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十月的晨风裹挟着桂花的余香,我们一行三人踏上了探访川下村的旅程。这个被当地人口口相传的“绿道示范村”,就像藏在临海市桃渚镇衣襟上的一颗翡翠纽扣,总让人想亲手摩挲它的纹路。</p> <p class="ql-block"> 天空是宣纸般的灰白色,八点刚过便飘起细密的雨丝。我们从桃渚交警队与桃渚药房交界处相约出发,雨滴在老厂基村的河面上敲出细小的酒窝。沿着河岸新修的绿道前行,防水运动鞋踩在渗水混凝土路面上,发出特有的沙沙声。岸边芦苇丛里突然惊起几只白鹭,雪白的翅膀掠过泛着微波的河面,为阴雨天添了抹亮色。</p> <p class="ql-block"> 川下桥头的小凉亭比想象中精致,飞檐翘角下悬着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石碑上的“川下村”三个朱红大字被雨水洗得发亮,倒映在青石板上的水洼里。我们决定先走右侧绿道,刚转过弯就撞进一片桔海——累累果实压弯枝头,青黄相间的桔子像无数小灯笼,空气里浮动着清甜的果香。几个果农正在疏果,塑料桶里盛着淘汰的幼果,他们笑着告诉我们:“再晒半个月太阳,这些蜜桔就能甜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 河岸每隔百米就设着仿木纹的观景平台,有位戴斗笠的老者在河岸边正收鱼竿,鱼篓里躺着十几尾银光闪闪的鲫鱼。“现在河水清了,”他拍拍身旁的环保告示牌,“村里每周都有人来清理浮萍。”顺着他的钓竿望去,对岸的水杉林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恍若一幅未干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三座亲水平台后,绿道开始向村庄另一侧延伸。这里种植着成片的紫薇,虽然花期已过,但修剪成云片状的树冠依然别致。几个穿雨衣的孩子骑着自行车从我们身边掠过,车铃声响彻雨幕。拐角处的垃圾分类亭漆成蓝绿色,旁边立着智能健身器材,有位奶奶正在扭腰器上活动,见我们拍照,热情地介绍:“晚上这河岸边可热闹哩,路灯比城里还亮堂!”</p> <p class="ql-block"> 当重新望见桥头凉亭时,恰好走满一小时。雨不知何时停了,云缝里漏下的阳光把整个村庄镀上金边。我们这才发现,村庄布局竟暗藏玄机——四面环水的村落被笔直的中路一分为二,两座水泥桥恰似“中”字上下两横。新建的联排小楼白墙黛瓦,家家门前都砌着花坛,各色菊花在雨后格外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凉亭小憩时,遇见村委的领导。他指着绿道导览图自豪地说:“这条5.6公里的环村绿道,我们特意做了透水设计,暴雨天都不会积水。“他手机里存着夜景照片:星光般的路灯沿河蜿蜒,水面倒影将整个村庄变成发光的星河。</p> <p class="ql-block"> 返程时我们改走中路,看见快递驿站前停着电动三轮,超市门口支着共享雨伞架。几个老人坐在文化礼堂前下象棋,笑声惊飞了屋檐下的麻雀。这个被绿水环抱的村庄,既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又生长出新时代的枝桠。正如转角处那面彩绘墙上写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川下村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水乡答卷。</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5日修改重发于杭州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