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位老农的焦虑</p><p class="ql-block"> 5月13日学习一天,聆听专家们紧扣教育目标的展示与分享,我有些焦虑。</p><p class="ql-block"> 自从校本研修这个词落实到学校,站在校园内就拥有了分田到户自由支配资源的期待感,每天望着那半亩三分田,反思最多的是零零散散的碎片地如何应用才能将园子收益最大化,研修活动怎么进行才能师生共赢。两种想法在脑中交互响应,研修不知不觉也与菜园子融合在了一起。领导与同事们反复对比讨论,结合学情与家庭教育现状,终将研修主题确定“整合校园资源,有效开展阅读活动”。7000平方米的校园掘地三尺再将墙皮子刮下一层,可挖掘的资源列举出来如下可数:图书室与读书、活动与读书、文化建设与读书,课堂教学与读书。重重复复的几种模式,脑袋里出现的场景是《麦琪的礼物》中女主人公德拉将手中讨价还价节省下来的硬币数了又数,还是不够为丈夫购买圣诞礼物的而忍不住痛哭。于是自己自嘲般地咧开了嘴。任你将土块捏成细面,深耕的犁一掘再掘,东边拐角处撒把菠菜籽,西北角的豆角秧下种几棵向日葵,种了一茬又一茬,巴掌大的热土终究捧不出北大荒的产量。三句不离本行,又扯到了种菜!</p><p class="ql-block"> 好在群体里总有高瞻远瞩的开拓者,专业人士补充一些能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满怀期待地听着“远处的高人”指点迷津,当“智能模块”“赋能”“人工与智能”……这些紧扣时代主题的专业名词从大屏幕上跳出,1896年清政府直隶总督李鸿章出访美国的挫败感在我的眼前具体化。不知当时头披长辫身着长袍平时以八抬大轿的排场出行的李大人站在电车往来,高楼林立的大漂亮国街头,感慨国家落后的崩溃指数有多少,至少此刻的我明白了“闭门造车”与“闭关锁国”的隐患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指导老师继续关于“人工指导与智能生成的输出:“豆包AI的需要指令,而指令源于人的思想……”这一类词条在我的本子上一列排开又哑然失笑:时代已进入智能操作模式,走在前沿的同行手指一点,耕田播种管理一体化,自己却扛着锄镰在思索哪根田垄还能再刨出个豆包?如果当年陶潜“戴月荷锄归”的途中能领悟这一点,也不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草盛豆苗稀”了。</p><p class="ql-block"> 走神了,脑路赶紧回车。点播着香坊李老师提供的“UMU互动平台”上记录的创新理念与操作方法,千条线条同时延伸,资源建构,问题导向,操作策略一一梳理,“行为主体”该如何确定可利用资源与操作模式,“执行行为”与“执行条件”间依托的框架是什么,推进过程中该优化出怎样的路径与模式,观察点又该从哪处精进,篱笆架下的窝瓜花该在几点钟受粉才结出又大又面的果……问题接二连三地跳跃,阻碍我的深度睡眠。耕种24年的老农,在Al时代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p><p class="ql-block"> (2025.05.14清晨)</p> <p class="ql-block"> “ 双赢”是场彼此成就</p><p class="ql-block"> 5月14日,研修学习第二天,走进继红小学跟岗学习。三号门入口有一座名为“广寒胜揽”的太空舱,听主持人介绍之所以将其放在显眼位置,是因为本校区的办学宗旨是“科技兴国”。我对伸手也够不着的事物不好奇,目光一直关注着旁边关于生态节能之类的手工作品,再与一旁的讲解员沟通一下原材料制作需要时长的问题。参观的大部队依次往前走,我落在了后面,想着别迷路也得跟上去,转身间一个小女孩叫住了我:“老师,她还没介绍呢!”孩子说着将视线投给了旁边的小女孩。我没有去确认孩子口中的没介绍,是对着已经向楼上走去的部队,还是我。只是本能回应道,这是你的手工作品呀,画面真丰富。接着交流着材料粘贴之类的问题。所有时间统计下来,不足2分钟。我转身追赶着组织部队,身后传来了孩子们“老师再见”的告别声。我与这几位小朋友不会再见,可是在我俯身听她们讲述的过程中,我的视野又裂开了缝,孩子在生动自信的表述中,展示自我的成就也绽放了花。这或许也可以归纳为教育的“双赢”! </p><p class="ql-block"> (5.14返回基地路上)</p> <p class="ql-block">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p><p class="ql-block"> 仍然是继红小学,现场两节观摩课,每次听着名师授课,都有着六月里泳池里扬水的丝滑感,老师们似乎在闲话家常中完成了预设目标,不煽情不讲道,问一句答十句的互相模式让课堂生成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 数学课《数量间加减关系》的课堂上,好奇孩子们将老师的学习指令操作得快又齐,悄悄走进课桌前,果然,人前看似云淡风轻地轻松,人后都有着千锤百炼地打磨,孩子们的学习单,老师的学具准备都为完成目标搭建了跨越的台阶。老师与孩子们的语言精准,名称“部分”与“总数”贯穿整节课堂,鼓励孩子们用不同方式表示加减法,一句“画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故事”,趣味性与科学性并存。直观画面与算式的统一,让孩子们对加法与减法可以互换的理解更深刻。 </p><p class="ql-block"> 《游金华的双龙洞》,讲到“孔隙”时,老师缓缓地读着作者躺在小船的句子,边读边说到:“别紧张,小船马上进内洞了,3.2.1,你什么感受?”有孩子回答松了一口气。那一瞬间,我真的就长长舒了一口气。而后老师总结到“作者抓住游客心理来书写我们也可以试一试,这就是(板书:所见所感)。一句话,让孩子们掌握了写游记的方法,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轻松落实。</p><p class="ql-block"> 点评老师亮点提炼与不足的解决策略信手拈来,环环相扣的语言让整节课如同画一般展现眼前,高山流山楼阁亭台,神来之笔略有瑕疵一目了然,主体目标轻松定位。在当时,心里应该是在焦虑的基础上,又有了些惭愧!</p><p class="ql-block"> (2025.5.15早)</p> <p class="ql-block"> 学习,是一场救赎</p><p class="ql-block"> 这位是继红的周欣华主任,负责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活动结束一小时前,风尘仆仆走进活动现场。其中的一段话竟让我心生敬重,她说:“有些教师是表演型的,适合做公开课。有些教师是业务型的,适合坐班级。无论哪一种,都有适合他们的专业发展规划。我们要做的就是发挥他们的长板来补充自身的短板……”内容很长,只录下一部分。原以为一所名校的老师,工作该是多么沉重。可是有这样一位规划家引领,成长路上会有多少值得骄傲的经历呢!</p><p class="ql-block"> 很多年来一直在自我否定中内耗,就是周主任的一段话,重新又审视了自己,原来我挺好。希望我的孩子走上工作岗位那一天,能遇到这样一位领路人,欢喜地奔向前方,去经历职业带来的愉快感!</p><p class="ql-block"> (2025.5.15清晨)</p> <p class="ql-block"> 简简单单教学生</p><p class="ql-block"> 培训课上,周主任提到了“教材教案”,活动结束后走访了两个班级。一切都是旧相识,刚参加工作时,总担心课堂忘记环节,就用铅笔在书上留下各种提示。再次见到记得密密麻麻的小字,似乎重新走进了那段青春正萌的岁月,当我们再以这种原始的方式备课,教学真的是一种可以简简单单的职业!</p><p class="ql-block"> (2025.5.15去培训路上)</p> <p class="ql-block"> 一路生花</p><p class="ql-block"> 5月15日,学习的最后一天。梳理前天的积累,理念,模式,操作细节……每一个点上都有领悟。回归到自己的校本研修上,之前正经历着瓶颈阶段,往前毫无方向,沉下抓不牢根基。有一种憨妇面对堆积如山的食材,竟衍生了不知加工哪些口味菜系的选择困难。相信王姣姣老师是做过调研的,整节课培训内容都是我所迷茫问题的解决策略。当王教授指出“素养”与“跨界”时,似乎是终于在一团乱线中抽到了头,既找到了支撑着的框架模型,又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p><p class="ql-block"> 课上,还有一个小插曲,培训老师提到了“持续的热情”。审视自己这些年心路历程,应该感谢多年来不曾懈怠,任何状态下,都能带着热情与欢喜奔赴三尺讲台。其实这种快乐又何尝不是职业给我的酬谢!</p><p class="ql-block"> 感谢,巴彦县“国培计划(2018)”;感谢,座位有幸排在前面,能够记录下细节;感谢,每一位精心筹划的组织者,经过三天的浇灌,我又支棱起来了,将热情进行到底,未来一路生花!</p><p class="ql-block"> ( 2025.5.15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