小学语文低年段教材的修订内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强化育人价值,减小学习难度,明晰语文要素,加强栏目整合。教师教学时要注重运用看图、示范、演示等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拼音,把握好拼音部分识字、儿歌学习的目标要求;改进识字方法,重视识字与客观事物、生活经验的联系,打好写字基础;重视范读和教读,加强朗读基本功和词句训练;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调动学生练笔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关键词】低年段教材;修订要点;使用建议</p> <p class="ql-block">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自2016年秋季逐步推广使用以来,不断对插图、篇目、文字、选文出处及作者信息等进行调整、打磨和完善,广大师生总体认可度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新修订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修订版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坚持稳中求进的修订原则,既保持各学段教材的相对独立性,又重视不同年级学习内容的有序递进及能力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本文仅就低年段教材修订的主要内容和使用建议进行具体说明。</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修订的主要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1.强化教材内容的育人价值</b></p><p class="ql-block"> 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各学科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语文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独特的育人价值。修订版教材牢固树立课程育人理念,全面梳理教学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强化育人价值,丰富重大主题教育内容,将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教材,增强语文课程的思想性。</p><p class="ql-block"> 低年段属于启蒙教育阶段,修订版教材重视编排内容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如入学教育增加“中华民族是一家”的语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增强身份认同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增《我爱我们的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雷锋日记二则》,借助教材中的插图等帮助学生认识五星红旗、天安门、长江、黄河,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朴素情感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2.减小教材学习的难度</b></p><p class="ql-block">(1)减小选文难度,增加实用性文章</p><p class="ql-block"> 一是减小课文难度,适当减少课文总篇数。原则上不增加每册课文篇数,一年级上册减少2课识字、4篇课文,二年级上、下册各减少1篇课文,将一些难课文调整到后续册次编排,如一年级下册《彩虹》调至二年级上册,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p><p class="ql-block"> 二是减少动物题材类课文,删去学生理解难度大或受到质疑的课文。如《画》《青蛙写诗》《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小蜗牛》《四个太阳》《一封信》《妈妈睡了》《狐假虎威》《风娃娃》《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祖先的摇篮》等。</p><p class="ql-block"> 三是增加实用性文章。如一年级《两件宝》《浪花》,二年级《去外婆家》《快乐的小河》《我不是最弱小的》《大禹治水》。</p><p class="ql-block">(2)调整拼音内容和改进识字编排,加强幼小衔接</p><p class="ql-block"> 一是调整拼音内容,减小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汉语拼音部分增加了学习时间,由2个单元增至3个单元。隔音字母“y、w”单独作为一课编排,增强对“y、w”特殊性的认识。儿歌增加题干“读一读”,明晰拼音阶段儿歌学习的目标要求。对拼音字母、音节书写位置进行调整,与拼音内容的结合更加紧密;适当增加低年段拼音练习活动,着力解决学生学习拼音时出现的混淆、回生等问题。</p><p class="ql-block"> 二是改进识字编排,强化幼小衔接,适当减少一年级上学期的识字量。运用情境图、已知音节识字学词,加大拼音阶段的识字量。“识字加油站”在低年段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都作了安排,将部分课文中的生字分散到拼音、“识字加油站”来认读,少量常用偏旁和要求写的字安排在“识字加油站”来认读和书写,以缓解随课文学习生字的压力。改进字词内容呈现方式,加强生活化、活动化设计,如一年级下册的“你在商店买东西时认识了哪些字”,二年级上册的“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选一两个,跟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情景”,使学生在贴近自己实际生活的任务情境中丰富语文经验,提高语言运用水平,实现幼小平稳过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3.明晰、完善语文要素,加强关联与梯度</b></p><p class="ql-block"> 统编语文教材重积累、重运用,在对比、概括、总结等练习中,把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低年段教材体系结构跟中、高年段的略有不同,没有单元导语,语文要素体现在思考练习题和“字词句运用”中,以隐性形式呈现。修订版教材明确、完善了低年段的语文要素,重在体现基础知识积累、阅读方法掌握和基本能力训练。</p><p class="ql-block"> 一是对部分语文要素进行删减、增补。如一年级删除“学习偏正短语的合理搭配”“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二年级删除“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一年级增补“借助拼音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初步学习寻找明显的信息”“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借助看插图等方法,试着自主阅读”,二年级增补“学习默读,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等。</p><p class="ql-block"> 二是明晰语文要素内涵。如“读好长句子”的方法,一年级下册安排了“注意读好词语之间的停顿”“想一想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点儿”“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注意读好句中的停顿”“注意课文中的标点,读好停顿”,等等。由读好词语、读好句子到读好课文,螺旋式上升。</p><p class="ql-block"> 三是强化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发展梯度。如一年级上册“初步学习寻找明显的信息”,下册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二年级上册学习“对感兴趣的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下册要求“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要素之间互相关联、互相促进,梯度更加明显。</p><p class="ql-block"> 四是重视语文要素的迁移运用。如一年级下册学习“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二年级上册要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二年级上册学习“借助图片、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下册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阅读”,突出运用语文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4.整合教材栏目,微调单元内容</b></p><p class="ql-block"> 在保留统编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听、说、读、写并进,对单元学习内容、方法和任务情境等要素进行整合,以更好地切合义教新课标的要求。这种整合旨在更加切合教师教学,同时使语文训练的梯度更加明晰。</p><p class="ql-block"> 一是语文园地安排字词梳理探究活动,整合识字相关的栏目。如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统一归入“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展示台”不作为独立部分安排,变成“字词句运用”的一项练习内容,体现语文课程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创设具体语境,重视积累和运用,如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中的“我发现在‘白’字前面加上‘雪’‘米’‘奶’,可以用来形容不同的白色”,引导学生发现独特的构词方式,获得语言知识。</p><p class="ql-block"> 二是调整口语交际话题,关注学生的实际交际需求与单元课文的联系。如一年级上册“我们做朋友”改为“交朋友”,“用多大的声音”改为“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小兔运南瓜”改为“我会想办法”;一年级下册“听故事,讲故事”调至主题为“问号”的第八单元;二年级下册“注意说话的语气”改为“用怎样的语气说话”。对教材结构进行微调,将口语交际调整到语文园地中编排,不在目录中呈现。修订版教材旨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在各种场合进行口语交际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提高交际能力。</p><p class="ql-block"> 此外,修订版教材还有两处微调:一是在目录和正文中对每个单元首篇课文标注“汉语拼音”“识字”或者“阅读”,明确不同板块的目标定位,体现课型意识,凸显低年段以识字写字、学词学句为重点;二是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下册增加“拓展活动”板块,与中、高年段“梳理与交流”板块衔接,以增强教材编排的系统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修订版教材的使用建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1.关于汉语拼音</b></p><p class="ql-block">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工具,教学重点是学会声母、韵母和声调,正确拼读音节,丰富口语经验。</p><p class="ql-block"><b>(1)建立字母发音与音节意义的联系,丰富口语经验</b></p><p class="ql-block"> 借助拼音中的情境图或利用实物、动作示范、情境演示等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练习正确发音,将发音与意义结合起来。如教学声母《d t n l》,一边拼读音节dǎ(打)、tí(提)、ná(拿)、lā(拉),一边演示动作,引导学生理解音节代表的意义,借助意义促进理解和记忆。</p><p class="ql-block">加强音节拼读与生活中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说说音节对应的事物。比如,教学第9课正确认读隔音符号“y、w”和整体认读音节“yi、wu、yu”,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每种动物有多少。如图上有一(yi)只乌(wu)鸦,五(wu)只蚂蚁(yi),两条鱼(yu),四只鸭子,了解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读。还可以利用第一个单元识字课《金木水火土》中已识字“一、五”加以说明,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再帮助学生认读。每幅情境图都包含着一个故事,鼓励学生说说图上小动物们在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发展观察能力,激发想象,积累口语经验,将学习普通话、发展口语能力与认识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b>(2)准确把握好拼音部分识字、儿歌学习的目标要求</b></p><p class="ql-block"> 修订版教材的拼音阶段识字量为72个,比原来多了两倍,这就需要避免烦琐、不恰当的教学要求,明确横线上的字不要求书写,只要求会读、会认。汉语拼音部分安排的生字都出自音节词,是经过精心选择、与学生口语经验联系密切的常用音节,是他们能够自主拼读的音节词。要鼓励学生整体识记,有针对性地培养其自主识字意识。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在常用词语境、日常生活用语语境中复习巩固生字。</p><p class="ql-block"> 儿歌为复习巩固拼音提供了多样语境,增强了趣味性,加强了汉语拼音与识字、阅读的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拼音教学用时较多,难度较大,跟没有处理好拼音内容学习与儿歌阅读的关系有关,也与教材编排方式有一定关系。修订版教材进一步明确了拼音部分儿歌学习的目标定位,不承担识字任务,一般由教师领读、引读,或借助听儿歌朗读、录音跟读,读正确、读通顺,不要求积累背诵,也不需要作内容上的讲解。</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2.关于识字写字</b></p><p class="ql-block"> 识字是指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整体认记,换个语境还能认识,不抄不默,在语境中能大致了解意思即可。写字是指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能认认真真地正确书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p><p class="ql-block"><b>(1)改进识字方法,重视识字与客观事物的联系</b></p><p class="ql-block"> 低年段以识字为重点,并不是孤立地教识字,要改进识字方法,重视识字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建立词的概念。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一个字往往就是一个词,随着语言的发展,增加了双音词、多音词,但还是以单音词为基础。直观教学法是低年段识字教学一个很有用的方法。低年段教材配有大量的插图,识字学文,尽量与课文中的图画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文字的同时脑子里呈现出具体形象的图画或实物。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借助常见实物和图片进行情境性设计,结合汉字特点,为实物和图片配上文字,引导看图识字,看图学词、学句,帮助学生建立起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快、更牢地识记生字,促进对词的理解。</p><p class="ql-block"><b>(2)将识字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加强生字的巩固和运用</b></p><p class="ql-block"> 识读生字要重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树立生活中处处都有汉字的意识,提倡在生活中识字的理念。比如,二年级上册“识字加油站”,认识火车票上的字,可以引导学生看看火车票,说说自己认识上面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出示词语“下铺、卧铺”,了解火车上有能够躺着休息的卧铺,一般分上、中、下三层,这张车票是卧铺里的下层,叫“下铺”。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搜集其他车票或门票,在借助火车票识字的基础上,拓展交流自己还从哪些车票或门票上认识了新字,在交流中增强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课文中的生字大多数是生活中的常见字,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词汇识记积累。比如,教学《口耳目手足》中的“手”,让学生伸出手来,认识手指、手心、手背、手掌、手臂等。一个“手”字,学生还可以组出很多词语,如左手、右手、手脚、手机、手环、手套、手舞足蹈。通过扩展词汇进行识字非常重要,特别是口头组词,简单方便,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促进口头表达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低年段学生识字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短时间内认识但很快就遗忘。课堂上要重视在语境中对所认的字加以复现和运用,做到字不离词,从词中认识字,加强词与句、句与句的联系,将生字变为学生理解的常用词语或句子,及时巩固识字成果,形成长时记忆。</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3)打好写字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b></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起步阶段,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提示的笔画和田字格上方的笔顺,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每个字的笔画,了解每个字的正确笔顺,反复提醒学生记住汉字的笔画和笔顺。一边指导,一边板书示范,认真分析每课要求写的字的特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并提醒学生动笔写字前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书写提示”,帮助学生巩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基本笔顺规则,打好写字基础。在此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实践。注意把握好度,每节课适当分散书写的难点,每次要写的字也不用太多,注重写字质量。</p><p class="ql-block"> 起步阶段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十分重要。对写字姿势的指导要注重言传身教,不断提醒,及时纠正,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3.关于阅读</b></p><p class="ql-block"><b>(1)重视朗读基本功训练</b></p><p class="ql-block">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低年段阅读教学要注重朗读基本功训练,首先要求发音正确且清楚,不丢字、不添字,不把一个音节重念两三回,不拖长尾韵,不唱读。引导学生从容不迫地用普通话朗读,学会依据标点符号作适当停顿,语调、语气自然,不高声叫喊,不指读,逐步提高朗读质量。</p><p class="ql-block"> 教师示范朗读和教读,是低年段朗读教学常用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读破词、拖长音唱读。特别是对于课文中的一些长句子和较难读的段落,更应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同时也要注意整个句子中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地将简短的分句连起来读。比如,一年级上册《秋天》“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是一个复句,如果教读时分开来读,学生可能体会不到天气凉、树叶黄两个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p><p class="ql-block"> 指导朗读要体现出层次性。比如,读好长句子是一年级学生朗读的难点,可以先指导学生读好词语之间的停顿,想想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点儿,再注意读好带感叹号、问号的句子,然后指导学生连贯起来朗读整个长句子,把课文读通顺。默读以朗读为基础,修订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尝试学习默读,一开始就要严格要求,对学生默读的指导、纠正要体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二年级下学期结束,学生应养成不指读、不发声、不动嘴唇的良好习惯,为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2)词句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b></p><p class="ql-block"> 词句训练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词句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同时丰富学生的积累,使他们对于自己积累的词句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最终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修订版教材的词句训练主要体现在课后习题和“字词句运用”板块,强调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在口头语和书面语中正确地运用。</p><p class="ql-block"> 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联系实际,力求简明而确切,通俗而易懂。如一年级安排了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到了二年级增加理解句子的意思、读句子想象画面的练习,并注重综合运用学过的理解词句的方法。语言运用离不开词句积累,主要是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口头组词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应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如果学生出现口头组词错误,教师可以随机板书正确的词语,提示学生注意,读一读,但不要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要充分利用好课后习题设计的“读一读,记一记”板块,背诵、抄读句子练习,以及教材所附的“词语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句,不断强化积累意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积累习惯。</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4.关于语言表达</b></p><p class="ql-block"> 修订版教材注重起步阶段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训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表达。</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1)规范口头语言,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b></p><p class="ql-block"> 低年段口头表达以口语交际的形式呈现。教材每册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让学生懂得在交际时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初步培养他们成为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比如,一年级上册“我说你做”,学习认真倾听别人讲话,了解主要内容;一年级下册“请你帮个忙”,让学生懂得请求别人帮助时需要使用礼貌用语;一年级上册“用多大的声音说话”、一年级下册“打电话”,引导学生与别人交谈时要有对象意识和场合意识,学习基本的交际规则。修订版教材将口语交际调至语文园地中,教学仍然要按照低年段的目标要求来开展,注重引导学生与人交谈时态度自然大方,自信地表达。要灵活把握教学方式方法,不必集中在语文园地中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比如,一年级上册“我会想办法”,可以在学习这个单元课文《乌鸦喝水》的过程中来完成,也可以在学习课文《雨点儿》之后开展。</p><p class="ql-block"> 学生在进入小学学习之前,已经有了基本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价值在于规范口头语言,提升口语交际能力。要注意落实“小贴士”提出的交际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每次口语交际不同的价值和意义。重视利用平时教学活动及学生日常生活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表达习惯。</p><p class="ql-block"><b>(2)营造无压力的写话氛围,调动学生练笔积极性</b></p><p class="ql-block"> 低年段书面表达以写话的形式呈现。起步阶段的写话练习,在话题选择上要注意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之间的联系,如教材安排的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写留言条、看图编故事、仿写、写小动物等,涉及记实、想象和应用等类型,提出了写话行文和格式上的一些基本要求。如一段话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注意书写工整、学过的字要会写、无错别字等。当然,实际写话中要注意的地方不止这些,这些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要给予关注,帮助学生练扎实,打好写话基础。</p><p class="ql-block"> 低年段重在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并主动运用学到的词语。教学时要注意营造没有压力的练笔氛围,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内容多少不作限制。对学生的写话,要多肯定、多包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认可、被鼓励。学生写话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字不会写等困难,鼓励他们用图画或音节把想写的话表达出来,还可以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和老师,以此呵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使其体会到写话的成就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