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伦理道德之艺术镜像——电视连续剧《六姊妹》赏析

远鸿时有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不久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六姊妹》,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鲜活的人物塑造,在影视领域中构建起一个充满社会伦理道德内涵的微观世界。该剧不仅在剧情呈现上展现出时代洪流对家庭的冲击,更在社会伦理道德层面有着深刻的隐喻与探讨,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极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叙事结构中的伦理线索交织</p><p class="ql-block"> 在影视创作中,叙事结构是引导观众理解故事与主题的关键。《六姊妹》采用线性叙事,以时间为轴,横跨半个世纪,有条不紊地展现何家六姊妹的人生历程。这种叙事方式使观众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个角色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成长轨迹,以及家庭伦理关系在岁月变迁中的演变。</p><p class="ql-block"> 故事开篇,何家举家迁移至淮南,这一情节奠定了家庭在社会变革中的根基。随着剧情推进,父亲的离世成为家庭伦理关系重塑的重要节点。大姐何家丽被迫承担起家庭重任,这一转变不仅是家庭角色的更迭,更是社会伦理中长幼有序、责任担当观念的具象化体现。在后续剧情中,每个姊妹的故事线相互交织,如老二何家文的下岗与再婚、老三何家艺的创业起伏等,这些情节如同丝线般编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家庭伦理道德的复杂网络。每一个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从不同角度反映出社会伦理道德在家庭生活中的渗透与作用。</p> <p class="ql-block">二、人物塑造的伦理道德镜像</p><p class="ql-block"> 人物是影视作品传达思想的载体,《六姊妹》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都承载着特定的社会伦理道德内涵。</p><p class="ql-block"> 大姐何家丽无疑是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守护者。她自幼懂事,为家庭牺牲爱情,婚后更是将家族责任置于首位。在面对孩子的叛逆与经济困境时,她虽满心疲惫却从未放弃。这种无私奉献的形象,正是社会所倡导的家庭责任感与亲情至上观念的完美化身。她的存在,不仅为家庭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更在精神层面给予姊妹们无尽的温暖与力量,成为维系家庭伦理秩序的核心纽带。</p><p class="ql-block">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六妹何家喜。她的自私、贪婪与不择手段,对家庭伦理道德构成了强烈冲击。何家喜为了个人利益,不惜骗取母亲房产、欺骗朋友钱财,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负面形象的塑造,使得该剧对人性与社会伦理的探讨更加深刻。她的堕落并非偶然,而是在社会变革过程中,物质诱惑与个人欲望膨胀的结果。通过何家喜这一角色,观众得以审视在市场经济浪潮下,部分人在追求利益时可能面临的道德滑坡风险。</p><p class="ql-block"> 老二何家文、老三何家艺、四妹何家欢、五妹何家悦等角色也各具特色,从不同侧面反映出社会伦理道德的多元性。何家文在生活变故中的无奈与坚韧,体现了普通人在命运与社会规范面前的挣扎;何家艺的敢闯敢拼与重情重义,则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女性在追求事业成功过程中对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与创新;何家欢在职场的拼搏以及何家悦在理想与现实间的徘徊,都反映出不同价值观在社会伦理框架内的碰撞与融合。</p> <p class="ql-block">三、视听语言的伦理意蕴传达</p><p class="ql-block"> 影视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视听语言是其表达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手段。《六姊妹》在视听语言运用上独具匠心,深刻传达了社会伦理道德的意蕴。</p><p class="ql-block"> 在画面构图方面,剧中多次出现的家庭聚餐场景,通过人物的位置安排、肢体语言以及画面色调,生动展现了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例如,在家庭会议场景中,长辈通常位于画面中心,占据主导位置,体现出传统家庭中长辈的权威地位;而姊妹们围绕在周围,或倾听、或争论,这种构图方式直观地反映出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与沟通模式,蕴含着长幼有序、尊重长辈等社会伦理观念。</p><p class="ql-block"> 镜头运用同样为伦理道德的表达增色不少。特写镜头常常用于捕捉人物的细微表情和情感变化,如大姐何家丽在面对家庭困境时的坚毅眼神、何家喜在算计他人时的狡黠目光等,这些镜头语言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人物行为背后的道德驱动力。而全景镜头则常被用来展现家庭环境与社会背景,如淮南城市风貌的变迁、何家祖宅的兴衰等,通过环境的变化暗示社会伦理道德在时代洪流中的演变。</p><p class="ql-block"> 此外,音乐在剧中也起到了烘托氛围、强化情感的作用。温馨的家庭背景音乐在表现亲情温暖时刻适时响起,增强了观众对家庭伦理中美好情感的共鸣;而在紧张冲突场景中,节奏强烈的音乐则加剧了矛盾的张力,使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冲突带来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四、社会伦理道德反思与启示</p><p class="ql-block"> 从社会伦理道德的高度审视,《六姊妹》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对当代社会伦理现状的深刻反思。该剧通过展现何家六姊妹在时代变迁中的人生故事,揭示了社会变革对家庭伦理道德的冲击与重塑。</p><p class="ql-block">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质利益的诱惑使部分人面临道德抉择的困境,何家喜的堕落便是这一现象的缩影。然而,该剧也通过大姐何家丽等角色的坚守,传递出积极的道德信号,即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家庭责任感、亲情、诚信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p><p class="ql-block"> 同时,该剧还促使观众思考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如何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家庭伦理关系。例如,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传统家庭角色分工逐渐发生变化,像何家艺这样的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中寻求平衡,展现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与担当,这为家庭伦理关系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  《六姊妹》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生动的人物塑造、富有深意的视听语言,从影视专业的各个维度对社会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入挖掘与呈现。它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段精彩纷呈的家庭故事,更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堪称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家庭伦理题材影视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魏勇,笔名远鸿时有声。陕西渭南华州人,供职于农行陕西研修中心。中国金融作协和中国农业银行作协会员,书协会员。《金融文坛》杂志社书画院理事。立志于文学和书法,2024年起入驻《齐鲁晚报》“壹点”发表作品。发表作品散见于《金融博览》、《三贤文苑》、《金融文坛》、《西部文学》、《中国风》等杂志及各大网络媒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