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关于续建浠水郭氏宗祠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郭会荣</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浠水郭氏宗祠始建于宋朝中叶,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这便是浠水郭氏宗族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老祖祠”,直至1958年被拆毁。2014年2月16日,第一届浠水郭氏宗亲联谊会向全体璁公后裔发出“人人出份力,共建老祖祠”的号召,同年11月4日,宗祠正式动工建设,2016年4月5日清明节,宗祠一期工程(门楼、璁公殿)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庆典。从选址、征地、设计再到开工建设,宗祠建设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但在众宗亲的鼎力支持下,在第一届浠水郭氏宗亲联谊会的有力带领下,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在随后的全国郭氏宗祠网上评选活动中荣获第二名。</p><p class="ql-block"> 宗祠落成后,族人驻足璁公殿前,无不感受到血脉相连的归属感、文化传承的自豪感以及继往开来的使命感。然而,由于资金等多方面原因,宗祠后续建设被搁置。直至2025年1月18日,换届后的第二届浠水郭氏宗亲联谊会向全体宗亲郑重提出了“续建总祠堂,合修总谱”的“双总”工作目标,这无疑是浠水郭氏宗亲生活中的大事、盛事,理应凝聚全体宗亲之力,人人参与,个个出力,以确保目标能够如期圆满完成。</p><p class="ql-block"> 笔者就续建浠水郭氏宗祠有以下几点思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充分认识宗祠建设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宗祠建设在中华大地传承数千年,其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物理空间,它承载着中国人对生命根源的恒久叩问、对文化血脉的自觉传承以及对精神共同体的执着追寻。在续建宗祠的当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宗祠建设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1.宗祠是子孙后代祭祀先祖的特定场所:宗祠作为祭祀活动的专属空间,肩负着“慎终追远”的礼制功能。祭祀仪式绝非机械的重复,而是借助一系列程式化的礼节,将个人生命与宗族历史紧密联结。宗祠内摇曳的香火与肃穆的牌位,实则是血缘脉络的具象化呈现,让后人在虔诚的跪拜叩首之中完成对生命根源的深度确认。这种纵向的祖先崇拜,既是孝道文化的身体力行,更是宗族得以延续的精神根基所在。</p><p class="ql-block"> 2.宗祠是传播根祖文化的物质载体:宗祠与族谱、家训相互依存,共同构建起完整的文化传承体系。族谱中详实记录的迁徙路线、婚丧礼仪、宗族规约等丰富内容,依托宗祠内定期开展的宣讲活动以及各类节庆庆典,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族人的文化认同感。如此独特而有效的文化传承模式,是其他任何形式都难以企及和替代的。</p><p class="ql-block"> 3.宗祠是氏族宗亲相互联系的精神纽带:修建宗祠、续修宗谱等集体活动,客观上有效强化了宗亲之间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已然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形成了“亲不亲、本家人”的强烈认同逻辑。即便在现代社会,宗祠依旧可以作为文化认同的关键载体,通过诸如清明祭祖、宗族互助等各类活动,为散居各地的族人搭建起情感联结的稳固支点,生动彰显“形散神聚”的宗族文化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精准把握宗祠建设的整体性 </p><p class="ql-block"> 所谓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重要方面。</p><p class="ql-block"> 1.从设计视角出发:当初重建浠水郭氏宗祠,设计图纸极为慎重,反复推敲、数易其稿才最终确定。宗祠主体建筑由门楼、璁公殿、汾阳王殿三大部分组成,附属工程则依据地形地貌合理规划,涵盖戏台、牌楼、博物馆、文化长廊、厨房、厢房、莲花池等,整体性非常强。尤其是主体工程中的汾阳王殿,更是此次续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初巧妙设计的三幢主建筑寓意深刻:门楼取势如屏,纳天地灵气;璁公殿居中守正,承继祖德;待建的汾阳王殿高踞其后,既昭示浠水郭氏源于汾阳郡望的历史渊源,又形成“步步登高”的建筑意象。这种层叠递进的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宗祠整体文化与精神传承的完整性与连贯性。</p><p class="ql-block"> 2.从姓氏排位维度考量:郭姓在全国百家大姓中位列第16位,璁公后裔也是人口众多,人丁兴旺。加之我县已有其他姓氏宗祠建成,形成了参照与比较的现实情况。因此,从姓氏影响力、人口基数以及周边宗祠建设现状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建成汾阳王殿已是当务之急,这对于提升浠水郭氏宗族整体地位与影响力具有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深刻认识续建宗祠的艰巨性</p><p class="ql-block"> 续建宗祠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其中资金问题是关键。作为亲身经历过一期建设的参与者,我对续建宗祠的艰巨性深有体会。要成功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充分发挥三个作用。</p><p class="ql-block"> 1.宗亲联谊会的核心引领作用:新一届宗亲联谊会自成立以来,积极作为,高效运转。如制定工作目标,召开各种专题会议,修改各类规章制度,明确班子成员分工,建立宗亲群,出版第四期《汾阳求索》等。所有这些,充分彰显了宗亲联谊会在续建宗祠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为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组织保障。</p><p class="ql-block"> 2.宗亲的群体协同作用:续建宗祠是全体宗亲的共同责任,更是尊祖、敬祖的具体体现。因此,每一位宗亲都应积极行动起来,互相转告、相互带动,为续建宗祠摇旗呐喊、鼓劲助力。唯有全体宗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共进,才能汇聚起强大的合力,推动续建宗祠的目标顺利实现。 </p><p class="ql-block"> 3.多渠道宣传的助力推动作用:充分利用祭祀活动、期刊杂志、宗亲群、修谱现场采稿以及走访重点对象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让广大宗亲充分了解续建宗祠的工作目标,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这项意义非凡的活动中来。续建宗祠对于璁公后裔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份神圣的职责。只要全体宗亲坚定信念,团结一心,立愚公移山之志,尽郭氏后人之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p><p class="ql-block"> 2025.5.1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