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专家陈观沧手稿

A友缘堂(古玩,安化松针.黑茶)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成立于浙江衡州万川(茶研所前身)为东南茶叶改良总场</p><p class="ql-block"> 陈观沧</p><p class="ql-block"> 1941年春,中国茶叶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技师吴觉农先生从重庆来到了浙江衡州万川,他带领中茶总公司技术处大批人马在万州筹设东南茶叶改良总场(即茶叶研究所前身)。吴觉农先生到达万川后,即成立总场办事机构,与东南四省(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的茶场(厂)、茶叶管理处取得联系,开展各项茶事活动。其一是茶树更新运动。目的是保护茶园生产基地免遭战争破坏,推动茶区的技术指导和补偿茶农茶款等工作,获得显著成效。其二是针对战时国家统购茶叶政策的需要,组织东南茶区的中茶公司办事处、茶叶管理机构,以及国家银行茶贷部门联合开展东南茶区制茶合作运动。在产地组织茶农制茶合作社,普设毛茶集中处,收购合作社茶农的毛茶,运往精制茶厂加工。其产品由中茶公司办事处收购,调运出口。</p><p class="ql-block"> 当年东南茶叶改良总场的人员和任务,除了大批人员在东南四省开展两项茶事活动外,还在开化茶埠设立开化精制茶厂,吴党农先生派刘轸为厂长,郭檉,蔡昌銮,陈观沧为付厂长。主要任务是集中在合作社的毛茶,在开化茶厂加工出口眉茶,同时在厂人员开展眉茶的分级标准等科研工作。当年到过万川和开化的著名茶界人士有安徽省农学院陈椽教授,台湾大学吴振铎教授。吴觉农先生对东南茶叶改良总场的场地选择十分重视,结合两项茶事活动派出大批人员,奔赴东南四省茶区开展茶业调研和考考察场址。当年出发各地调研的人员有朱刚夫,庄晚芳,钱梁,庄任,陈观沧等人。各人回万川写出详细的调研报告。</p><p class="ql-block"> 在吴觉农先生从万川回重庆中茶总公司期间,东南茶叶改良总场的工作交由佘小宋先生负责(他们俩在二十年代同在安徽芜湖中学执教。佘小宋先生后来在茶叶研究所化验室任副研究员)。</p><p class="ql-block"> 1941年9月中旬,吴觉农先生又一次从重庆来到万川,宣布东南茶叶改良总场改组为中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属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吴觉农先生任所长,方君强任副所长(方君强先生当年任安徽茶叶管理处处长,早年与吴觉农先生一起在日本留学,他在万川工作一段时间后仍回安徽茶叶管理处)。</p><p class="ql-block"> 中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成立于浙江衡州万川,是浙江茶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茶叶研究所的所址经过几度考察协商,最后择定在福建崇安武夷山麓的企山示范茶场。1942年春,茶研所全部人员和设备等迁往福建崇安。</p><p class="ql-block"> 陈观沧执笔史料</p><p class="ql-block"> 1992年11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