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3日,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在榕城主持召开闽江、九龙江流域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明确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赓续“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福建实践基因,构建“山海联动、陆海统筹”的流域治理新格局。这场会议既是对25年前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同志擘画流域整治蓝图的深化落实,更是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福建方案”的宣言书。立足省情实际,需以“全局视野”破题、以“创新动能”破局,推动会议部署转化为“两江”流域生态经济协同共进的生动实践。</p><p class="ql-block">会议强调“以刚性制度筑牢水资源保护红线”,这与福建25年如一日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实践一脉相承。当前,福建已形成“河湖长制+生态警长+公益诉讼”协同治理网络,闽江、九龙江流域水土流失率降至5%以下,干流水质优良率连续五年保持100%,但流域治理仍面临“上下游利益博弈、左右岸责任悬空”的深层矛盾。例如,福州创新出台全国首部设区市全域治水法规,构建“厂网河湖海”一体化调度体系,实现闽江流域“一网统管”;龙岩首创“生态司法+碳汇交易”机制,对九龙江流域环境违法案件实施“生态修复令”。下一步,应升级“流域生态补偿3.0版”,将生物多样性、水生态服务功能纳入补偿体系,探索闽粤赣跨省生态补偿新机制,让“生态账本”真正转化为“民生红利”。</p><p class="ql-block">会议要求“将绿色转型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这与福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53.5%、清洁能源装机占比61.8%的产业优势深度融合。例如,三钢集团投入380亿元实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打造“厂区变景区、制造变创造”的工业旅游新地标;宁德时代在闽江上游布局“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超充站,推动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基层实践中,可复制三明“生态资产证券化”模式,将流域内森林碳汇、湿地固碳等生态权益转化为可质押资产;同时,鼓励沿江企业创建“近零碳园区”,推广“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等复合业态,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走廊。</p><p class="ql-block">会议部署“构建流域治理现代化体系”,这与福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定位高度契合。当前,福建已建成“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地面监测”立体感知网,但极端气候对流域安全的威胁依然严峻。例如,2024年闽江流域运用“AI+气象”模型提前96小时精准预警暴雨洪峰,安全转移群众2.3万人;厦门通过“数字孪生九龙江”平台模拟台风风暴潮影响,优化海堤加固方案。未来,需加快“智慧水利2.0”建设,推广闽江流域“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数字化平台,构建“流域—区域—社区”三级应急响应机制,筑牢防灾减灾的“铜墙铁壁”。</p><p class="ql-block">会议指出“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与福建“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的价值追求同频共振。例如,武夷山九曲溪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带动茶农人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漳州东山岛推进“蓝色海湾”综合整治,渔业产值增长45%,民宿经济规模达12亿元。基层实践中,可推广南平“生态茶庄园+自然教育”模式,将流域生态资源转化为文旅康养产业;同时,设立“公民生态银行”,建立“绿色积分”兑换制度,激发群众参与流域保护的积极性,让“生态颜值”真正转化为“幸福价值”。</p><p class="ql-block">闽江、九龙江流域治理是福建践行“两山”理论的鲜活样本。从“制度固本”到“产业强基”,从“数字筑基”到“民生筑梦”,每一项部署都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抓推进,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落实。唯有将会议精神转化为“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实干行动,方能让“两江”流域成为“机制创新”的策源地、“产业变革”的试验场、“民生改善”的示范区、“生态价值”的转化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福建智慧。</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