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的赤脚队长

汉江骄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回了趟阔别十几年的故乡,心中难免想念儿时的伙伴,想念村里的长辈和长者,回到村里后,把早已准备好感谢父老乡亲们的礼物,有香烟、巧克力、口香糖用个手提袋装着,从村南头向村北头走,沿着宽敞的水泥路,抬眼望去楼房林立,分明感到故乡变化而感到亲切,每见到吸烟者递上一支香烟,见到妇女们给个口香糖,见到小孩给块巧克力,总是有唠不完的乡愁和亲情。</p><p class="ql-block"> 走到村中间,见一位老者谈起村里变化时,他侃侃而谈,他说是咱们以前的生产队的干部们给家乡面貌改变了,我详细询问后,得知原情,把老者的口述,稍加整理,以示对故乡的变化记忆和对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努力的父老乡亲们感谢,翰墨拙文。</p><p class="ql-block"> __ 序 言</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发生在邓州市木柴河杨营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木柴河杨营隶属河南省南阳市管辖,系邓州市构林镇。</p><p class="ql-block">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因老队长年龄大光荣辞职。经全体村民选举新队长走马上任,新队长是以高考仅微分之差回乡务农的。</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群众戏称队长为“赤脚队长”呢?主人公是谁呢?当您读完该文后,答案不揭自晓……。</p><p class="ql-block"> 杨营在周边是个大生产队,当时人口四百多人,土地面积1200多亩,人均二亩八分地,因提留过大,摊派过多,农业缺乏科技,没人想种地,在周边杨营属于穷队,这就是当时杨营的状况。</p><p class="ql-block"> 新队长上任后,面对棘手问题有点灰心丧气,在大家的鼓励下,激发了他的意志,他立志要改变这个贫困面貌村。经过对群众走访,他带领生产队的干部召开了党员和年长者及生产能手代表座谈会,充分发扬民主,号召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改变村容村貌,通过座谈会,从中找出了突破口。</p><p class="ql-block"><b> 原来是这些问题在制约着发展。</b>生产队制度不完善,有制度不执行,群众会议难以组织召开,思想难以解放,耕地面积严重不均,光棍人多分地不交提留和农业税,致使1200多亩地,账面上只有1047亩。牲畜吃青、鸡叨地严重,涝渍耕地面积大,因提留多,在外工作家属和打工人员不想种地,交通出行难,住户排水困难,群众吃水困难,房屋再建无资金,群众渴望农业科技等问题。</p><p class="ql-block"> 新队长上任第一次群众会议向大家发誓:三年内把关键问题解决,五年内把生产问题全部解决,十年内让杨营旧貌换新颜,如果办不到你们都向我脸上吐吐沫,当面背后都骂我。难题首先从政治思想工作入手,怎么入手解决呢?让我们看看新队长的破解法吧!</p><p class="ql-block"><b>一 组织会议</b></p><p class="ql-block"> 召开群众会议,队长到每家每户通知,会议实行点名制度,散会时给参会者每人一张“会议票”,会议票实行年终结算,年参会率百分之六十,低于60%少一张会票0.5元,在外人员,面谈一次工作也计“会议票”,每月公布参会率。会议目的是贯彻上级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调动积极因素。使用会议票制度被上级称为《村民自治会议首创制度》,会议票制度一用就是20多年。</p><p class="ql-block"><b>二 耕地调整</b></p><p class="ql-block"> 组织群众大会二十多次,把调整耕地指导思想和方法让大家讨论,到每户征求意见和建议,待思想统一后,组织群众代表,对四十多块耕地打桩定边,实地丈量,分地以数据为准,分地小组账面核算精准,每块耕地由承包地户按账自己丈量分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抓分地顺序号,首次开创了群众“定形精准分地法”,极大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和对干部的信任度。这种分地办法,被构林镇政府称为《首创耕地定型精准分地办法》。</p><p class="ql-block"><b> 三 解决不想种地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 因为三统五筹负担多,种地收入少,所以在外工作家属和打工者不想种地,在家里想种地没地种。 对承包地进行改革,实行“两田制”,每人一亩地,免交农业税、公粮和提留;其余人均一亩八分地承包给想种地者和种田能手,连片种播,机耕深翻,以科技为指导,以麦套棉为主导,大幅提高了群众收入。群众手里有钱,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了。</p><p class="ql-block"> 这种承包地,被当年镇政府称为《首创改革承包地办法》。</p><p class="ql-block"><b>四 治涝除渍引水抗旱</b></p><p class="ql-block"> 利用三年冬闲时间,组织群众以义务工的方式,对全队八九百亩涝渍地开挖加深达八九千米长,以利雨涝排水畅通,遇连阴雨再也不愁排水难了。每遇棉花育苗、栽苗及干旱时,队长总是去哀求千亩堰水管站调水,缓解旱情;每年对生产路修复两次,对生产桥涵增加复修二十多座。</p><p class="ql-block"><b>五 猪羊吃青鸡叨地</b></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东边两大坑拦住村边五百多米,从村南、北和西边开挖一圈的围村沟,围村沟开挖一千多米,村留四个出口。又创新了猪牌互传群众自治制度;此制度坚持近二十年。围村沟形成后,解决了牲畜吃青鸡叨地问题,又破解了那几年夜间被盗牲畜问题,又为以后村内排水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六 解决建房难</b></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贷款投资自建吊丝窑,面向本队提供场地,自制自烧红砖,家家户户红砖堆码十几万块,极大解决了建房问题。宅基地统一规划,三年后楼房林立,五年后家家户户基本住上四面清,八面净的”钢墙”平房、楼房。东边邻村人去黑龙集赶集时,路过杨营问路说:这是黑龙集吗?村容村貌的改变,使路人赞誉。</p><p class="ql-block"><b>七 村内排水</b></p><p class="ql-block"> 村内房子建好了,为了减少排水纠纷,注重解决排水问题。把在镇村建办工作的学增请回来,对村内地势进行测量,组织群众开挖下水道,村内大小水全部入下水道后流进围村沟,围村沟水列流入坑塘,对坑塘进行养鱼承包,每人每年要分两三个鱼;对村内主路,利用建房扒下来的废砖渣全部铺垫路面,又找电管站增加了变压器容量;村内水通、路通、电通。</p><p class="ql-block"><b>八 群众吃水难</b></p><p class="ql-block"> 全村四百多人,村里只有两口水井,每到早晨时刻,挑水的乡亲们排队等候,为了解决饮用水问题,集体又开挖两口新井,改造两口老井,村里六口井,有此离井近的户,从井内牵个水管,用手压井引水入户,极大的解决了吃水难的问题,自来于水2003年才通各户。</p><p class="ql-block"><b>九 出行难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年村内房子的翻建,利用剩余砖渣瓦砾无处存放的优势,用砖渣瓦砾铺垫村内道路二十公分厚,修通了一千五百米到主路的砖渣硬化工程,使出行问题,学生上学问题解决了。遇连雨粮贩收粮比其他村每斤多卖两三分钱。</p><p class="ql-block"><b>十 科技进村,服务群众</b></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筹措资金购买棉花、玉米、小麦种子,又和生产资料供应商联系,对困难户实行生产队担包赊账活动,请棉花专家梁振河对棉花种植、施肥、打药、治虫的培训和指导,并对治虫药物实行专家承包办法,以减少不懂农药,不会治虫而浪费资金的问题。1991年河上村摸仿杨营这种办法,推广对棉花管理。</p><p class="ql-block"><b>十一 生产队实行制度化管理,科学种田</b></p><p class="ql-block"> 村民代表由群众会选举,村内大小事儿由村民代表决策,开会用“会议票”,招待费早三角,午晚八角,轮流招待;财务方面,会计管账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账,报销由村民代表签字,报销条会说话,有理有据报销,年年清账公布;调整承包地村民代表说了算,推动科学种田方面,三年三次用大巴车把群众全部拉出去学习,把农业专家请进来指导农业,增强养殖种植技术。这种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群众性外出学习在中国农村也是少有的,只有杨营群众享受了这种学习的待遇。</p><p class="ql-block"> 群众的思想工作通了,农业生产由常规农业改为麦棉套种大方田,各种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大家的精神面貌也与众不同。群众手里有钱,家家户户都买了小手扶拖拉机、摩托车,平房楼房林立,条条横路竖路砖渣硬化,下水畅通,生产路、交通路绿树成荫,家家户户有电视机、洗衣机及高挡家电,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增强,团结和睦,互相帮助的精神大大提高。杨营的村容村貌和麦套棉大方种植,村镇多次举行现场观摩会,附近湖北几个村也来杨营取经,这就是二十五年前的杨营。</p><p class="ql-block"><b>为什么群众戏称队长赤脚队长呢?</b></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开群众会遇连阴雨天,村南北七百多米长,东西近二百米宽,喊开会时,是到每家备户通知的,道路泥宁,队长胶鞋被泥吸烂,队长只有脱赤脚喊开会。第一次发放猪牌遇下雨天,撵猪找主家,泥把胶鞋吸烂,脱光脚撵猪发猪牌。除涝治渍挖沟验收有水,脱脚验收;挖围村沟时为了保证质量,脱脚丈量验收深浅宽窄;下大雨帮大龄青年连姻,脱脚前去;下雨去地里查看排水,脱脚前往;下雨帮困难户、五保排险情,脱脚亲自上阵,农资部门送种子化肥,遇泥宁道路,亲自带人赤脚推车,下雨天学生上学遇泥宁路,从外地归来的队长,赤脚背学生回家等等事迹举不胜举,所以群众戏称“赤脚队长”。</p><p class="ql-block"> 这个“赤脚队长”就是杨学江,因年龄偏大,已辞退队长职务,他把青春贡献给了木柴河杨营。</p><p class="ql-block"> 如今已是杨学占队长,年轻有为的杨学战更上一层楼,如今的木柴河杨营人口六百多人,承包地实行科学种田区域种植,现在楼房林立,村内外横道竖道全部水泥硬化,路两旁风景树绿化常青,夜间路灯通明,广播歌声随时可听,自来水户户通,有线电视家家有,耕地大型耕播机械几部,户户有小手扶供农业使用,家用轿车大部分户已购买,进城镇买房四十多户,村内有环卫工,垃圾桶三十米摆放一个,在家里的年轻人玩起了电商,全队前十年基本脱贫,村里大嫂大妈们跳起了广场舞,大中专学生几十人,在外经商办企业的二三十多户,一个科学种田,团结和睦,奋发向上,环境优雅的美丽乡村已落户在木柴河杨营。</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木柴河杨营面貌巨变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作于2021年,修改于2023年、2025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口 述 实华</p><p class="ql-block">撰 文 言襄 (汉江骄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