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陵峡算起,经巫峡至瞿塘峡,全长为193公里,这是长江航运水路最为风光秀丽的江面段。当晨雾初开时,我们乘坐的游轮从秭归港码头解缆起航。船首犁开一川淡墨,一幅流动瑰丽的山水画卷徐徐铺展。目光所及依次是西陵峡、巫峡、瞿塘峡三个江峡,习称为三峡。<div> 三峡自古是文人墨客的必游和用墨之地。这里不能不提到我国古代一部地理名著《水经注》,为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郦道元所撰写,其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不妨引用网络原著译文,作为本篇游记的记叙导引。(原文附篇未)</div><div> 《三峡》写道:“【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div>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br>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br>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声凄凉得让人眼泪打湿衣裳。”】文章简洁精练,生动传神,或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或情随景迁,情景交融。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跃然纸上。<div> 今日,拦江筑坝,水位上升,平时已少见江礁急流了,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依旧如故。</div> 我们是在秭归港上的船。秭归港位于长江三峡大坝库容区的南岸、西陵峡东端的长江岸边。它与葛洲坝、西陵长江大桥、三峡大坝相距不远。这些重大工程项目,都是现代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惊世之作。 我们乘坐的世纪系列游轮属于豪华游轮,船上配有剧院,购物中心,儿童游乐室,健身房,书屋,ktv,麻将室,自助洗衣房等。船体4、5层甲板辟有大型露天观景平台。 身穿唐装的船上导游小伙,先将游客集中在影院内,作“长江三峡一日风情游”梗要说明,以及详细介绍船上可供游客选择的服务项目等事宜。 身着古装衣饰的服务小姐姐们,个个长相甜美,待客礼貌,真诚可亲。一日游的经历告诉我,游轮上果然环境舒适,服务优质。 船离码头即在西陵峡内航行。西陵峡东起宜昌市南津关,西至秭归县城西香溪口,全长约66公里。西陵峡地势复杂,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礁石林立、滩多水急、浪涛汹涌,行舟惊险而闻名。 如今,经多年综合治理,特别是葛洲坝、三峡大坝的修筑,使江面水位升高、暗礁险滩淹隐,水流已变得平缓。但峡江依然风光绮丽景观如旧。<div> 乘坐游轮凭栏远眺,奇险的景观与悠久的人文历史令人留连忘返。峡风阵阵,醉人心扉,好不惬意快活。</div> <p class="ql-block"> 西陵峡段地形最为复杂,峡中有峡,叫得上名的,如破水峡、兵书宝剑峡(米仓峡)、白狗峡、镇山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等,两岸还有许多著名的溪、泉、石、崖、洞等。这些佳景胜地在船客面前,往往稍纵即逝,只能神会而不能具领,似有不少遗憾。</p> 秭归还是屈原的故乡、汉代王昭君的故里。白居易、欧阳修、苏辙等历代众多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不少千古传颂的名篇诗赋。 秭归县西陵峡南岸,有一块布满裂缝的大山壁耸立大江边,这就是名闻遐迩的链子崖,又名白狗峡。立足崖上,西陵峡风光、高峡平湖胜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p class="ql-block"> 游轮途经秭归长江大桥,已驶离码头1小时20分了,逆水行舟已约30公里。</p> 大桥北岸就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故里,位于宜昌市兴山县,(西汉时归属南郡秭归州府管辖)图中即为兴山县宝坪村昭君塑像(宝坪村已改名昭君村)。村内展示着昭君遗址、遗迹和保存完好的古汉自然生态景观,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开发成AAA级旅游景区。 <p class="ql-block"> 游轮穿越秭归长江大桥,航经归州镇,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烈士夏明翰出生地,江边的建筑群落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夏明翰曾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12岁时随父母搬回湖南衡阳老家。</p><p class="ql-block"> 2009年被列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p> 归州镇也是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故里,这里有屈原的诞生地香炉坪,有许多关于屈原及其家族相关的古迹和传说。 经近3个小时航行,不经意中游轮已驶入长江三峡中的第二峡--巫峡。巫峡,东自湖北巴东县官渡口,西接四川巫山县城,全长约45公里。 巫峡的特点是青山不断,幽深奇秀。峡江两岸群峰如屏,峭壁险峰直刺云天;山崖古树青藤,飞瀑清泉,悬壁而泻。船行峡中,时而大山挡前,疑石塞无路;忽又觉峰回路转,云开山移别出天地,进入江峡宛如置身于一处仙境迷廊。 导游小哥正在向游客讲述“巫峡十二峰”和“三台八景”的奇闻异事。<br> 巫峡十二峰分列为江北六峰和江南六峰。尤以江北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一般游客对此很难予以辨别,似乎都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岭,大差不离。 但据导游介绍,巫峡名胜古迹众多。除有十二峰外,还有“三台”和“八景”。即三台为楚阳台、授书台、斩龙台;“八景”为宁河晚渡、青溪渔钓、阳台暮雨、南陵春晓、夕霞晚照、澄潭秋月、秀峰禅刹和女观贞石。另有陆游古洞、神女庙遗址,孔明石碑以及那悬崖绝壁上的夔巫栈道,川鄂边界边域溪及“楚蜀鸿沟”题刻,还有纤勒在江岸岩石上的累累绳痕等,无不充满诗情画意。历代文人墨客更是生花妙笔,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诗章歌赋。 游轮在快速穿过一处山岬时,看到岩岸上耸立着一座航标灯,上书有“孔明碑”三字甚为好奇。导游答疑后方知,崇山密林间确掩隐着三国时期,诸葛亮来此巡察留下的石崖题刻:“重崖迭嶂巫峡”,如今是巫峡中著名的古迹之一。 在巫峡北岸,在朝云峰、松峦峰之间有座山峰,峰顶内侧兀立着一个人形般的石柱,柱高6.4米,宛如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少女,故称神女峰。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作《九歌.山鬼》记叙了神女的故事。在当地还有许多有关神女峰的传说。 在飞凤峰近旁江边的一处崖洞里,有座神女庙。有记载称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水。水患消除后,毅然决定留在巫山,为江中行舟保平安,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奉祀。 据讲唐代刘禹锡曾在《巫山神女庙》中留有:“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的名作佳篇。神女庙已辟为旅游区,游客中心就建在江边码头上。 转过坳湾江边的石崖上刻有伟人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两句:“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古人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不懂诗不知其意,导游现场告诉我诗句的意思是:“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此行虽未看到“霞蔚奇幻”盛景,但扑实无华“云蒸激荡”却是真真切切地见到了。 已远远望见巴东县城及巴东长江大桥了,距巫峡口上游出口仅2.5公里。巴东县是长江入鄂的第一县,是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素有“楚渝咽喉、鄂西门户”之称。 巴东长江大桥是国道209线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也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连结两岸的重要通道。 日后我们由陆路从重庆奉节返回宜昌时,曾在巴东大桥北端的长城假日酒店入住过一宿,又在江边拍过几幅晨曦夜色景象照片。 在景观灯的映衬下巴东长江大桥显得更加伟岸、壮观,美轮美奂。 船过巫山县城后即驶入瞿塘峡。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东起重庆市巫山县的大溪镇,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长约8公里。夔门雄踞瞿塘峡西端,亦是长江由川入鄂的重要门户。 瞿塘峡以雄伟险峻著称,进入瞿塘峡段,两岸山体骤然收紧,上悬下削,如斧劈刀削一般。时又逢阴雨来临,江风骤增,舱面彩旗被吹得啪啪作响,放置的椅垫被大风刮得四处飞扬,着实让工作人员一阵手忙脚乱。 甲板上早已挤满了举着纸币的游人,对照着十元票面背景图,一阵疯狂拍摄。眼前夔门虽处阴雨天里,青灰色一片显神秘威严。“夔门双峰劈开云雾,巫峡一江激荡烟波。” 瞿塘峡端口处,两岸断崖绝壁,高出水面200多米,江宽不足百米,形如似闭似合的门户,故名夔门。 船至瞿塘峡口,一座玲珑古城--白帝城乍现眼前,红墙黛瓦,特像一轴青绿山水画盖上朱砂印。船上广播正讲到刘备托孤细节,诸葛亮的《出师表》。 游轮按预定时间,准点靠上奉节港码头,完成三峡单程航渡旅游活动,离船上岸,当晚入住奉节酒店。 翌日清晨,乘索道登顶奉节夔门之上赤甲山,海拔高度为1388米,是长江三峡地理地势最高处,故称三峡之巅。站在三峡之巅,南眺白盐山,西望白帝城,绵延10余公里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于2020年5月1日成功开园,2020年10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p class="ql-block"> 三峡之巅景区之名取自杜甫《夔州歌十绝句》“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登临此地,脚下群山连绵,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彩霞弥漫。凌空俯瞰,长江玉带,蜿蜒飘动。深切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世意境,一幅“悬、险、惊、奇”交错的山水画卷尽献眼前。</p> <p class="ql-block"> 长江三峡游览历程,让我深感自然的伟大和人类力量,目睹了自然对地貌雄浑塑造,让江峡河谷如此雄伟、峻险、奇妙。也感受到了人类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体会到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让我内心产生宁静和感悟。敬畏自然,珍惜当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古文【水经注】作者:南北朝·郦道元</p><p class="ql-block">《三峡》</p><p class="ql-block">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连,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p><p class="ql-block">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p><p class="ql-block">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p><p class="ql-block">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p>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