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缘 四

林 柯

<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到毛乌素沙漠,是在一个晚上,下午我们得到了工作任务,立即动身赶往工作地。那是一个冬天,我记得车子还没有出高速时,天已经黑了。</p><p class="ql-block"> 下高速后,车子在路况不好的乡道上颠簸不停。借着对面来车的灯光,依稀能看见两边无尽的树林,走了一个多小时,依然没有尽头。借着月光,能看见四周起起伏伏的沙漠,稀稀疏疏的长着一片一片的植被。月亮在我的头顶,我走它也走,一路追随着车子,和我们做伴。</p><p class="ql-block"> 在陕西和内蒙古的交界处,车子拐过一座人工石桥,我看见路边有几间简易房,停着几两汽车。我们出去的时候,没有过问。在我们返回来时,执勤的民警挡住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正是疫情最严峻阶段,开始的时候,我们向工作人员解释,说几个小时前才刚刚从这里出去,处理完故障没有停留就回来了。工作人员不答应,要求去做核酸检验。再三的解释也不行,我们做完后,出来了,准备走时,那个工作人员过来说,刚才请示一下上级,像我们这种情况,可以不做。我们要上车时,他又在后边说“下次这种情况,提前说明......”。</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们去乌审旗,当天下午天气晴朗,我们顺利处理完故障。第二天早上,外边已经一片雪白。原来一夜的大雪覆盖了整个毛乌素。我们返回的时候,汽车在冰雪覆盖的乡道上行驶,北风呼啸,刺骨的寒冷使得车内也冻脚。司机小心翼翼地驾驶着,四野一片雪白,耀眼的阳光照耀着天地。我们在牧人的院子旁,在一个个牧场边,一片片农田的乡野间,汽车像头老牛,缓慢爬行在莽莽的雪原上。随着汽车在路上时不时一个侧滑,我们的心也跟着一颤一颤的。上坡时,迎着太阳,司机的眼前一片模糊,带着墨镜,眯缝着眼睛,艰难辨认着道路。经历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国道,大家的心这才松弛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还是在疫情期间,我们要去内蒙古。早晨出发前专门做了核酸检测,想着路上就不用做了。结果在本地上高速时,工作人员说,上高速要现场做,又做了一次。到了出高速时,工作人员说前面的做了不算,必须在这里核酸检测。到了陕蒙交界处,又被拦了下来,说入境必须做,而且是喉咙和鼻子都要做,解释了半天,不行,只好又做了一遍。路上大家开玩笑,说出来了不到半天时间,核酸检测做了五次。</p><p class="ql-block"> 春天的时候,疫情稍微好了一点,我们去靖边。到了工作地点,却发现汽车无法到跟前。我们要去的地方,道路都被沙土封堵。不得已,只得步行前去。</p><p class="ql-block"> 去乌审旗时,我们去工作地点,发现汽车经常走的那段路也被封了。和工作人员联系,说后边还有一条路,我们便绕道而行,到了地方,才发现这里封堵的更厉害,连柏油路都下不去,实在无法,只得返回到原来的路上,下车步行而去。</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受毛乌素春天的时候,我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到一个新的岗位上工作。按说新岗位比原来的更好,工作轻松,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来到了神木,住在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一个集镇上,在一个酒店里。当时正是三月份,西安早已遍地花开,春意盎然,但毛乌素沙漠里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p><p class="ql-block"> 我每天徘徊在那段终点很快就会到来的路上,看着沙漠里荒凉的景致。寒冷的冬天,在这里还没有退去,早晨起来,可以看见地里的枯草上一层细细的白霜,地面上一片一片的,风顺着衣服的缝隙钻了进来,寒冷便传遍了整个身体。</p><p class="ql-block"> 我一天天在这条路上走过,看着胡杨树在风中摇头晃脑,呜呜的风声从远处呼啸而来。我无聊地看着路下边的几户牧人的院子,看着他们的羊圈,看着输电杆电线上栖息地斑鸠,看着羊圈栅栏上的喜鹊。听一群麻雀在榆树上叽叽喳喳,争吵不休。无边无际的沙漠在眼前,波澜起伏,绵延而去。一个个蒙古包,一户户庭院掩映在胡杨树、红柳、断头柳和沙棘之后。感慨无边的我,浮想着远古时代的草原,浮想着沙漠的形成,浮想着这里生生不息的生命,写下了《沙漠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在这无所事事的几个月里,我躺在酒店的床上,阅读了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这篇文章,讲述了路遥的力作《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历程,里边的大部分章节,我是流着眼泪读完的。我欣喜的发现,路遥《平凡的世界》这篇文章的开始,是在毛乌素沙漠里,他从这里开始了农村生活的体验。而我的写作,也是从毛乌素沙漠里开始。有这个想法时,我正坐在汽车里,颠簸在毛乌素沙漠里的公路上。</p><p class="ql-block"> 看了《早晨从中午开始》,我折服于路遥为了文学的发展,犹如投火的飞蛾,如慷慨赴难的勇士。不惜生命的勇气,这不亚于董存瑞炸碉堡,不亚于黄继光用胸口堵枪眼。我觉得这一切,我是做不到的,单就这一点,路遥,就值得我永远的仰望。路遥是伟大的,他是文学的先锋,是文学的英雄,是我心目中的圣者。上个世纪的中国的文坛,路遥之后,再无路遥。</p><p class="ql-block"> 路遥关于《平凡的世界》的写作,是为了自己的文学信仰,所进行的史诗般的远征,他苦行僧般的写作历程,也无情耗尽了他年轻的生命。当他在甘泉县招待所里完成了最后一章 ,完成了全书。那时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宛如一个垂暮老人,他一脚踢上卫生间的门,再也忍不住哭泣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它给了我们一部《平凡的世界》,却带走了年轻的路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