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学创建原由和经过

金秋诗社

<p class="ql-block"><b>【前言】在我们《金秋诗社》美篇网络平台,有一个栏目“爱我们的交大”。在这个栏目中我们着重:一,追踪交通大学的往事来感悟交大的历史。二,展示交大“西迁人”在金秋诗社创下的诗作,对已故的爱国勇士“西迁人”深情的怀念。</b></p><p class="ql-block"><b>  上一篇,我们推荐了诗社社长霍有光著作关于盛宣怀的生平阐述</b><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mlkgyg"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晚清巨富盛宣怀</a><b>。在清末时期的洋务派系所掌握的轮、电、煤、纺四大企业中,盛宣怀直接掌管的有三大企业,被称为洋务派官僚中最大的工商业资本家。从一些资料上查询,盛宣怀成为当时的顶流巨富,是政权和资本棒定的结果。下面我们简要介绍霍有光老师著作中记载盛宣怀创办交通大学原由和经过:</b></p> <b>  盛宣怀在办理洋务事业中,特别是在和洋人交往中,深感“本大臣不谙文语,每逢办理交涉备尝艰苦”。他体会到要使洋务事业不断发展和巩固,必须通晓外语、懂技术。因此,他迫切要求在本国培养通晓西语、懂得技术的新式人才。</b><div><b><br></b></div> <b>  盛宣怀提出了“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和对旧式书院进行改革的意见,并立即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1895年,他在天津首先创办了中西学堂(1903年改名北洋大学堂,即今日天津大学前身)。1896年,他又在上海“禀明两江督臣刘坤一,筹款议建南洋公学”,他连续向清廷呈递《条陈自强大计折》、《请设学堂片》等奏折,陈述“育才之要,西国人才之盛,皆出于学堂”,希望“宜令各省先设省学堂一所,教以天算、舆地、格致、制造、汽机、矿冶诸学,而以法律、政治、商税为要”。因“需才孔亟”,为“收速效”,他建议“在京师及上海两处各设一达成馆,取成材之士,专学英法语言文字,专课法律、公法、政治、通商之学”,并呈报“筹款议建南洋公学,如津学之制而损益之”。</b><div><b><br></b></div> <b>  盛宣怀的奏折,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光绪帝“谕令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户部,妥议具奏”。1896年11月,根据诸大臣“悉心核议,逐条具奏”,光绪皇帝“详加披阅”,发出谕令:“育才为当今急务,节经谕令各直省,添设学堂,实力举办”,“京师、上海两处,既准设立大学堂,则是国家陶冶人材之重地,与各省集捐设立之书院不同,着由户部筹定的款,按年拨给,毋庸由盛宣怀所管招商、电报两局集款解济,以崇体制”。<br>  在清廷的支持下,盛宣怀加紧了对南洋公学的筹备。1897年1月14日,他又上书清廷,说明由于达成馆经费由户部拨给,原拟在轮、电两局每年集捐的十万两银元“自当还充南洋公学之用,俾得赶紧兴建,庶几早一日开学,即早一日成才”。</b><div><b><br></b></div> <b>  当时的轮船招商局及电报局系官督商办。集商股办“洋务”,是洋务派的杰作。他们办学校自然也沿用了这个办法——官督商捐。因而在这个奏折中,盛宣怀还以“西国各处学堂类由官民绅商协力所成,其要在通一国之才力、物力以办一国之事,故政出大公而事无不举。”<br>  此后,他在佐证“南洋公学”名称的来历时说:“西国以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今上海学堂之设,常费皆招商、电报两局众商所捐,故定名曰‘南洋公学’”。</b><div><b><br></b></div> <b>【后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是一个自豪的民族,在清朝末期与更为先进的西方集团接触中留下了悲怆的烙印深感羞辱,由此导致了我们先驱者们不惜一切代价实现本国教育的庞大计划”。</b><div><b> 1896年,南洋公学在上海创立,开启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先河。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南洋公学砥砺前行,它是近代中国创建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中国工程教育的源头。192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b><div><br></div></div> <h3><b>  1956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交通大学主体内迁西安,1959年正式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b></h3><div><b><br></b></div> <b>2025年第26期(总第129期)<br><br>审核:霍有光<br>主编:李瑞娥、田皓<br>编务:王田桂、张晓红、张菊芳<br>制作、排版:陈根梅</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