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聊发少年狂——重温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简凡

<p class="ql-block">  《江城子·密州出猎》</p><p class="ql-block">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p><p class="ql-block">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p> <p class="ql-block">  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的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当时,他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首词是豪放派词的开山之作,他很得意,特写信给他的朋友告之。</p> <p class="ql-block">  在此之前,词的意境都是缠绵的,内容也尽是反映男女之间的卿卿我我,你浓我浓的爱情,是以柳咏为代表的婉约派为主。而《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豪放派的开山之作。自此,在词的表达内容上又多了豪放一派,更受文人墨客的喜欢。</p> <p class="ql-block">  我佩服苏轼的想像力丰富,他当时也就38岁,却称自己是老夫。整个上阙画面感极强,“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你想像一个小地方的父母官,左手牵着大黄狗,右肩抗着老鹰🦅,前呼后拥,场面很大,是不是有点张扬了。所以,那是他的想像。为了诗词前后呼应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苏轼春风得意,意气风发。杭州、徐州、密州,做知州顺风顺水,豪情万丈。他那时候还没有倒霉,被人陷害。用一个“狂”字形容他,狂得没边儿了。他就是狂,词的第一句就说自己“老夫聊发少年狂”。</p> <p class="ql-block">  词的下阙,苏轼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个典故是说在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凶奴有功,却因手下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为纠正错误,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罪名。苏轼用此典故表明心迹,愿意去边塞效力。</p> <p class="ql-block">  “西北望,射天狼。”此最后两句,表达了苏轼的报国壮志。北宋时期,西夏王国经常在西北面入侵我国领土,骚扰我国百姓的生活。对北宋造成极大的威胁。苏轼通过诗词的形式,表达他的爱国之情和豪情壮志,天狼比喻西夏。</p> <p class="ql-block">  现在,“老夫聊发少年狂”这一句诗词广泛被引用,意思更宽泛。尤其是老年人,更愿意用它表达自己的快乐和喜悦时的忘乎所以。当他们任性的时候,当他们放飞自我的时候,当他们心中的小宇宙爆发的时候,来为自己辩护。具体的画面比比皆是。例如:当他们登上山顶,肆无忌惮地呐喊;当他们在海边用五音不全的嗓音唱歌;当他们无拘无束地大笑,诸如此类,“老夫聊发少年狂”是对他们人生暮年快乐最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