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亚堡:布雷格雷格河与大西洋的交汇处

冯可人

<p class="ql-block">发源于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布雷格雷格河,一</span>路流淌穿过拉巴特古城。河水波光粼粼,岸边能看到渔民的小船,海鸥在低空盘旋。最后它汇入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乌达亚堡矗立于拉巴特的海岬之上,俯瞰布雷格雷格河与大西洋交汇的壮阔景象。这座城堡始建于12世纪阿尔穆瓦希德王朝,最初为军事要塞,后历经柏柏尔人、葡萄牙人与法国殖民者的改造,成为历史与文化的交汇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堡垒以白色石灰岩与蓝色小巷为标志,低矮的房屋与蜿蜒的阶梯构成迷宫般的街区,恍若置身希腊圣托里尼。其防御工事包括瞭望塔与城墙,至今仍可见葡萄牙人16世纪增建的炮台。堡内安德鲁西亚花园以橘树、棕榈与喷泉营造出静谧绿洲,而堡顶平台则是俯瞰拉巴特全景与大西洋日落的绝佳地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乌达亚堡也是旅游爱好者的打卡地,当年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5:神秘国度》(2015)中上演惊险特技,亲自驾驶摩托车就是从乌达亚堡的陡峭阶梯高速冲下。这座历史悠久的蓝白建筑群台阶全长约100米,坡度近45度,拍摄时阿汤哥未用替身,仅靠改装摩托车的强化刹车系统与隐藏防护垫保障安全。剧组当时协调封闭古城区,多角度实拍结合剪辑,呈现震撼速度感。电影热映后,该地成为热门打卡点,甚至推出“同款路线”游览项目,见证影史经典瞬间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此处有点像希腊的圣托里尼。</p> <p class="ql-block">布雷格雷格河与大西洋的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大西洋的层层海浪拍打着乌达亚城堡的沙滩,波涛撞击岩石溅起高高的浪花。</p> <p class="ql-block">博里巴加餐厅,是家海鲜餐厅</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觉得这里海鲜餐是我们此次出行最好吃的!</p> <p class="ql-block">餐厅外的景色更是迷人,辽阔的大西洋,湛蓝的海水映入眼帘,使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乌达亚城堡</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梅克内斯古城。</p> <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古城:摩洛哥的“黑色皇城”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坐落于中阿特拉斯山北麓,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始建于11世纪的古城,因阿拉维王朝缔造者苏丹穆莱·伊斯梅尔的雄心壮志而辉煌——1672年,他将都城迁至此处,仿效法国凡尔赛宫,建造了长达25公里的城墙、9座巨型城门及宏伟的皇宫建筑群,使梅克内斯成为17世纪北非最大的军事要塞与伊斯兰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以“黑色皇城”闻名,因穆莱·伊斯梅尔麾下十万黑人奴隶军队而得名。其建筑融合西班牙-摩尔风格与欧洲元素:曼苏尔城门高耸,绿白瓷砖拼贴出繁复几何纹样,城门两侧立柱竟取自沃吕比利斯古罗马遗址;皇家马厩与粮仓至今保存完好,前者曾饲育1.2万匹战马,后者以20座巨型拱顶仓库构成,厚达2.5米的墙体维持恒温,彰显古代工程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梅克内斯亦是手工业重镇,以织毯、皮革与陶器闻名。老城巷弄间,清真寺宣礼声与市集喧闹交织,布因亚尼亚经学院的石雕花窗与穆莱·伊斯梅尔陵墓的马赛克穹顶,诉说着信仰与权力的千年对话。尽管部分古建在地震中损毁,但残垣与修复后的城墙仍勾勒出“多门之城”的壮阔轮廓,成为摩洛哥历史与建筑美学的鲜活见证。</p> <p class="ql-block">曼索尔城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梅克内斯最出名的就是那条连绵25公里的古城墙。它是摩洛哥最长最完整、布局最复杂和形式最丰富的古城墙。而城墙上最为壮观的,就是以胜利、凯旋之意而得名的曼索尔城门。它坐落在城市广场的对面,据说当年穆莱·伊斯梅尔建造时,是作为给自己的丰功伟绩树碑立传的纪念碑来修建的。高大、雄伟,圆形的拱门两侧还立着两座类似阁楼一样的护堡,造型十分别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曼索尔城门是摩洛哥梅克内斯古城是摩洛哥最大、最美、最恢弘且保存最完美的城门。</p><p class="ql-block">曼索尔城门包括一个高大的主门和两边的几重护堡,风格上体现了基督徒皈依伊斯兰教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离开梅克内斯古城,我们前往沃鲁比利斯城</p> <p class="ql-block">在车上大丹导游和我们聊起 穆罕默德六世国王的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摩洛哥现任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在还是王储时,在一场私人聚会上认识了平民出身、自信开朗的红发大学生萨尔玛·贝娜妮,并被她深深吸引,展开猛烈追求。然而,萨尔玛因摩洛哥传统中王室女性的角色定位(不能抛头露面、婚后无名分、主要职责为传宗接代)而拒绝了他。</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六世并未放弃,他欣赏萨尔玛的个性独立。萨尔玛提出,若想娶她,他不能再娶别人。在摩洛哥,穆斯林男子理论上可娶4个妻子,萨尔玛的条件无疑是对传统的一夫多妻制的挑战。</p><p class="ql-block">2003年,穆罕默德六世颁布了《家庭地位法》,规定穆斯林男子若要再娶,须征得首任妻子的同意,同时将女性的最低婚龄从14岁上调到18岁,并规定离婚后孩子的生活费一律由男方承担。这一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夫多妻制,提高了女性的权益和地位。</p><p class="ql-block">为了萨尔玛,穆罕默德六世放弃了一夫多妻制。2002年,两人举办了隆重的婚礼,萨尔玛成为王妃。婚后,他们育有一双儿女,一家四口和和美美。萨尔玛王妃致力于改善本国女性的地位,为她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她还在慈善方面不遗余力,为癌症病人成立了基金会,多次探望医院和福利院的儿童。</p><p class="ql-block">然而,2019年有媒体曝出,萨尔玛已成了摩洛哥国王的前妻。关于他们离婚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一种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萨尔玛王妃和摩洛哥王室的其他成员的矛盾激化,导致了国王的婚姻破裂。</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后排中间的就是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后排左边第1个就是萨尔玛皇妃,前排中间两个小孩是国王的儿子和女儿。</p> <p class="ql-block">在摩洛哥梅克内斯以北的麦田深处,沃鲁比利斯城静静矗立,诉说着古罗马帝国在北非的辉煌史诗。这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城,曾是罗马帝国最西端的行政中心,见证了从柏柏尔人定居点到罗马化都市的蜕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罗马人将橄榄种植技术与奢华生活方式带到这里,城市迅速扩张至40公顷,城墙环绕达2.6公里。如今,漫步在残存的街道上,凯旋门、巴西利卡法庭与公共浴室的遗址依稀可辨。最令人惊叹的是保存完好的马赛克镶嵌画——竞技体育、渔猎场景与神话生物在斑斓的色块中定格,历经两千年风雨仍鲜艳如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摩洛哥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级古罗马遗址,沃鲁比利斯不仅是石头与马赛克的堆砌,更是文明交融的见证。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曾将其摧毁,但残存的廊柱与雕像仍倔强地指向天空,仿佛在追问时间的虚无。站在卡拉卡拉凯旋门前,东望是地中海的落日余晖,西眺是阿特拉斯山的雪顶,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美在此交织,令人恍若穿越千年。</p> <p class="ql-block">结束沃鲁比利斯城的游览,我们前往摩洛哥的古都菲斯</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来到菲斯唯一的一家中餐馆~长城餐厅用晚餐,这家餐厅的服务态度,菜品的质量令我们非常满意, 据说中国的外交使馆的人员也经常到这里来用餐。</p> <p class="ql-block">餐厅里挂着一张<multi-find-1-extension class="HL-round-2 HL-light-theme" hl-word="2" title="被 Multi Find 突出显示"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color: black;">习近平</multi-find-1-extension>总书记和摩洛哥默罕默德六世国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晚上我们入住菲斯城里的华美达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