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遇见 温暖修行 —— 通顺街小学第一届“德润杏坛”主题师德活动暨2025年度师徒结对仪式

田田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校园,草木葱茏,桃李芬芳。5月14日,通顺街小学首届“德润杏坛”主题师德活动暨2025年度师徒结对仪式温情启幕。全体教师相聚一堂,以“向美遇见”为起点,共赴一场关于教育初心与传承的温暖修行。</p> <p class="ql-block">  郭洁副校长为“向美遇见 温暖修行”师德活动作开场词。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当我们踏上这方讲台,就与无数充满希望与可能的灵魂相遇。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带着各自的梦想、困惑与期待走进校园,而我们的责任,便是用爱与智慧,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添彩,助力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p> <p class="ql-block">  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有:桥西区教体科局张秀云副局长,教研室冯雪峰主任,成教科陈涛科长,幼教室朱丽云主任。</p> <p class="ql-block">  会上张秀云副局长对我校教师提出要求:守好“底线”,做清正之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韩雅静校长为本次师德主题活动致辞。以“向美遇见,温暖修行”为核心,强调师德是教育的底色,需在日常言行中践行;肯定师徒结对的传承意义,鼓励师父倾囊相授、徒弟虚心成长;倡导教师在团队中共心、共进、共暖,构建教育共同体;最后寄望全体教师以美为炬、以爱为光,让教育成为温暖他人、照亮自己的幸福事业,字里行间满含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与对教师队伍发展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  为筑牢师德基石,凝聚团队力量,六年级组以“携手凝师魂 同心聚能量”为主题,开展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老师们以心为笔,以行践言,在交流与协作中诠释教育本真。</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组的每一位教师,以专业为帆,以敬业为舵,在教育沃土上深耕细作,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责任与担当。他们精研教材教法,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课堂,让数学公式化作思维的翅膀,让文字篇章成为心灵的桥梁;他们早出晚归,用爱陪伴学生成长——清晨的教室有他们俯身指导的身影,深夜的办公室亮着他们批改作业的灯光,毕业季的时光胶囊里藏着他们对学生未来的期许;他们以团队之力破局解难,从班级管理的细节到教学进度的把控,从家校沟通的艺术到学生心理的疏导,处处彰显着“上下同欲者胜”的凝聚力。这支队伍用专业筑牢教育根基,用敬业诠释职业信仰,用辛勤耕耘换得桃李芬芳,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p> <p class="ql-block">  马淑梅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向青年教师传授班级管理经验。正如魏书生所言:“教师应具备工程师的思路和母亲的情怀。”班主任的“严”,是帮学生筑牢人生的地基;“慈”,是为他们种下向上的种子。当规则与爱并行,教室里便会生长出最健康的教育生态——学生既敬畏规则,又敢于舒展天性,最终成为“心中有尺度,眼里有光芒”的人✨</p> <p class="ql-block">  “数学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藏在生活里的‘魔法’。吴雅琴老师结合具体课例传授教学方法。当我们用‘元角分’教会孩子精打细算:把课堂搬进“数学超市”——用仿真人民币道具创设“文具店”场景:铅笔5角、橡皮8角、笔记本3元2角,让学生模拟“买1支铅笔和1本笔记本,付10元应找回多少元”。将“元角分换算”“小数加减法”融入真实任务,避免机械记忆。</p><p class="ql-block"> 用‘圆’展现图形之美:动画演示“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同一圆内所有半径相等”,或用3D模型展示“圆柱(圆锥)的底面是圆”,建立立体与平面的联系。学生不仅能高效掌握知识,更会爱上数学的‘烟火气’与‘逻辑性’。</p> <p class="ql-block">  李小萌老师常说:“孩子们吵架不可怕,怕的是用‘各打五十大板’草草了事。”她的“三步法”不仅化解当下矛盾,更在学生心中种下“先冷静、再沟通、共解决”的种子。如今,班里的“告状声”少了,主动说“我们一起谈谈吧”的声音多了——这正是教育智慧的温柔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三位教师的分享中,藏着同一个教育密码:把学生放在正中央。班级管理不是“管”而是“引”,教学效率源于“精准”而非“蛮干”,纠纷处理重在“育人”而非“评判”。愿这些带着烟火气的经验,能为青年教师点亮育人路上的盏盏明灯🌟</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是梦想的起跑线,亦是教育智慧的“练兵场”。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掌握低龄段育人密码,一场以“老青同携手 育德润心田”为主题的教育经验分享会温情开启,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围坐交流,让教育智慧在“传帮带”中流动。</p> <p class="ql-block">  这场跨越年龄的对话,不仅是经验的传递,更是教育情怀的接力。当“银发”与“青丝”携手,当“传统智慧”碰撞“创新思维”,一年级的教室里,正生长出最温暖的育德风景🌱</p> <p class="ql-block">  师徒结对,结的是缘分,传的是智慧,承的是责任。</p><p class="ql-block"> 对师父而言,这是一场“教学相长”的修行:把数十年沉淀的“带班秘籍”“课堂巧思”倾囊相授,在指导青年教师的同时,重新审视教育初心,焕发职业新活力。</p><p class="ql-block"> 对徒弟而言,这是一次“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攀登:主动听课、虚心请教、大胆实践,在“模仿—内化—创新”中,快速找到属于自己的教育节奏。</p> <p class="ql-block">  师徒结对仪式中,15对师徒郑重签订《结对协议》。一纸契约,承载着“传帮带”的责任:师父们将倾囊相授教学经验,徒弟们则虚心汲取养分、快速成长。青年教师代表发言:“愿以师父为镜,在打磨中精进,在传承中创新。</p> <p class="ql-block">  陈涛科长为本次师德活动作总结,肯定了老师们的经验分享,希望老教师能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同时,也对青年教师提出要求:青年教师既要“学其形”(模仿教学流程、管理模式),更要“悟其神”(理解教育理念、职业信仰),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专业能力</p> <p class="ql-block"> 教育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温暖同行。今天的活动,与其说是仪式,不如说是“教育共同体”的宣言:</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在师德的滋养中“共心”:无论教龄长短,都把“立德树人”作为共同信仰;</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在专业的互促中“共进”:老教师不吝赐教,青年教师勇于突破,让“传统经验”与“创新思维”碰撞出火花;</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在情感的联结中“共暖”:工作中有难题,师徒携手破局;生活中有困惑,伙伴并肩分担,让校园成为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