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淡泊明志</p>
<p class="ql-block">美篇号:48788171</p> <p class="ql-block"> 到汉中探寻汉朝遗址,拜将坛是必须要去的地方。位于汉中城南的拜将坛,相传建于公元前206年,是汉王刘邦为拜韩信大将而筑。</p><p class="ql-block"> 乘车抵达拜将坛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上舒同题写的“拜将坛”三个大字,金光熠熠,气势非凡。小时候,我看过连环画:在群雄逐鹿的乱世,刘邦初入汉中,虽心怀壮志,却因人才匮乏而难以施展抱负。幸得萧何慧眼识珠,力荐韩信为将。为了彰显诚意,刘邦斋戒三日,设坛拜将,将军事大权交付于韩信。这一仪式,不仅是对韩信个人才能的认可,更是刘邦战略决策的重要转折点。自此,韩信从默默无闻的小卒一跃成为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北出汉中,定三秦,百战百胜,仅用四年便辅佐刘邦统一全国,成就帝业,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被誉为“兵仙神帅”。</p> <p class="ql-block"> 今日亲临连环画中的拜将坛,心情还是蛮激动的。踏入大门远远望去,前方的拜将坛由南北两个3米高的夯土土坛组成,气势恢宏。</p><p class="ql-block"> 南坛前矗立着两尊石像,东侧是韩信,他高大魁梧,手持宝剑,眼神坚毅,仿佛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西侧是萧何,儒雅沉稳,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尽显识人之明与伯乐之风。石像后方,古朴厚重的拜将坛遗址静静伫立,夯土层层叠叠,虽历经风雨侵蚀,仍透出庄严肃穆的气势。坛上草木葱茏,野花点缀其间,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丝生机与灵动。沿着石阶拾级而上,站在坛顶,极目远眺,汉中城的现代风貌与千年历史的沧桑感在此交融,让人不禁思绪万千,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旌旗招展、金鼓齐鸣的拜将盛况。</p> <p class="ql-block"> 北坛与南坛遥相呼应,如今已改建为陈列室,室内珍藏着大量与楚汉相争及汉中历史相关的文物和史料。一件件青铜器、陶器、兵器等文物,承载着岁月的记忆。锈迹斑斑的青铜剑,仿佛诉说着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古朴的陶器,则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墙上的图文展板,详细介绍了拜将坛的历史渊源、韩信的生平事迹以及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通过这些珍贵的资料,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 拜将坛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择贤任能、用人不疑”的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人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拜将坛的故事启示着人们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与支持,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p><p class="ql-block"> 此外,拜将坛还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凭吊怀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将军坛上拜,客路斗边行”“韩信将兵谁能用,汉王开国此分坛”等诗句,抒发了人们对韩信的敬仰和对历史兴衰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如今,拜将坛已成为汉中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内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环境清幽雅致。每逢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人们或驻足欣赏古建筑的魅力,或聆听导游讲述历史故事,或在石像前拍照留念。这里不仅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的窗口,更是感受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拜将坛,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是楚汉风云的见证者,是人才传奇的承载者,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站在拜将坛前,触摸着历史的痕迹,感受着古人的智慧与豪情,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历史的厚重,更能从中汲取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