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念青春岁月 共赴六十年知青会

孙英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往亊,最难忘的是青春时的故事。在我们下乡六十周年来临之际,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知青岁月的青春,仍然有热血湧动,思绪万千,因为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往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1965年,我们沸腾的热血追随火热的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来到盘锦古城子公社蔡家这片陌生的土地,开始了懵懂并期待的知青生活,开启了一段难以忘怀的辛苦历程。转眼间六十年过去了,为了纪念人生第一次离家舍别离父母,第一次下乡溶入社会,第一次体验当农民的艰辛。我们在盘的几位老知青战友决定要好好聚一聚。纪念我们下乡六十周年。此次活动考虑到我们年纪大,一次活动迖不到目的。所以决定分两部分多次进行。第一部分(留念青春岁月),第二部分(共赴六十年知青会)。六十年啦,从青春到白发,己是高龄了,七十年还能聚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决策已定,马上行动。在我和孙丽娜、任文君几个策划下乡60周年活动方案时,我单位七十年代下乡的知青小弟小妹们听说后,引起了她(他)们对知青岁月的回忆和共鸣,因为当过知青的人重燃青春火花,追溯岁月金波,都有同样的感慨。知青小弟小妹们纷纷出谋划策,助力我们重拾60年的记忆。准备了曾经羡慕的军帽、绿背包,我们要找回曾经失去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北京的翟玉坤献上活动主题《留念青春岁月,共赴六十年知青会》我采纳啦。那些年这些人退休群群主刘淑坤说:“让我们一起打开记忆的闸门,共同感受知青岁月那段刻骨铭心的苦色与感动”。潘丽梅说:“孙大姐,我们助力你们圆梦下乡60周年纪念的心愿,我们共同留念青春岁月”。赵宝龙说:“60年不容易,助你们聚会成功。我献上一首知青的歌《我们这一辈》”。王淑艳主动给我们准备音响,找红歌,指导节目演出。陈红英、张宝珍、王跃新、高俊财积极准备服装、道具、歌曲。就这样在知青小弟小妹的助力下,我们提前于2024年12月2日在京府江南酒店第一次《庆祝下乡60周年》(留念青春岁月)活动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聚会是小范围热身会,也可说是准备会,我们六十年代下乡的老知青五人,七十年代下乡的知青小弟小妹8人。虽然不是同年代下乡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子叫知青;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下乡但我们都有同样的经历叫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留念青春岁月)重誓下乡时的豪言壮语,重现下乡吋知青办领导给我们戴光荣花,重唱当年的红歌,重跳当时的忠字舞,重照当年没有手机、相机的照片,让我们心潮澎湃,为我们的曾经而感动。虽然岁月已流逝,但那些回忆依然是人生难得的珍贵。青春真好!下乡真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3月18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留念青春岁月)可能有人要问,留念什么呢?实际留念什么不重要,重要的那是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也是我们共同的青春,更是承载着我们知青精神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庆祝下乡六十周年,(留念青春岁月)的第二次活动,同样选择了适合我们需求环境的京府江南酒店。今天有10人参加聚会,都是1965年5月12日和9月22日下乡的知青战友欢聚一堂。虽然如今己七八十岁了,可我们都有一颗青春不老的心。走路不那么健步,身姿不那么挺拔,可迈着当年光着脚走在田埂上的步伐重温旧梦。表演(解放区的天)虽不那么精彩,可体现的是当年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走街串巷激情焕发的精神。手捧毛主席的书唱着红歌,虽不那么惟妙动听,可充满了对毛泽东思想的忠诚,沁人心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缅怀曾经逝去的青春,我们无怨无悔。无悔我们经受了考验;无悔我们经历了磨难;无悔艰苦岁月里结下情同手足的感情;无悔让我们快速成长,无悔有了今天可以自豪的回忆青春岁月资本。今天的相聚又一次让我们感到知青聚散,岁月如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纪念下乡60周年(留念青春岁月)的第三次活动,农村之旅。2025年5月7日几名老知青姐妹重返农村,来到刘淑坤的知青小屋、知青小院追寻曾经的足迹。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屋主人刘淑坤携家人和知青小屋的小知青们给我们搭建了一个茅草小屋,让我们找一找当年的感觉。尽管经过时光荏苒,农村有千变万化,但村味气息还在。那埸景、那工具、那院落、那小屋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土地,陌生的心境都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茅草屋前的歌声唱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青春岁月的记忆,唱出了我们知青岁月的故事。让我们仿佛穿越回到了60年前的时光,沉醉在回忆的海洋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扛着,锄镐,迈着熟悉的步伐,松土平地,这熟悉的劳作,心中充满的是,那年,那岁月在黑土地上留下的深深痕迹,所以六十年了,动作还那么熟练自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温暖的育稻秧大棚,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结,如今的农民太幸福了。想当年宏大的口号,全村人的任务(大干红5月,不插6月秧)4月份开始平地、修床、育苗,当时没有靴子,光着脚踩在泥水里,脚和脚脖子都冻的红红的,疼痛难忍。苦涩的经历,刻骨铭心。现在想起来觉得我们的青春好伟大。感谢知青岁月馈赠给我们的坚强。那时的青春岁月虽然很苦,却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至今受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知青小屋的主人们亲切热情的招待,让我们感动不已。助力我们演出,指导我们演出,给我们拍照,录制视频。中午人人动手给我们做饭,不大一会儿功夫16道菜,包子、馄饨全都做好,算不上满汉全席,称得上美味佳肴,饭桌上吃着地道的菜,戏说当年田间地头的故事,重温旧梦,那些曾经有欢笑,有泪水,有汗水,都化作了今天最珍贵的回忆。今天的农村之旅,让我们找到了曾经的自己,收获满满。感谢知青小屋的主人刘淑坤及助力我们演出,拍照、录制视频、给我们做饭,服务的刘哓波、张守耽、王跃新、王淑艳、潘丽梅、陈红英、马维霞。谢谢你们的付出,有了你们,才有我们纪念下乡60周年(留念青春岁月)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共赴六十年知青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春暖花开,和风惬意的5月,我们荣幸的迎来了蔡家知青下乡60周年的日子,迎来了共赴60年知青会。60年前的今天,5月12日,第一批十六七岁的往届初高中毕业生32人,响应国家号召下乡来到蔡家。时隔四个月的9月22日第二批毕业季的应届毕业生16人怀揣梦想也来到蔡家。这样两批48人共同在广阔天地奉献青春,在这片黑土地上拼搏、劳作,锻练身体,磨炼意志。我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同吃自已动手做的一锅饭,同在一片黑土地上摸爬滚打,共同的经历铸就的情感,共同的青春铸就的友谊,铭刻在心,终身难忘。60年过去了,经过岁月的摧残,48人中己有19人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天府之'国,永远离开了我们。另外有两名在外地和几名重病卧床的知青战友不能赴约,该来的都来了,能来的都来了。我们深知,漫漫人生路,六十年只有一次,珍贵的相聚,难得的相聚,我们珍惜加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八十岁的老知青战友,期待见面的心情就像春天的花朵迫不及待地想要绽放,早早从四面八方来到了京府江南酒店赴六十年知青会。由于年纪和身体状况王敬大姐在女儿的陪伴下,带着久别重逢的喜悦也如约参加了六十年知青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九点钟,在这个美妙的时刻,激动的心啊在衰老之间忘却了年令,喜相逢,挥手、握手、拥抱、言欢,诉说钟情、这就是我们这代人不可回避的情感。岁月只是增添了皱纹,情义没有褪色。大家的笑容和情感是知青生命的赞歌,在见面那一刻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当年似火到农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彼此团结心连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今多年能相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供述岁月一家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半小时的言欢,要说的话太多太多,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但还是要戛然而止进入主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点半钟(共赴六十年知青会)活动正式开始。入埸式:老知青闪耀登埸,让我们共享欢乐时光。人人迈着慢条斯理的步伐,精神抖擞,意气风发。80多岁的大姐王静同样漫步入场,这就是知青精神的再次体现。</p> <p class="ql-block">响应号召听党话,广阔天地写青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听听这首散文诗,感悟人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知青点的著名歌星王文娟,把一首(知青之恋)献给(六十年知青会)。她在沈阳,老伴年纪大,必需人陪着,虽然遗憾的是她不能来现埸,听歌如见面。我们是听着她的歌一路走来,当年田间地头教农友们唱红歌,上工路上唱,收工路上唱,给我们好多开心。箸名的(革命梆声)(京剧选段)(毛主席诗词)(东方红史诗的歌),她用歌声鼓舞我们的斗志,鼓力支撑着我们渡过艰苦难熬的那段岁月。</p> <p class="ql-block">认真的聆听,心有灵犀般的同频共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餐前时间我们尽情拍照留念。下乡时一无手机,二无照像机,有的几张也是去照像馆照的。青春没有落下记录生活和劳动埸景的照片。今天一个超燃的时代,我们可以好好照一照,集体照、多人照、三个、五个、八个的照。都说女人爱拍照,因为女人不仅爱美,拍照是唯一能让时间停止的方式,最有意义的就是回看。当记忆模糊时,当头脑变得黑白时,照片会帮你恢复色彩。照像留忆也是今天活动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午宴马上开始了,来个圆桌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服务员陆续上菜时我们共同唱响《我们的老知青》</p> <p class="ql-block">又唱了一首《知青相聚一杯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宴前围桌笑一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心中荡漾尽怡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相识蔡家六十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今日重逢话语真。</p> <p class="ql-block">餐桌上忘不了拍照,把我们的今天都装进镜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餐桌不放过酒店的每个角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