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浙江丽水自驾游D2天:用完早餐在蒙蒙细雨中,我们离开廿八都古镇前往遊览江南毛氏发祥地一清漾,中午打卡世界自然遗产一江朗山,下午继续遊览世界第九大奇迹的千古之迷龙游石窟,晚上入住云和梯田风景区,明天遊览云和梯田九曲云环。</p> <p class="ql-block">清漾村是浙江省级历史文化村,位于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南部,距江山市中心25km。清漾村为江南毛氏发源地,清漾毛氏人才辈出,千古年来,出过8个尚书、83个进士,2019年1月,清漾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p> <p class="ql-block">清漾毛氏村,江南毛氏发源地,细说着毛爷爷与清漾毛氏的渊源...。</p> <p class="ql-block">江南毛氏一世祖毛宝后裔之主系,从第四代起,居所、墓葬均在须江(今浙江江山市)。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毛宝八世孙毛元琼自须江毛塘迁江郎山北麓定居,子孙遂以元琼公“清漾”之号名其地,其后裔俗称“清漾毛氏”。因毛元琼及其“清漾毛氏”,是毛宝、毛璩主系所传的江南毛氏主脉,清漾毛氏遂称毛宝为一世祖,而清漾村作为众多江南毛氏望族的源头,也成为江南毛氏的发祥地、祖居地。</p> <p class="ql-block">清漾村是个贵而不富的“进士村”,据详尽的史料考证,毛泽东韶山家谱中所记“毛氏祖居三衢”中的“三衢”,便是指这个历史上共出过8个尚书,83个进士的清漾村,据说在江山市的所有人口中,毛姓占了将近十分之一,而距离江山市区二十多公里的石门镇清漾古村是江山毛氏的发祥地,甚至还是整个江南的毛氏祖居地。 清漾村与著名风景区江郎山毗邻,村口林木茂盛处高悬一瀑,曰“剑瀑”,高60米,清泉悬空而下,甚为壮观;“剑瀑”侧有一天然石门,高20米,此为镇名之由来。村中的清漾祖塔上世纪80年代就被列为江山市文保单位;清漾村还存有“清漾祖宅”一匾,乃胡适亲笔题写。清漾村已被列为江山市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2009年以来,毛泽东嫡孙毛新宇以及江西吉水毛氏、湖南韶山毛氏、浙江奉化毛氏等各地的毛氏宗亲,多次出席在清漾村举行的祭祖仪式。</p> <p class="ql-block">因居住长江以北,称为“北毛”。 后因战乱南渡,迁居江南,称为“南毛”。毛宝,是毛氏家族的第52代,为“南毛”之始祖,毛宝的儿子因战功受封居信安(即今衢州一带),从此繁衍生息,称为“三衢毛氏”。</p><p class="ql-block">清漾毛氏 毛宝的第8代后裔毛元琼,始迁江山石门镇清漾村,“清漾毛氏”自此为始,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近代国学大师毛子水、蒋介石的元配夫人毛福梅都是清漾毛氏后裔;另有国民党高级将领毛人凤、毛森的家乡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毛子水(1893年4月11日-1988年5月11日),男,名准,字子水,以字行;人称五四时代“百科全书式学者”,出生于浙江衢州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夫人张菊英祖籍宁波鄞县。</p> <p class="ql-block">江郎山,古称金纯山、须郎山、玉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西南,仙霞山脉北麓、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唐朝高士廉《文思博要》记载“有江氏三兄弟登巅化为石,故又名江郎山,”素有“雄奇冠天下,秀丽甲东南”之誉。</p> <p class="ql-block">江郎山以三爿石较为出名,聚岩、洞、云、瀑于一山,集奇、险、陡、峻于三石。主峰依次为郎峰、亚峰、灵峰,最高海拔819.1米,三峰之间有大弄、小弄可出入。</p> <p class="ql-block">不巧的是我们在江朗山,由于云雾太大,三个峰有隐时现,等了很久云雾也没散尽,留下遗憾。</p> <p class="ql-block">龙游石窟景区,位于浙江省西部衢州市龙游县城衢江北岸3千米处的凤凰山麓,核心保护区占地0.38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龙游石窟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千古之谜”。2003年,龙游石窟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衢州市最早被评为国家AAAA级的景区之一。2005年3月,龙游石窟被评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龙游石窟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龙游石窟,一座记录着千年秘密的地下宫殿,为何挖掘,乃不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龙游石窟不仅具有很高的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古建筑学、工程地质学和岩石力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而且也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文物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是人类最高智慧和力量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1992年6月,龙游石窟被发现,龙游石窟所在之金衢盆地位于浙西台褶带和浙东华夏褶皱带交接的地质构造带,在历史上经常表现有沉降,在龙游石窟的核心保护区内已勘察探明的洞窟数量多达24个,出于保护的目的,目前只开发了其中的5个洞窟。</p> <p class="ql-block">龙游石窟的24个洞窟中,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其中1号洞窟最小,2号洞窟最大;</p><p class="ql-block">内高低在30米—40米之间,最低处约10米左右。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p><p class="ql-block">洞口形状均呈现矩形。5个洞窟均被设计成斜顶式穹隆结构,</p><p class="ql-block">呈“倒斗型”。沿窟内均科学地分布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p><p class="ql-block">柱子的横截面一般为熨斗状。</p><p class="ql-block">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