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郑萍同学在3月9日下午,怀着深深的敬意与牵挂,前往医院探望敬爱的林秀琴老师。</p> <p class="ql-block">从那天起,她便未曾再主动联系老师,唯恐打扰到老师的休养。然而,那一天去医院的路上,她接到了老师打来的许多电话,关切地询问她到了哪里,还需多久才能到达,甚至担心她会忘记病床号……当郑萍终于出现在老师病床前,一个多小时的陪伴中,老师思路依旧清晰,两人东拉西扯地聊了许多。老师的笑容始终洋溢在脸上,连一旁的护工都忍不住感叹:“老师今天真是高兴啊!”</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依然保持着对美的追求。窗外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她身上,她的脸色与精神状态都格外好,尤其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后,她明显胖了一些,脸上的肉肉更添了几分神采。郑萍细心地为老师梳理好头发,轻声说道:“老师,您真漂亮,我们来拍张照片吧!”老师欣然同意,留下了这个珍贵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老师对这张照片十分满意,让郑萍帮忙发给晓群,但郑萍笑着推辞:“我没有他的微信,还是您自己发给他吧!”老师说:“我身体好了,我儿子肯定最高兴。”郑萍心中感慨万千,回应道:“是啊,为了不让儿女为您担心,您一定要乖乖听医生和护士的话啊!”老师连连点头,像个可爱的老小孩儿般认真地承诺:“我会的,我一定记住听医生护士的话!”</p> <p class="ql-block">郑萍同学只要有空,便会不辞辛劳地前往医院悉心照料与陪伴林秀琴老师,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为恩师带去更多的帮助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张安宁先生同样以无微不至的关怀照料着岳母林秀琴老师,他最大的心愿便是老人能够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2014年,子女们为母亲林秀琴老师庆祝80寿辰,全家齐聚福州四海一家酒楼,留下了一张温馨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原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作为郭国道校长的学生,在林秀琴老师80寿辰仪式上发表致辞,深情回顾了老师教书育人的点滴,表达了对恩师的敬仰与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粉笔灰落尽,师恩如初。四十年光阴流转,那份跨越时空的师生情谊,如同春日暖阳般恒久而温暖。在那个拥抱的瞬间,所有的记忆与情感交织成一幅画卷,诉说着岁月长河中不变的感恩与敬意。</p> <p class="ql-block">佳节忆恩师</p><p class="ql-block">福建日报2002.9.4周三第12版</p><p class="ql-block">□黄瑞霖</p><p class="ql-block">教师节快到了,自然而然又想起从小学到大学的老师。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大,往日那灯下桌前、书里课外老师教诲我的情景,不但没有淡忘,反而愈加清晰,备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要记住,干什么都要打牢基础。”</p><p class="ql-block">记得我在闽侯六中上初二时,美术老师叫肖秉纯,刚从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肖老师上第一节美术课,要我们各自画一张自己想画的画,他挨个看学生画什么。在我桌旁,他站了许久。我专心画我的画:一塘池水,两只鸥鹭,几朵荷花……这是我从家里一本绣花范本上看到的,平日里爱涂鸦,已画过几次了。下课后,肖老师问我喜欢不喜欢学画画,我说喜欢。从那以后,我常到肖老师宿舍,看他作画,听他讲画,跟着学画石膏圆锥体、三面体、头像和茶杯、脸盆之类静物。肖老师对我的习作总是逐一认真评点。他常说:“要记住,干什么都要打牢基础,学画要反复练素描。”</p><p class="ql-block">我家住在闽江边,江流到这里冲刷出一个大湖。在上游不远处有一片绿洲,不下千亩,上面种满了油菜。每到春天,黄灿灿的一大片油菜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配上碧绿的江水,淡蓝的远山,浮动的白云,宛如一幅色彩鲜明的风景画。我早就想把它画下来。星期天一早,我带上水彩画具,对着千亩油菜画了一整天。第二天,我兴冲冲地带上水彩写生给肖老师,他接过看了一眼,就放在一边,对我说:“要记住,学画和小孩学走路一样,要一步一步来,不要太早画这么复杂的景物。”</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随肖老师到野外写生。画的是江边路旁一棵百年古榕。榕树主干向江心弯曲伸延,像一条矫健的苍龙横空欲飞。我看到肖老师画纸上榕树枝繁叶茂,疏密有致,苍劲的树干,凹凸相间,黑白交错,色调丰富,形象生动。而我所画榕树,树叶平板,树干重叠,模糊一片。肖老师把我的画拿去,在有的地方用炭笔加黑,有的地方用橡皮擦亮,画面一下子变得形体清晰,前后有序。我看看画纸,望望榕树。那天多云,没有强烈的阳光,眼前实景并没有如此明显的明暗变化。肖老师似乎看出我的疑惑,一边修改一边说:“要记住,艺术来自生活,但艺术不是照搬生活,哪怕写生,也要有所取舍,有所提高。”以后我才逐渐明白,肖老师这些话,不仅讲创作的真谛,也传递着为人、做事的哲理。</p><p class="ql-block">“我要你多念书,上好的大学,是希望你将来</p><p class="ql-block">为国家、人民多做些工作。”</p><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初三下学期,快毕业了。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是报考什么学校。不少同学和我一样,家境贫寒,想读中专,这样既省学费,又早工作。一天,班主任告诉我,武汉通讯兵学院来校招两名学员,这是一所军事院校,学校决定保送我和另一名同学去。名单已经报上去了。听到这消息,父母高兴自不待说,同学们也来祝贺。我是学校德、智、体“三丰收标兵”,大家都觉得录取没问题。那几天我也兴奋得哼起了小调。要知道,进了这所学院,读书不花一分钱不说,出来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过了十来天,班主任把我叫去,惋惜地对我说:“因为你舅舅、姨姨在海外,军事院校不能收……”我脑子“嗡”地一下,泪水禁不住流下来,班主任还说了什么,我一句话也没听进去。</p><p class="ql-block">我很难过。一天午饭后,肖老师叫我一起到校园外防洪堤斜坡草地上坐下,问我:“听说你进不了军校,很难过?”我点点头。“我建议你报考福建师范学院美术专业,进师院费用统统由国家负担。你有现在这样的画画基础,这两三个月再加紧练习,录取应该没问题。”我早就想过报考师院美术专业,只怕考不上。经肖老师这么一说,充满了信心。从这一天开始,我每天都抽空画素描,练水彩。</p><p class="ql-block">一天下午,班长通知我,郭校长要我马上到他办公室。我一听就想,糟了,肯定要挨批了。前天晚上在宿舍画画换灯泡时,不小心造成短路,导致全校一片漆黑。今天早操集合时,郭校长严厉地批评了这件事,只是没有点名。</p><p class="ql-block">对郭校长,我们又敬又怕。敬的是,郭校长敢抓敢管敢讲真话。郭校长叫郭国道,调到闽侯六中才两年,虽是主持工作的副校长,但把全校教学、生活抓得井井有条。同学们尤其佩服他敢讲真话。有一次上政治课讲到实事求是,郭校长大声说:“同学们,你们都生活在农村,一亩水稻能产一万斤吗?现有上升到3万斤了,可能吗?一万斤谷子倒在一亩地里要堆多厚呀。”我们听了,都觉得特别痛快,因为校长说出了大家想说又不敢说的话。那时节,报纸天天刊载全国各地“放卫星”的新闻,水稻亩产升至十万斤了!鬼才相信呢!我们真为郭校长捏一把汗,当时讲这话是要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或反革命分子的。下课了,班长要大家到外面千万不能去传校长说过亩产这些话。不久批斗了一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没有郭校长。同学们保住了这个秘密。大概是那年月政治运动多,小孩懂事早,初中生就懂得保护自己敬爱的老师了。</p><p class="ql-block">同学们怕郭校长,是因为他批评人不留情面,而且整天脸绷得紧紧的,没见笑过。我和许多同学一样,对郭校长敬而远之。现在躲不了,只好硬着头皮,进了他的办公室。</p><p class="ql-block">郭校长正埋头批改作业,见我进来,抬头问道:“听说你要报考师院美术专业,是吗?我一听,紧张的神经放松了一半,心想,不像是针对停电事故,连忙回答“是”。他又问为什么?我说,我爱好美术,更主要是家庭困难,奶奶有病在床,父亲工资低,母亲种田,两个弟弟要念书,我是大儿子,不能再花父母的钱。郭校长听后一边叫我坐下,一边说:“我了解了你的学习情况,同你班主任商量过了,你应该报考闽侯一中,将来争取上北大、清华这样的重点大学。至于家庭困难问题,学校有助学金,克服几年就过去了。”</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也想上名牌大学,只是不忍心加重父母负担。再说,不考美术专业,也对不起肖老师。我对校长说,我父亲希望我读中专或师院,肖老师希望我考美术专业。郭校长语重心长地说,我要你多念书,上好的大学,是希望你将来为国家、人民多做些工作。你就听我这一次吧。你告诉我家庭住址,你父亲和肖老师那儿我去做说服工作。</p><p class="ql-block">星期天回家,父亲告诉我,郭校长来过了,他说得有理,你就听他的吧。星期一回到学校,中午,肖老师又约我到堤坡草地上坐,我望着江上点点白帆,思绪纷乱。肖老师先开口,他说,你就按郭校长意见报考闽侯一中吧。但是,希望你不要把画画丢了。不管将来干什么工作,懂些绘画总有好处。后来才知道,为这事郭校长曾三次找肖老师做工作。可能是出于对自己专业的偏爱与执著吧,肖老师一开始就和郭校长顶起来。经校长再三解释,肖老师才同意的。</p><p class="ql-block"> “看到学生成长起来了,我感到非常满足。”</p><p class="ql-block">我如愿考进了闽侯一中,以后又上了北京大学。在闽一中期间,因为郭校长特地写了信,说明我家庭困难,高中阶段我得以免交学费。在大学靠享受一个月17.5元的助学金完成了五年学业。在高中,我参加了学校美术兴趣小组,学速写。在美术老师陈渭水的精心辅导下,这个十多人的小组,后来居然出了两三位小有名气的画家。到大学后,怕学习跟不上,没有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画笔一放,就是二十多年。现在回想起来,后悔莫及,也愧对肖老师。更使我感到内疚的是,离开闽侯六中后,再没有去看望郭校长、肖老师。在“文革”那段蹉跎岁月里,得知两位老师受到冲击和迫害,也只能在北京遥祝他们康健平安。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在外省,天南地北,和郭校长、肖老师联系不上。待我调回福建工作,打听到他们情况时,郭校长已离休,肖老师已调往省画院工作了。</p><p class="ql-block">为了看望肖老师,我又拿起释手多年的画笔。我知道,肖老师最想看到的是他的学生在画画方面的长进。画了两年,我带上两张自认为拿得出手的钢笔速写去见肖老师。近三十年后再相见,肖老师已头发花白,但依然精神矍铄。我不好意思地把两张画给他看。肖老师看得很认真,还连声说线条很好,有进步。我心里明白,这是肖老师对我的鼓励。肖老师也把他近年作品摆出来让我参观。望着面前十几张全是清一色整张画纸大的钢笔素描,我大开眼界。这二三十年来,不管在京城还是在省城,全国、全省的美展和商店的美术作品我看过不少,还从来没见过这等水平的钢笔画。我打从心里发出由衷的赞叹!我问肖老师,为何不出画册,也不办个画展?他平静地说,好的还不多,再积累一段吧。</p><p class="ql-block">我到郭校长家,校长和他的老伴——也是我的老师,笑哈哈地迎了出来。校长七十多岁了,满头银丝,身体依然健康。与过去不同的是,脸上堆满笑容。校长在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念书时,投身革命,于1949年6月参加华东随军南下服务团到福建工作。参加过土改、剿匪。1952年后到学校担任领导兼教政治课,为国家培养人才费尽心血。尽管他业绩显著,但由于出身地主家庭,一生坎坷,很晚才入党,到离休时只是处级干部。可郭校长对此无怨无悔。他说,看到学生成长起来了,我感到非常满足。如果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十年浩劫,浪费了一生中的黄金年段,不能为国家多培养一些人才。也许是为了补回这一段损失吧,“文革”后郭校长拼命工作,离休后还担任离退休职工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他觉得,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应该把余热都发挥出来,为人民多做一些工作。“成才因母校雨露,立身仰良师教诲”。原闽侯一中百年校庆时,我恭恭敬敬地撰写了这一条幅送上。我以亲身体验,表达对我学习生活过的母校的深深眷恋,对许多像郭校长、肖老师这样教我以德,导我以才的良师的无限感激,对广大辛勤园丁的诚挚敬意。往事如烟,恩师难忘。在他们面前,我永远是一名学生。</p> <p class="ql-block">今日忆往日,已是葱葱那年</p> <p class="ql-block"> 我们 84 届初二这一班,是秀琴老师带的最后一届中学生了。初二(1983 年)那年,老师随先生——那时任闽侯一中校长的郭国道老师——调往省电大工作。我们这群半大孩子,懵懂无知,又兼那时通讯不便,竟就此与老师断了联系。然而每次同学聚会,总有人提起她,提起这位如慈母般的老师。直到吴争光同学重新联络上她,这段中断了三十三年的师生缘才得以续上。我至今记得,当我拨通那个电话,自报家门说是她的学生郑萍时,心中忐忑,生怕被当作电话诈骗之徒。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温和如初,竟没有丝毫犹疑。那一刻,三十余年的光阴仿佛被压缩成薄薄一片,我分明又成了那个坐在教室前排,仰望着讲台上优雅身影的少年。二〇一六年九月三日,是个值得记念的日子,我也把它记录在了朋友圈。那天,我和吴争光、朱志军、林学虎、林松波、张厚清、陈亚农、吴其藩等 8 位同学,终于又见到了秀琴老师。远远地,她娇小的身影从小区的小桥那头健步走来。我眼眶一热— —老师依然那么美丽、优雅,仿佛岁月对她格外宽容。她向我们走来的姿态,与记忆中她步入教室的模样重叠在一起,恍如昨日。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讲述着老师当年对他们的关怀。这些细节,在多年的聚会中竟是第一次听闻。原来每个人心中都珍藏着老师给予的温暖,只是平日里深藏不露,如同河床下的暗流,静默却从未干涸。听着这些故事,我才惊觉,当年我们这些少小离家的住校生,能遇上秀琴老师这样的班主任,是何等幸运。于我而言,最难忘的是老师上课时的风采。她指尖扫过一幅幅地理挂图的姿态,她讲解山川河流时的神采,无不令我心驰神往。正是她,在我心中播下了热爱地理的种子。后来我选择文科,地理成了我最喜爱也最擅长的科目——这还得感谢高中时又遇到了一位与秀琴老师同样优雅知性的地理女老师。想来,这大约就是所谓的"薪火相传"罢。那年见到老师时,她已八十二岁高龄,却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自豪地告诉我们她每日还如上班一般研究股市行情。这般精神头,令我们这些未及半百却已常觉疲惫的学生自愧不如。老师家的客厅墙上,挂着我们闽侯一中优秀学长、郭校长得意门生的黄瑞霖老先生题的字"仁者寿",想来老师的长寿,正是她一生仁爱育人的福报。今日忆往日,那些青葱岁月已如烟似梦;他日忆今日,此刻的欢聚也终将成为记忆中的匆匆那年。唯有师生情谊,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我们这些学生,如今虽已年近退休,但在老师面前,永远都是当年那群仰望着她的少年。谨以此文献给敬爱的林秀琴老师,祝老师母亲节快乐!愿老师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永远的学生:郑萍写于 2025 年 5 月 11 日</p> <p class="ql-block">图 1 后排左起:吴争光、林松波、林学虎、张厚清、陈亚农、郑萍、朱志军、吴其藩</p> <p class="ql-block">图 2 前排左起:林松波、林学虎、秀琴老师、朱志军、张厚清、陈亚农后排左起:吴其藩、吴争光</p> <p class="ql-block">图 3 左起:郑萍、吴其藩、林学虎、秀琴老师、朱志军、张厚清、陈亚农、吴争光</p> <p class="ql-block">张安宁供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