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三宝,岁月长歌

看海听浪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青州市,古九州之一,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海岱惟青州,苏轼曾经赞美青州为“信美东方第一州”,青州博物馆可以说是中国县级博物馆的天花板,5A级景区,有近6万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143件,一举成为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州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一流,小大博物馆”,可以说是“信美东方第一州”青州最闪亮的名片之一。与故宫博物馆同级,很多人说如果你没去过青州博物馆就等于没有去过青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州之名,始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当时渤海以南、泰山以北的广阔地带,都是青州,青州囊括了大半个胶东半岛。“信美东方第一州”,足可见青州在古代的地位之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州博物馆馆藏丰富,其中三件镇馆之宝更是引人入胜,它们分别是:赵秉忠状元卷、东汉“宜子孙”玉璧和龙兴寺佛教造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州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藏着这三段被岁月凝固的时光。云门山深处的晨雾与驼山脚下的暮霭,似乎都渗进了这些古老物件里,把千年的呼吸凝成斑驳的锈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赵秉忠状元卷,是明代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国内现存唯一的状元卷真迹。这份试卷长3.3米,宽38厘米,共2460字,字迹工整,无一涂改,体现了赵秉忠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试卷内容主要论述了治国安邦之策,展现了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历史的长河中,赵秉忠的状元殿试卷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岁月流转,这份殿试卷已成为历史的千古绝唱,珍贵的遗产。它不仅仅是一份答卷,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赵秉忠的卓越成就与伟大精神。它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才华与智慧,应服务于国家和人民,唯有如此,生命才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汉“宜子孙”玉璧,1982年出土于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玉璧通高20.8厘米,直径15.5厘米,双面雕琢,纹饰精美。外区饰以蟠螭纹,内区以蒲纹为底,上刻“宜子孙”三字篆书,字体流畅,寓意吉祥。这件玉璧不仅工艺精湛,更是汉代玉器中的珍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家族观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汉时明月照玉璧,月光漫过千年古道,照见那枚沉睡千年的玉璧,温润如初。凝目璧面,“宜子孙”三个篆字轻叩心扉,恍惚间,参观的人们成了汉朝宫阙中手持玉璧的仕女,垂目凝望这穿越时空的吉祥符。玉璧,那是汉代人寄情天地的信物。他们以玉喻德,璧圆似天,中心的小孔仿佛通往先祖之灵。这枚玉璧,以和田玉雕琢,玉质细腻,抚之若触春风,仿佛能感知玉匠指尖的温度。璧面雕刻的蒲纹,是汉人对大地的敬畏;而那“宜子孙”的铭文,字字如珠,寄托了家族绵延的祈愿。岁月流转,玉璧从宫廷到民间,从显赫到平凡,始终是吉祥与美好的化身。它穿越战乱与和平,见证兴衰更替,却始终静静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温情与渴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转过回廊,唐代的三彩骆驼昂首嘶鸣,驼铃仿佛仍在丝绸之路上叮当作响。那些深浅不一的釉色在时光中慢慢流淌,竟将盛唐的烈烈风沙与市井炊烟浓缩成半透明的琥珀。这种跨越山海的生命力,让冰冷的陶土顿时有了温度,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窑火跳跃时,匠人额间的细密汗珠滴落在未成形的胎体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截至2023年5月,青州博物馆新馆有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门类齐全,包括陶瓷、青铜、书画、石刻、玉器等,有“小大博物馆”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铜鎏金凤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一面千手观音铜立像,明代。国家二级文物。通高165厘米,铜质,重达一顿。观音十一面四十二手。面分五层,四十二手左右对称分布,中央主臂合十,其下两手施禅定印。四十二手中残一手,13手执法器,余皆施手印。手中刻有法眼,因众生有二十五种生存的环境,四十乘以二十五寓意观音护持众生所到的千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州博物馆还有“有邻衡王府——衡王府历史文化专题厅”、“汉梦华章——香山汉墓陪葬坑出土文物展”、“瓷韫风华——馆藏瓷器及标本展”、“石载千秋——青州石刻展厅”、“文心丹青——馆藏书画作品展”、“信美东方第一州——青州历史陈列”等6个基本陈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州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龙兴寺佛教造像,是1996年于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北魏至北宋时期400余尊佛教造像,是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改写世界美术史”的重大发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州龙兴寺遗址发掘出600余尊各类佛教造像,时间横跨从北魏永安年间到北宋初年500余年,尤以北魏、东魏、北齐3个朝代最多,造像种类分为背屏式造像、单体圆雕佛造像、菩萨像、罗汉像、供养人像等。造像大多面含微笑、静谧慈悲。这批造像一经出土,立时轰动了海内外考古学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龙兴寺窖藏”展厅的玻璃展柜前,北魏时期的佛造像低垂眉眼,鎏金剥落的指尖还残留着香火浸润的温度。那些被时光打磨得温润如玉的造像衣纹,像水波又似云霭,在光影流转间洇染出超脱尘世的空灵。忽然想起《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句子,原来古人早已将流动的诗意凝固在冰冷的大理石中。当指尖隔空描摹造像衣褶的弧度时,恍惚听见晨钟暮鼓穿透千年烟云,看见无数善男信女手持莲花,将信仰的星火化作永恒的微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这些千年前的佛像,有的双目低垂,似沉思冥想中有所悟;有的憨直淳朴,像初生儿的笑容一般真率温暖,丹凤眼、大耳垂、挺直的鼻梁、微扬的嘴角……这就是让世界为之惊艳的“青州微笑”,也有学者将此类造像称之为“青州风格”。青州风格佛教造像,被誉为“改写东方艺术史的杰作”。让我们走近他,体味他那荡涤人心的微笑,感受他独特的艺术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兴寺佛造像在柔和的光线下苏醒。北魏的线条在菩萨衣袂间流淌,如同春溪破冰,鎏金剥落的指尖仍托着未落的莲花。那些被时光揉皱的面容如此宁静,眼睑低垂的弧度里藏着未说完的偈语。当指尖隔着玻璃描摹飞天飘带,恍惚听见北朝的晚钟在云雾中回响,铁匠铺的叮当声与比丘尼的梵呗在暮色里交织成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尘封的岁月长河中,龙兴寺窖藏的造像悄然诉说着千年的传奇。它们穿越了历史的风尘,历经朝代的更迭,依旧保持着那抹穿越千年的微笑,温柔而神秘,这些造像,或立或坐,身姿曼妙,神情安详。它们的微笑,如春风拂面,温暖而亲切;如清泉流淌,澄澈而甘甜。每一尊造像的面容,都仿佛被岁月精心雕琢,既有着古代匠人的巧思妙想,又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仿佛是时光深处最动人的诗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阳光透过窖藏的缝隙,洒在这些造像上,那一抹微笑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跳跃在光影之间。这是历史的微笑,是文化的微笑,更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与向往。龙兴寺窖藏的造像,就这样静静地伫立着,用它们那穿越千年的微笑,诉说着一个个关于时间、历史与美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窖藏中的造像,虽被岁月覆盖,但那份对美的追求与坚守却从未改变。它们的微笑,如同古代艺术家手中的画笔,轻轻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世界与审美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历经千年的岁月侵蚀,尽管这样充满残缺美的造像还不止一尊,完好无缺的造像几乎没有,哪怕是头像缺失,但虽然不完美,依然给人一种震撼心灵的美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尊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东魏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堪称是青州风格的代表之一,通高两米,长裙曳于莲台,身形俊逸清朗,面容圆润,眉眼含笑,嘴角微翘,微笑仿佛就在前一秒,但残损的双臂又告诉你,这美好其实已经穿越了一千多年的风云变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美的青州微笑、中国近1300年科举考试历史上目前国内外仅见的明代之前的殿试状元卷真迹、最完美的有字汉代玉璧、元代青花……一大批堪称瑰宝的艺术品,都位于山东一座县级博物馆之中,2008年首批83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这里也是唯一上榜的一家县级博物馆,人们常说这里是中国最牛最美的县级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龙兴寺佛教造像,是青州博物馆的又一镇馆之宝。展现了北魏至北宋时期的佛教艺术风格。这些造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研究当时佛教信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青州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宝,每一件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展厅的灯光渐次熄灭,三件宝物仍在幽暗中低语。它们是凝固的史诗,是文明的基因链,将散落的星辰缀成永恒的苍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片摄于2024.11.7.</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