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8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83418部队含山连的战友们从陕西、上海、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奔赴安徽巢湖半汤集结,参加2025年含山连战友50周年聚会。</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训练场上,我们摸爬滚打,汗水浸透了军装;巡线路上,我们及时消除故障,确保通信线路的畅通安全,在深夜的值班路上仰望星空,在彼此的军裝上看见青春的帅影。那是一段艰苦而又充实的时光,那些难忘的经历,都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战友们相聚在一起,谈论起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活时,有的战友拿出珍藏的军装照,一边指着照片中年轻的自己,一边感慨万千。照片虽然已经有些泛黄,但那份珍贵的记忆却从未褪色。它提醒着我们,曾经有过那样一段热血沸腾的日子,曾经有过那样一群并肩作战的战友。无论生活如何变迁,那段军旅生涯和那张军装照,都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闪亮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拍照片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对于那些在军营中服役的战友们来说,整个服役期间能有拍照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1976年3月5日,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部队安排即将退伍的战友去当地巢湖照相馆拍退伍合影照。战友们穿着整洁的军装,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期待。军装是战友们最珍贵的“战袍”,每一次穿上,都代表着责任与荣耀。我开车送战友们前往巢湖照相馆,在行车的路上,战友们在车上你一言我一语,互相打趣着,讨论着拍照时应该摆什么姿势,脸上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p><p class="ql-block"> 到了巢湖照相馆,摄影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人,他仔细地调整着灯光,认真地为大家安排站位。即将退伍战友与连队干部混合编成三排,有的紧张得手心直冒汗,有的则兴奋得眼睛闪闪发光。摄影师让大家放松,深吸一口气,然后按下快门,留下了那珍贵的瞬间。这张照片是好多战友们在军营中唯一的一张集体合影,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青春的朝气和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随后,即將退伍的战友又依次拍摄了个人照片。镜头前,有的战友挺胸抬头,目光坚毅,展现出军人的威严;有的战友微微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显得亲切又可爱。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了战友们最美好的青春时光,那身军装在照片中显得格外耀眼,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在军营中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退伍前的那张军装照,对战友们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段难忘的军旅生涯的见证。当战友们脱下军装,回到地方,开始新的生活时,这张照片就成了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每当看到它,那些在军营中训练、站岗、执行任务的日子就会浮现在眼前。那是战友们青春的印记,是战友们成长的见证,也是战友们一生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岁月无情,这些珍贵照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泛黄,甚至出现了斑点。它们仿佛在提醒着我们,那些曾经的战友们已经老去,那些辉煌的岁月也已远去。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淡淡的忧伤,仿佛那些珍贵的记忆也在一点点地消逝。</p><p class="ql-block"> 所幸,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AI修复技术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它穿越时光的壁垒,将那些被岁月侵蚀的照片重新修复,让战友们年轻的英姿再次展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经过AI修复后的战友照片,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黑白的画面变彩色画面,战友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希望,他们的笑容依然灿烂如初。仿佛时光倒流,我们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的年代,看到了战友们年轻时的英姿飒爽。</p><p class="ql-block"> 这些修复后的照片不仅仅是一张张简单的图像,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战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象征。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友们的勇敢与担当。它让我们明白,虽然岁月会带走一切,但那些珍贵的记忆和精神永远不会磨灭。</p><p class="ql-block"> 1976年3月5日含山连退伍战友合影,摄于巢湖照像馆。</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在含山连连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 马斌超1962年入伍,曾任含山连连长。</p> <p class="ql-block"> 姜汝林1962年入伍,曾任含山连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 张子超1968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王秀坤1968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吴稳技1969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王宝忏1969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吕长卫1970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邬善根1970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储修生1970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黄善松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李绍鹏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邓立龙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陶正发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戴海水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董明亚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范锄勇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姜培文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潘尚柏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吴维柱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张进堂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李玉祥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汪贻华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曲英泽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綦振杰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刘永基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候之龙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杨从良1971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沈新华1973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刘洪海1973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王化堂1974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王明月1974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莫冠军1975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吴绪发1975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单建华1975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朱学军1976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陈荣堂1977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纪玉祥1977年入伍。</p> <p class="ql-block"> 兰世明1960年入伍。曾任含山连第二任指导员。(己故)</p> <p class="ql-block"> 肖慧祥1969年入伍。(己故)</p> <p class="ql-block"> 唐绍田1971年入伍。(己故)</p> <p class="ql-block"> 石天胜1971年入伍。(己故)</p> <p class="ql-block"> 骆祖云1971年入伍。(己故)</p> <p class="ql-block"> 含山机务站的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1965年至1966年</p><p class="ql-block"> 南京军区通讯团驾设南京经金寨大别山区至武汉的通信线路,由2·5㎜铜包钢线一对,用于开设12路载波机;4·0㎜铁线两对:一对实线,一对联络线组成。 </p><p class="ql-block"> 南京江浦至金寨设皖北通信站,下设含山机务站、裡连山(肥西)机务站、六安机务站、金寨机务站,站址驻金寨大站,营级单位建制。</p><p class="ql-block"> 含山机务站下设401一409共9个维护组,分别驻江浦、乌江、香泉、含山、周山口、柘皋、中悍、撮镇、大兴。每个维护组分别维护20公里线路,每星期巡线维护两次(两个方向)。机务站设在含山县仙踪乡周山口村。开设12路载波增音机一部,以及配套的变压器、变配电设备、整流器、发电机、蓄电池、50门磁石电话交换机等。</p><p class="ql-block"> 1971年5月。</p><p class="ql-block"> 含山机务站划归为安徽省军区通信站管辖。番号改为皖字680部队含山机务站,后改为83154部队含山连,维护组为501一509。</p><p class="ql-block"> 1972年。</p><p class="ql-block"> 含山机务站增设了300路同轴电缆,60路分支载波机。含山机务站从周山口老站址搬进周山口山洞。更新增加了300路的60路分支载波机,电源设备增加4120柴油发电机2台,220伏24安时防爆隔酸铅电池两组,60伏电池配套整流器两部、配套的配电设备各两套,50千伏安6千伏变压器,通风等等设备。</p><p class="ql-block"> 1974年。</p><p class="ql-block"> 因战备需要,山洞通信设备全部搬出山洞至含山机务站连部办公室平房。</p><p class="ql-block"> 1975年。</p><p class="ql-block"> 含山机务站划为南京军区第二通信站管辖。番代号改为83418部队含山连。增加了501一509九个电缆维护组,与明线9个维护组合一个点。增设无人增音站。</p><p class="ql-block"> 1976年。</p><p class="ql-block"> 战备形势紧张,含山连机务站所有设备又搬至坑道。并更新大部分设备。</p><p class="ql-block"> 1978年。</p><p class="ql-block"> 含山连坑道通信设备搬至连部地面机房。</p><p class="ql-block"> 2003年。</p><p class="ql-block"> 含山机务站撤销。营房和坑道移交巢湖分区含山县人武部管辖。</p><p class="ql-block"> 含山机务站曾用代号分别是:南字319部队、南字411部队、皖字680部队、83154部队、83418部队。</p><p class="ql-block"> 含山连连部旧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