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马由缰之二十一 访彭家围子

闲云野鹤

彭德怀故居小院门 2025年4月9日8:00,我离开花明楼,一路向南,前往彭家围子。低矮的山岗、成片的稻田、竹林掩映的农户一一闪过,当年闹秋收起义的地方如今宁静安详、生机勃勃。我打开车载音响,“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农友乡亲心里亮,隔山隔水永相望……”压抑、悲愤的歌声响起,我跟着熟悉的旋律轻哼,那是电影《怒潮》插曲《送别》。 彭德怀故居 《怒潮》讲的是1927年5月21日湖南“马日事变”后,电影主人公之一引导支持农协主席发动、组织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如火如荼中,却被中央特派员撤职,队伍解散。后主人公牺牲,农协主席重组队伍坚持斗争最后上了井冈山的故事。当年拷贝很金贵且少,电影上映半年后才传到万县市。学校组织观看后,老师们大纸誊抄歌谱挂在办公室,弹着风琴学唱。我正上小学四年级,跟在一旁学。意外收获是我由此学会识简谱。 堂屋及神龛 彭德怀1959年被撤销军队职务,1962年再被撤掉中央政治局委员。《怒潮》1963年12月上映,展现的是农民运动。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是旧军队的脱变,与《怒潮》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文革中,《怒潮》被定性为为彭德怀鸣冤叫屈、翻案,遭到封禁。 彭德怀回乡时的卧室 我9:15便到了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出生在这里。据《彭德怀自述》载:“8岁时,母死父病,家贫如洗。几间茅屋作抵押,留下两间栖身。晴天可遮太阳,下雨室内室外一样。”彭德怀1916年入湘军,任营长时将积蓄400大洋给胞弟,团经会瞒着彭德怀给他二弟400元,共800元,在原房屋旁建起瓦房12间,占地400平方米,三兄弟共有,取名“三华堂”。彭德怀亲撰门联“为善最乐,见恶必除。”平江起义后,故居遭破坏,两个弟弟相继被害,留下8个侄男侄女。1949年,彭德怀拒绝当地政府修复,并改门联为“吊民伐罪,继往开来”,横批“为人民服务”。可惜,故居现在不见此联。 回乡接待群众的西横堂屋 彭德怀故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家小院,院门窄小。在我见过的元帅故居中,他家仅仅比贺龙那三间独立的板壁房强。院门上悬挂着邓小平题写的“彭德怀同志故居”匾额。我去时已经有游客在内,于是先在黄泥小院门口请人拍全身照,还特意扣紧迷彩服以表敬意。 见群众的后堂屋 我生长在“臭老九”家庭,适军年纪正值文革中期,头都抬不起,自然当不了兵。我向往军旅生涯,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不枉男儿一场。军史战史我都感兴趣,闲聊中能随口讲一些相关情况,朋友同事都说我比当兵的还当兵的。比如,我国三个重装集团军之一、几经军改组合而成的第82集团军追根索源就是朝鲜战场上松骨峰阻击战被誉为“万岁军”的原第38军,之前是东北野战军三大主力之一的一纵,其前身可追朔到1928年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后成立的红五军第十三师。平江起义前是湘军第五师第一团,彭德怀就是团长。 彭德怀回乡与干部群众的合影 湖南民居模式都差不多,彭德怀家正门檐廊也有两根柱子支撑着。白墙上有金字“彭德怀同志故居”,堂屋门右边悬挂着国务院2001年6月发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德怀故居”牌匾。整栋房屋呈凹型,正房一字排开,两边向前延伸。堂屋神龛位置供着“天地国亲师”牌位。牌位旁上联“蔬食勿忘天地德”,下联“布衣常念祖宗恩。”真是淳朴、善良的农户人家。堂屋两边通向卧室、厨房、柴房、猪圈。房前屋后大树、竹林枝繁叶茂,就一普通的湖南农家。 <p class="ql-block">彭德怀与原配刘细妹</p> 我依次参观每间房屋,房内陈设家什都很陈旧。文字介绍,他家的八仙桌、太师椅、雕花床等都是土改时分的胜利果实。故居右后门墙上写着他的弟弟共产党员“彭荣华牺牲处”。彭德怀的侄女、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彭钢就是彭荣华烈士的女儿。1958年12月和1961年11月,彭德怀两次回彭家围子居住过一个多月,接待干部群众2000多人,写出四个调查报告。 存列在纪念馆的元帅服 1958年12月,彭德怀写信向中央反映自己对大跃进的看法。1959年7月和8月,庐山会议认为彭德怀的信表现出“资产阶级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纲领”。开展了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会后,他被撤销军队职务,仍保留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国庆前夕,彭德怀搬出中南海。1962年,被撤销政治局委员职务。1965年11月,赴任西南三线建设第三副总指挥(总指挥是李井泉,副总指挥程子华、闫秀峰),受到很多限制,发挥作用有限。文革受到残酷迫害,那张老态龙钟、反剪双臂、胸挂“三反分子彭德怀”牌子遭批斗的照片看了使人难过。1974年逝于北京,享年76岁。谁能想到,1928年12月率军上井冈山、红三军团军团长、八路军副总指挥、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共和国元帅竟遭此大难。1935年,毛泽东还写过《六言诗˙给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埋藏万言书的西厨房 彭德怀家西厨房很简陋,灶台、案板以外别无他物。灶台前泥地上标有一个白色圆圈。文字介绍,那是“彭德怀同志八万言书手稿和军史论文手稿”的埋藏处。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恢复了名誉。 故居后门,弟弟彭金华牺牲处。 我来到距故居约一公里远的卧虎山,山上建有彭德怀纪念馆。厚重的景区大门里一条宽阔的大道,直通8坡高高的石阶梯上面的彭德怀铜像广场。广场中央,彭德怀身着元帅服,昂首挺胸,凝视前方。铜像高5.1米,连基座8.1米,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明题写的“彭德怀同志”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卧虎山 纪念馆是1998年彭德怀诞辰100周年时建成的,占地160亩。马头墙门廊、灰白墙镶着仿宋窗棂,既有古老的楚湘神韵,又有较强的时代感。门厅中央塑有手握望远镜、身披大衣的彭德怀半身像,底座上镌刻着毛泽东那句对彭德怀斗争意识极其赞赏的诗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背后是一面表现彭德怀戎马生平的弧形黄铜色浮雕墙。我依次参观了全部5个部分3个陈列厅。彭德怀生平介绍共20个章节,馆藏300多张照片和珍贵的展品。 彭德怀铜像 2016年我自驾去过林彪故居,是他侄儿筹资自建的。此侄儿并非1988年任建设部部长的林育英之子林汉雄,而是林重安。聊了一会儿,林从安把我当成了“当兵的”。林彪故居夹在一长排黄土墙房屋中,挂了几幅照片,没有啥值得一提的纪念物品。不远处有座形似堡垒、小得不能再小的“纪念馆”。馆里空空,那座林彪塑像令人不忍直视。唉,谁叫他摔死在温都尔汗呢?一世英名尽毁。解放战争另一战神、大将粟裕在湖南会同县枫木村的故居也是一个侗族农家小院,我2015年去过。 彭德怀纪念馆 林彪(林育容)和堂兄林育南、林育英在大革命时期都跟共产党走。林育南是工人运动骨干、中共湖北省委代理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1931年在上海龙华被害。林育英(张浩)在延安时期传达共产国际指示、解决了张国焘分列党的问题。他是八路军一二九师首任政委,1942年在延安病逝。毛泽东亲自扶陵,并为他题词“忠心为国,虽死犹荣”。<br>  从彭家围子出来,我一步三回头。彭德怀故居小院静静地立在树荫下,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风。<br> 我在彭德怀故居 202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