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80年前那个顶着五月大自然色彩燃爆的缤纷,降临于世的林加冰先生,似乎这辈子注定在二维空间来堆砌生命之塔,在亚麻纤维织就的宇宙里,以斑斓的姿态涂抹岁月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也是同样的五月,林先生生日之际,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以林先生的《人生旅痕》为主题的油画展开幕,身着白色布衣的林先生神清气朗,瞿烁淡定,寒暄在高朋良友间,被簇拥着合照留影、也时不时对慕名而来的观展者额首致谢!这一刻,无数独自挥毫的日子,都凝结在这淡然的笑纹里。</p> <p class="ql-block"> 我曾多次有机会拜看林先生的画,也曾有机会亲见他挥笔着颜,可置身画展中,仍然被深深的震撼。当所有实体退位给了纯粹的色彩意志,色相的对抗就产生了能量的脉冲,鼓动心跳加速,挑逗血液澎湃,这是生命原始冲动力里的震颤,是生命的原色,是爱的纠缠博弈,是无声的赞美诗。使每位莅临这幅画的观众,都无法掩饰内心的反省与自塑,并与之共舞欢呼。</p> <p class="ql-block">我不懂画,就像我听不懂交响乐,搞不清那些炫技的手法。但我认为,好的作品一定会直达人心,拨动共鸣的和弦。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是我拜看林先生《溢色》画作系列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林先生的作品是色彩意志的表达,他将色归于意,形置于无,义从属心,他的笔触才能表达的那么无拘无束,捭阖天地,他的线条才能那么有力、健美,从不惺惺作态,他的色彩才能那么炙热,爆裂,高饱和的色温,像燃烧的火焰,舔舐着画面,诠释重力的消解。</p> <p class="ql-block"> 当然,林先生的《山水间》以最简洁的灰白色,表达了光影的褶皱,于跌宕起伏之间,奔放的笔触,细微的灰白递进交融,化作无数跳跃的精灵,它不再是山水具象的形体,而是山水交合的量子之舞,是大地母亲诠释的光谱,是生态的涅槃,是腾空而去的愉悦,是可上九天的豪情,凝聚看似无凭的山水,终于挣脱有形的枷锁,激情澎湃,纵横天下。</p> <p class="ql-block"> 在油彩与笔触的狂放间,林先生也有似如歌的行板作品,比如《水华》他将中国写意的水墨氤氲用婉转的笔触,将荷花的意境表达的如诗如仙,荷的纤柔摇曳,花的百转千回,细腻的抽象,如婴儿般的吮吸,在浓淡皆灵魂的基因里,完成吟唱的永恒。它不仅仅是中国画里常常传颂的主题,更是西方油画表达里值得伫立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拜见林先生的画展,总有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之感,吾乃画盲,却能流连其间,自得其乐,真的是林先生画之道也!</p> <p class="ql-block"> 林先生是我见到最朴实的画家,布衣短衫,平易近人,他把所有极致的审美都用在了他的画作里,他把自己灵魂的褶皱熨烫成一幅幅画、记得给永恒留一条门缝,创建属于他自己的视觉的真空,也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执着、博爱且对生命、自然、社会充满哲学关怀的写实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