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书法展览沦为“丑书展销会”,王祥之老师痛批当今书坛怪状背后是集体的堕落

阿邦

<p class="ql-block">面对书法展览沦为“丑书展销会”,王祥之老师痛批当今书坛怪状背后是集体的堕落</p><p class="ql-block">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长河中,汉字始终是文明传承的脊梁。从甲骨文的古朴、篆书的庄重,隶书的潇洒,到楷书的规整、行书的飘逸,每一种字体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民族的审美与精神。而如今,某些所谓的“书法家”却打着“创新”旗号,将书法艺术拖入泥潭,用扭曲的线条、狂乱的墨迹制造出令人作呕的“丑书”“吼书”,这哪里是艺术创作?分明是文化流氓对汉字的凌迟!流氓不可怕,就怕他们搞文化!</p><p class="ql-block">这些丑书乱象的始作俑者,以怪诞的肢体表演为噱头,或嘶吼着在宣纸上泼墨,或倒立着肆意挥洒,美其名曰“释放艺术灵魂”。可撕开这层华丽包装,内里不过是投机者的哗众取宠。他们连汉字的基本结构都一知半解,却妄图用混乱的线条掩盖基本功的缺失,用“艺术创新”的口号粉饰自身的浅薄。这种行径,与江湖术士用花架子骗人钱财有何区别?更可笑的是,部分人还妄图用“看不懂才是艺术”的歪理,为自己的胡作非为开脱,这不是皇帝的新衣又是什么?</p><p class="ql-block">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本该作为书法艺术守护者的书协,如今却成了丑书的“展销平台”。翻开近期各大书协举办的展览名录,展厅中充斥着东倒西歪的“墨团”、不知所云的“涂鸦”,那些被奉为“佳作”的作品,连小学生都能指出结构错误,却堂而皇之地占据着展览的核心位置。更荒诞的是,不少书协领导亲自站台,对这些丑书作品点头称赞、鼓掌叫好,正如王祥之老师怒斥的那般——这哪里是艺术鉴赏,分明是一群人围着“臭脚”集体狂欢!他们用所谓的“专业身份”为丑书背书,用展览资源为乱象撑腰,将书法殿堂变成了利益输送的名利场。</p><p class="ql-block">丑书之害,甚于洪水猛兽。对个人而言,沉迷于这种扭曲的“创作”,不仅难以提升审美与修养,反而会在自我麻痹中逐渐丧失对美的感知能力,甚至可能引发心理的扭曲。从生理角度看,那些夸张怪异的书写姿势,看似豪迈,实则违背人体工学,长期如此,身体又怎能不出现问题?而对社会来说,丑书严重误导了大众对书法艺术的认知,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恶劣。当孩子们在学习书法时,看到的不是端庄大气的楷书,不是行云流水的行书,而是这些混乱不堪的丑书,他们对书法的理解必然被扭曲,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将面临断裂的危机。这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亵渎,更是对民族文化根基的侵蚀!教员当年曾经说过,艺术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王老师也说,他们这部分人都很坏,忽悠人就是造孽!</p><p class="ql-block">反观历经岁月沉淀的官阁体、楷书等真书,一笔一划皆有法度,一横一竖尽显风骨。古人科举皆写工整的真书,并非是对个性的束缚,而是在书写过程中,培养严谨认真的态度、沉稳平和的性格。书写真书时,需要全神贯注、心平气和,在运笔的过程中,个人的修养与气质也在悄然提升。它就像一位无声的导师,教会人们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这才是书法艺术真正的价值所在!</p><p class="ql-block">王祥之老师痛批丑书乱象,可谓振聋发聩。他所创的祥隶,继承传统又不失创新,既有隶书的古朴典雅,又融入现代审美,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祥隶的每一笔都蕴含着对汉字的敬畏,每一字都彰显着文化的底蕴。学习祥隶,不仅能让我们领略书法艺术的魅力,更能在书写中修身养性,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p><p class="ql-block">在此,呼吁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的有志之士,擦亮双眼,远离丑书的喧嚣,一同投身到祥隶等优秀书法艺术的学习中。让我们用端正的笔墨,书写出堂堂正正的中国字,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正气,让那些在书坛兴风作浪的丑书小丑们,在历史的审判台前无处遁形!</p><p class="ql-block">2025.5.15古北海散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