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丁淼</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71534364</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慑于“高反”,视西藏高不可攀而不敢踏足,但甘南却犹在咫尺,同样拥有绝美风光等待你我去探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列车抵达天水站已是正午时分(12:30分),出站后登上大巴便直奔本次甘南行的第一个景点—麦积山。</p> <p class="ql-block"> 到达时,天空阴沉,湿漉漉的空气裹挟着植被的清香,让人感觉游走在世外仙境。好在景区游人不多,让这林间山水透着难得的静谧,不远处一座形似麦垛的孤峰傲然挺立,好似天神遗留在人间的一方玉璧。</p> <p class="ql-block"> 走在林荫山道上,正南和正东两个方向是观看麦积山的最佳位置,能清晰地看见攀援栈道、千眼洞窟和立山大佛。从两个方向看麦积山,不仅没有“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反而是一模一样,如果硬要说有不同之处,那便是在正东处能看到麦积山北向长满树木的缓坡,而其它三面均为壁立千仞的悬崖峭壁。</p> <p class="ql-block"> 峭壁略显浅红色的砂岩与周围丛绿形成鲜明的反差,近前用手触摸,岩面粗糙,沙砾坚硬;仰头上视峭壁,垂直倒挂,使人为之目眩,有种望而却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大小窟龛全都凿刻在陡立峭壁之上,位处壁崖中下层,离地距高几十米。窟龛高低错落,大小不等,深浅有别;密集处的窟龛像蜂窝一样洞洞相连,层层对接。</p> <p class="ql-block"> 若要逐龛观看,就得凭借天梯般的栈道从最底层渐次攀援而上。</p> <p class="ql-block"> 石窟佛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而内部结构即佛身骨架全都采用木条搭建,依托大小粗细不等的木条设计出原初框架,或坐或立,或高或矮,举手投足,佛像骨身成型后才能裹泥,泥胚的所有重量落在嵌入崖石内的几根方木上,这就需要更为粗壮一些的方木,一端支撑泥塑佛像,另一端植入坚硬崖石内承重,植入岩层的深度肯定与佛像的重量有关。</p><p class="ql-block"> 至于塑形造像、神气形态、彩身摹绘,这种精雕细琢的活儿,更显露出古代工匠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才能。</p> <p class="ql-block">我真实地从这里走过,即使留不下一个脚印,我的灵魂也曾与古人碰撞过。</p> <p class="ql-block">多少人,多少汗水多少鲜血,多少岁月才修葺出这千佛万祖。后人,只有用尽所有的力气,小心翼翼地爱护你。</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风雨雕刻的艺术殿堂,云雾缭绕间尽显佛国庄严。</p> <p class="ql-block"> 精心塑造的佛像在麦积山有近4000件,这些造型各异,大小不等,神态服饰迥同的佛像,自北魏开窟建造,历经隋唐至明清十多个朝代,代代修葺弥新,至今尚能保存完好,实属不易。其中第13窟凿出高17米,宽18米的空间,建造了一佛二菩萨的高崖浮雕石胎泥塑,主尊为我们熟知的阿弥陀佛,佛面圆润饱满,弯眉长目,鼻高口阔,袒胸鼓腹,端坐于莲花之上,一副庄严而又慈祥的神态,仿佛在时时刻刻注视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便是麦积山有名的“东崖大佛”。</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中同样有壁画。壁画以绘为主,主要分布在窟顶和四壁。壁画手法精湛,构图古朴,风格有别。既有秀骨清像,又有方圆厚实;既有凌空悬浮,又有平面构图,风格和特点兼具朝代特征。图案有飞天莲花装饰图,人物建筑画,大型佛本身故事画。</p><p class="ql-block"> 其中127窟的《西方净土变》一画,以人物和建筑众多出名。壁画篇幅巨大,气势恢宏,被考证为中国石窟中已知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净土变。麦积山壁画构图严谨,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部分壁画年代早,原饰绚烂彩粉基本脱落殆尽,但构图线条致密均匀,图案纹理脉络清晰。壁画是按面积计算的,麦积山石窟壁画竟也达到了近千平米,实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国家5A级景区。和其它三大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相比,麦积山石窟略显低调小众,但来到这里,总算完成了我集齐打卡四大石窟的夙愿。相比莫高窟的种种不能拍照,这里倒是可以随便拍,但部分窟龛只能隔窗相望,我认为保护历史是对历史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参观游览两个多小时,查看了部分窟龛的年代记载,背景简介,对麦积山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复归到山脚下,抬头仰望,只见栈道上游览的人流攀援在半空中上上下下,笼罩在山顶的乌云沉积不动,我这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确实是在爬险道,走钢丝,贴着石壁提着心走过来的。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惊心动魄,站在山底还是腿脚发软心里发麻。</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我在想,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北魏时代,能在岩石崖壁上钻孔开眼,能在立体悬空中施工作业,能塑造彩绘出如此精湛的石窟文化,不能不让人感慨当时建筑技术与手段的独特和高超,建造艺术与形式的精湛和完美。若进一步揣想,要建成如此浩大艰巨的工程,要投入多少人工和时间呢?又是什么力量和动力促使着工匠们投入毕生的精力,专注这种寂寞而又枯燥的工作呢?我不知道他们爬在陡峭的绝壁上终其一生里孤独和寂寞过没有?但我相信,这里面有生活的延续,时代的需要,让他们终其一生。但更让我相信的是一种信仰的力量,传统的沿袭,使命的担当支撑着他们敬业一生。</p> <p class="ql-block"> 然而,所有的塑像都有名有源,而工匠们就有名难寻了。殊不知,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工匠,民间艺人,普通的劳动人民,在无欲无求中记载了历史变迁,传承了中华文化,启迪了后人思想。</p> <p class="ql-block"> 来一趟天水,知道了人文始祖伏羲,千年古刹南郭寺,麦积山石窟。都是古迹,全是历史,更是文化!或许这就是我此次甘南行亲临麦积山的最大收获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