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本篇片头曲: 《想着你的好》…</p> <p>♥2015年5月23日: 法国汉学家<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潘鸣啸先生从重庆本编处前往成都并到达,受到成都知青朋友们的隆重欢迎!…</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上图前排左一: 原云南德宏遮放农场知青候勇(原云建三师十二团)。左二:原临沧孟定知青邵闻(原云建二师七团)。左三:原孟定知青叶枫。左四:潘先生。左五:原保山潞江坝知青、西知网站长王进勇(原云建三师十五团)。右二:苏友德(孟定知青)。右一: </span>前排右一舒志华医生。</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后排左一: 树人夫人。左二:原德宏盈江三师十三团知青杨跃志。左三:估计是未曾谋面的黄小斧。左四: 原云南知青陈仁德。左五:原孟定知青陈小毅。左六:原孟定知青叶枫夫人。右三:原勐腊知青王进。右二:原孟定知青张富源。右一: </span>苏哥夫人韩东梅。</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第三排独自一人:知青作家曲博先生。(在这里本编得着墨敲键多几字: 曲博先生为人谦逊低调,仁义厚道,广结海内外善缘,但每逢大众场合总是把自己放在卑微的位置,令人阅后难免不心酸。今后,如遇这种情况,本编将默默地陪伴左右,说话算话…)</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以下图文摘于中国西部知青网《知青文苑》栏目李军发帖——(和法国著名汉学家潘鸣啸教授欢聚一堂)2015/5/24 13:26:39。</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潘先生(Michel Bonnin)巴黎哲学学士,中国语言与文化学硕士及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中国当代史,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当代社会民主运动、民工、就业等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就开始进行有关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在多种法文或中文刊物上发表论文。现任清华大学中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的潘鸣啸,并不算一位活跃度很高的汉学家,不过,他的代表作《失落的一代》静悄悄地出版,三年来不声不响地卖了十万多册(不包括早两年在香港出的繁体字版),证明中国人对“上山下乡”的历史依然不乏热情。与人们最熟知的“文革”景观相比,“上山下乡”这一插曲不太残酷,不太悲惨,但足够疯狂;它本来就有一种狂欢的属性,又因为狂欢的人群迅速瓦解而增加了喜剧性,然后,如潘鸣啸所观察到的,大量的知青不肯承认自己荒废了光阴,反而引以为豪,而他们的儿女往往浑然不知,无法接触到真实的体验和记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小萌说:“潘明啸是第一位用中文在中国发表知青问题论文的西方学者,是第一位深入到知青中并且从事知青研究的西方学者,同时还是唯一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以研究知青问题为己任的西方学者。”</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徐友渔评价说:“本书对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作了全方位研究,指出其动因不仅在经济人口方面,也在政治方面,论述之广泛,分析之深入,构成了当代中国史研究重要的一章。” 席间,潘教授和我们畅所欲言,知青们也各展技能,唱歌跳舞,诗歌朗诵的,不亦乐呼!我多次问到中国知识分子的“病”,为人平和的潘教授答说,这与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有关;他也说,这场运动带来了一些正面的遗产。在那些他最早接触到的知青身上,他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东西,研究这代人的价值,并不是为了否定他们。笑容可掬、激情豪迈的他还调侃说:“如果我在中国,我连你们都不如,我只能当回乡知青,因为我的祖父是农民。”在他发音标准而流利的”标普”面前,我们在座的知青们反倒像临时客串的外国人,禁不住汗颜。潘教授真不愧为一个汉语言家啊!</span></p> <p>♥本编不在现场,看图说话编故事。人家历史可以编,国土可以让;本编插科打诨,增添本篇趣味可读性又为何不可捏…你说是布?</p><p><br></p><p>参考李军西知网发帖内容,故事开始了: 潘先生到达成都,由曲博、张富源分别做东为潘先生接风洗尘。接风宴上,原临沧孟定知青叶枫夫人致欢迎词…</p> <p class="ql-block">♥叶枫夫人继续说: 上世纪七十年代潘先生就开始进行有关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研究。七十年代末,云南知青大返城,潘先生却逆向而行,去到云南边疆,探索云南知青大返城的深层原因。为后来《失落的一代》书籍出版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叶枫夫人还说: 潘先生阅读《飓》书后,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洞察力,读出了《姜案》的签字,是云南农垦这个庞然大物的霸王条款,是沮丧无奈、曲辱的签字。不是令人滿意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飓风刮过亚热带雨林》由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青集体创作而成。主编: 曲博、罗小文。(2006年6月首发)</p> <p>♥上图: 潘先生说: 叶枫先生,您夫人讲得真好,成都话很悦耳、很动听。嘿嘿…她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捏?</p><p><br></p><p>叶枫微微一笑回答: 呵呵…听悠然摆谈的唦。悠然还说了: 《姜案》曲辱无奈签字,宝宝心里苦,只有潘先生读出来了…</p><p><br></p><p>(宝宝心里苦——网络语)</p> <p>♥潘先生将信将疑继续问叶枫: 是不是哦?</p><p><br></p><p>曲博见口说无凭急忙去窗台翻书,以书为证…</p> <p>♥曲博找来一本书,翻给潘先生看。曲博说: 悠然摆谈的这些话已经上书了,看嘛,白纸黑字写着咧,有书为证,没得错…😄😄😄</p> <p>♥旁边的陈小毅被潘先生独到的见解和洞察力所折服,毅然与潘先生合影一张,以示钦佩景仰…</p><p><br></p><p>上图左一: 黄小斧。左二: 邵闻。左三: 叶枫。右二: 潘先生。右一: 陈小毅。</p> <p>♥上图右二: 曲博嫂子对潘先生说: 是嘛、豆是嘛,人家悠然豆是这么说的嘛。</p><p><br></p><p>上图左一: 叶枫。左二: 潘先生。左三: 小毅嫂子。右一: 曲博先生。</p> <p>♥绍文夫人王姐(原孟定知青)发言: 曲博曾经说: 当年《姜案》登高一呼,全营千余知青停工响应,为知青同伴挣得了应有的合理安葬。想当年未成年,我没有那个能力做到一呼百应,可能许多人也没那个能力做到这一点。</p><p><br></p><p>右一: 舒医生说: 对头,西知网站长进勇也曾说过这句话…</p> <p>♥曲博现场说: 当年《姜案》不是为了自己吃好点、穿好点,而是为知青同伴、为国家烈士的遗体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及妥善安葬遭受无妄之灾…</p><p><br></p><p>《姜案》未成年就敢为知青同伴说话,为共和国烈士说话而被迫害致残;我们五十天命为啥又不敢为《姜案》说话?如是那样,就没有了公平公理!所以,我们声援《姜案》义不容辞,责无旁贷!…</p> <p>♥上图中: 原孟定知青张富源对潘先生说,当年声援《姜案》,我们坚定不移地站在曲博身边,任凭风吹雨打,决不动摇!…</p><p><br></p><p>上图左一:潘先生。中:张富源。右一:曲先生。</p> <p>♥接风宴开始时: 原云南知青仁德面见潘先生。</p> <p>♥接风宴开始时: 原云南知青老苏面见潘先生。</p> <p>♥左一: 杨跃志。左二: 黄小斧。左三: 邵闻。右二: 叶枫。右一:潘先生。</p> <p>♥左一:杨跃志。中:黄小斧。右一:邵闻。</p> <p>♥左一:叶枫夫人。中: 原德宏盈江三师十三团知青杨跃志夫人。右一:原德宏遮放十二团知青候勇。</p> <p>♥潘先生法语放歌一曲: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span></p> <p>♥潘先生放歌一曲(二)…</p> <p>♥法语唱不来了,大家听潘先生唱。</p><p><br></p><p>左一: 邵闻。左二: 叶枫。左三: 潘先生。右二: 张富源。右一: 陈仁德。</p> <p>♥潘先生改用汉语唱,大家又能跟几句了…</p> <p>♥唱完潘先生坐下,感谢成都知青朋友的盛情…</p><p><br></p><p>从左到右: 邵闻、叶枫、潘先生、张富源、陈仁德。</p> <p>♥潘先生与张富源。</p> <p class="ql-block">♥张富源说: 曲博——云南知青翘楚,学富五车,妙语连珠,时常有惊人语句说出,令人惊叹折服!…(张富源原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曲博: 经几十年知识积累,现以其满腹经纶,博学多长,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视野宽广,阅历丰富,名扬中国西部知青群体。而现实中的曲博,比起西部知青口碑中的形象不遑多让。他秉性刚直,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深受大家追捧。</p> <p>♥潘先生说: 曲博的学识令人钦佩,为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我非常感谢他!可曲博说: 你的心情我领了,如果你能到重庆时多去看望弱势群体中的悠然,那就是最好的感谢。</p><p><br></p><p>所以,因为曲博的善缘就有了潘先生三到重庆,三到悠然家。</p><p><br></p><p>本编语: 多么善良厚道的文化人!当本编得知这个信息时,好生感动,默默祝福好人吉祥平安!!!</p> <p>♥接风宴喜庆祥和,潘先生为结识了中国知青的英雄群体——云南知青,感到由衷的高兴……</p> <p>♥为中国知青的朋友潘先生到访成都干杯!…</p> <p>♥为终结“上山下乡”运动的英雄群体——云南孟定知青干杯!…</p> <p>♥大家注意: 曲博有唱歌的架势了…</p> <p>♥看曲博唱歌…</p> <p>♥曲博唱歌劲扎,声情并茂,手舞足蹈,有种排山倒海的气势。但是,曲博不喝酒,那是听不到、看不到他唱歌的哈…😄😄😄</p> <p>♥气场被逐渐带动起来了…</p> <p>♥气场被带动起来,曲博说: 那我就歇歇了,看你们唱嘛…</p> <p>♥女士也被带动起来,跳舞了…</p> <p>♥潘先生说: 你们唱嘛、跳嘛,我把你们拍下来,留在相机里。</p> <p>♥曲博还在歇,看大家唱…</p> <p>♥曲博径直坐下来看大家高兴…</p> <p>♥潘先生为大家的吼歌点赞…</p> <p>♥潘先生这里在说什么,本编江郎才尽,书读少了编不出来了…😄😄😄</p><p><br></p><p>左一:张富源。左二:邵闻。左三:潘先生。右一:叶枫。</p> <p>♥进勇站长说:你们全部静下来,我把你们留在手机里,免得一些高一些低,参差不齐没美感哈…</p> <p>♥原孟定七团知青陈小毅说: 我小时候与悠然一个村的,读书时举家迁往成都,后来支边去了云南孟定。</p><p><br></p><p>原孟定知青叶枫夫人说: 对头、一个村的,有那么回事,但没上书…😄😄😄</p> <p>♥潘先生最后总结说: 你们是中国知青,我是法国知青。我读书毕业后曾经回乡从事农业,因为我的祖父是农民…</p> <p>♥2014年10月21日: 黄小斧、李忠明《戍边梦》、曲博《喁望集》新书首发式。</p> <p>♥2014年10月21日: 黄小斧、李忠明《戍边梦》曲博《喁望集》新书首发现场。</p><p><br></p><p>原孟定七团知青曾晓嘉致辞…</p><p><br></p><p>曾晓嘉:小名嘉嘉,原孟定七团著名巾帼。曾记得06年昆明《飓》书首发式后转道成都在曲博家,原七团知青金矮子提议去找虎豆聚餐请伙食。金矮子点够了原七团墙壁上都留有脚板印的顽皮知青,特别提到一定要请到嘉嘉,非请不可!</p><p><br></p><p>本编在重庆家住附近有两位男士名嘉嘉。此时金矮子特别提到的成都嘉嘉,肯定是他们的排头大哥(男士),不然金矮子不会这样言之凿凿!嘿嘿…本编那天就要见识一下七团的大哥,一睹其风采了。</p><p><br></p><p>成都某地“大蓉和”,曲博特为本编讲解,这是成都民间最高档去处。只见金矮子召集的七团朋友军长、巫二娃、母羊子等,手提“五粮液”,满面笑容道: 酒孬了不喝,餐饮处档次低了不去,这“大蓉和”是个好地方,选址不错…</p><p><br></p><p>本编面见了几位七团的顽皮知青,便引颈瞭望人在途中,还未到达的七团帅哥——嘉嘉。</p><p><br></p><p>不多时,曲博拉住本编说: 我给引荐引荐,这位就是孟定七团嘉嘉,省文联的专业知青作家。本编收回瞭望的目光,眼见一位笑容滿面的女士愣住了。一声“幸会幸会”,把本编从狐疑中惊醒,怎么成都哥们口中念叨的嘉嘉竟是一位一笑一酒窝的知性女士。</p><p><br></p><p>本编那时没文化,不会这样的词语,感觉这一声“幸会”中,嘉嘉有文化有内涵,难怪这成都的哥们滿都尊崇她。</p><p><br></p><p>嘉嘉有一种知性美,一种从内而外流露出来的气质,成熟而从容、自然而美丽。文化气息的气质和风格,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来,使本编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背景,从而透出源源不断的魅力,这就是知性美。</p><p><br></p><p>于是,尊崇、景仰,油然而生…</p><p><br></p><p>(当然,虎豆宴请的这趟伙食雀湿没含糊,堂堂“大蓉和”坐二十来人的大圆桌,菜肴重迭了三层,本编下细数了的,服务员穿梭式地平均三五分钟一道盘,直至宾客下席) (再当然,这是本编有生以来绝无仅有的一次,开眼界、涨姿势)…</p> <p>♥新书首发式: 原孟定知青张富源讲话…</p> <p>♥曲博新书《喁望集》首发…</p> <p>♥曲博新书首发,军功章有曲博嫂子的一半。木有嫂子的后勤工作跟上,曲博再厉害,饿起肚子是写不出来书的哈…呵呵😄😄😄</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原云建三师十团(德宏陇川)知青尹俊萍讲话…</p> <p class="ql-block">♥左一:原潞江坝云建三师十五团知青郝丽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三: 原临沧孟定知青黄军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一: 原孟定知青老范。</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左一:树人夫人。左二: 原德宏遮放三师十二团知青侯勇。右一: 原德宏盈江三师十三团知青杨跃志。</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原孟定知青大返城总指挥叶枫。</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李军帖子说: 不管咋个,叶帅总是应该站中的三。</p><p><br></p><p>原孟定知青叶枫、树人,与新书首发仨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左一: 原孟定知青老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 原孟定知青大返城总前委成员邵闻。</p> <p class="ql-block">♥卲闻与老范。</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李军镜头中的西知网站长进勇(左一)。左二三:曲博与嫂夫人。</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原孟定知青陈小毅宣布新书抽奖仪式开始。</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曲博细看抽奖结果…</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张富源幸运中奖…</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非洲鼓手中奖获书…</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树人夫人也中奖获书。</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尹俊萍中奖获书。</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新书首发作者曲博为获书者签名…</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进勇书法有一手…</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树人书法也不错…</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据李军发帖: 原八<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团宣传队的周学军,纯粹的百灵嗓。</span></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到场佳宾发言。</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到场佳宾白宪发言。可能是在朗诵,表情尽写脸上…</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原八团知青满山跑,被李军拍了个正着。</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到场佳宾合唱一曲。</p> <p>♥我们是有乐队的哈,不是清唱、干唱的哟…😄😄😄</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李军发帖说:曲博今天心里比蜜甜。</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左一:仁德夫人柴姐(十二团遮放知青)。左二三: 原孟定知青树人与夫人。左四: 原德宏遮放知青侯勇。右二: 原德宏盈江知青杨跃志。</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左一:原德宏知青小川。左三:原孟定知青温扬。</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p><p><br></p><p>又见平易近人的嘉嘉…</p> <p>♥仨战友新书首发式现场伙食:</p><p><br></p><p>曲博捧杯回谢到场佳宾。</p><p><br></p><p>左一: 陈仁德。左二:曲博。左三:李忠明。左四:仁德夫人。</p> <p>♥2008年元月30日: 西部知青网重庆地区春节团拜会。</p><p><br></p><p>左一: 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五团(思茅地区江城)知青缺牙巴。</p><p><br></p><p>右一: 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景洪小勐养)知青张镰斧。</p> <p>♥2008春节团拜会: 原云建独立五团知青缺牙巴(左)应本编邀请参加团拜会。</p><p><br></p><p>本编奇遇缺牙巴: 70年代期间,思茅汽车客运站是个鱼龙混杂人人自危的场所,来来往往的版纳各团知青,无不畏惧思茅独立五团重庆知青的蛮横和野性。一次转车去昆在思茅老车站候车,几名重庆知青走进候车室,团团围住孤身一人的本编发话道: “几团的?去哪?我们弟兄几个还没吃午饭,拿点钱出来。”待问明他们是独立五团知青,情知遇上了“夜袭队”。我六神无主况且人地生疏,心想这次遭了。慌乱中想起我营朋友“小耳朵”的嘱咐:“在思茅遇到问题,找地主、鸭娃、缺牙巴”。于是,我站起来底气不足地回答:“我是六团小耳朵的朋友。只要见到地主鸭娃缺牙巴,我就照你们的办。”这几位知青见本编口气不小,其中一位态度缓和道:“你稍等。”即到门外叫来一位高个头的重庆知青,他走近本编咧嘴笑道:“你找他们哪一个?”见他态度温和、嘴里明显少一颗门牙,便马上反应过来回答:“我就找你!你就是缺牙巴!小耳朵叫本编在思茅有问题找你,不知灵不灵?”缺牙巴大笑:“我就是缺牙巴,小耳朵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他的话,灵!”于是,握手寒暄,说长道短后他们离开车站,去寻觅下一个目标。几天后,我们又在昆明回渝的列车上碰面。原来那几天在思茅客运站,可能是在筹措回家的路费…</p><p><br></p><p>30年后的07年4月22日,缺牙巴等应小耳朵邀请,参加我营知青支边36周年纪念。当本编走进歌乐山“山语印象”山庄就被小耳朵叫住,让认认他身边的一位朋友。虽然几十年不见,望着这当年熟悉、现在门牙齐全的笑脸,一下就叫出他那令版纳知青生畏的外号。谈到当年的邂逅,感叹没有小耳朵与各团知青的友好往来,我将成为思茅知青的目标,一件令人遗憾、被同类洗劫的事例在本编的回忆文中出现。如今,为知青朋友情重逢,听本编叙述当年的思茅奇遇,大家都沉浸在友好的往事回忆中…</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63, 163, 163);">陈丹青:知青就是草寇流氓。我从小班里要好的同学,一半是流氓,有成天打架闯祸的,有判了刑的。小时候不懂,就知道他们好玩,有劲,他们也喜欢和我玩。下乡后不用说了,江湖上没有一点流氓气,不好自保,也不好办事啊。</span></p><p><br></p><p>当年的顽皮知青“缺牙巴”,十处打锣九处都有他。他在思茅名气大,与兵团廖副司令是忘年交,独立五团数名知青受到重刑处分,唯独缺牙巴却多年无事安然无恙。知青生活艰苦遇到肠胃生锈时,他常去驻扎思茅的兵团司令部找廖副司令要吃要穿。一次泼水节,他找廖副司令要车去景洪,廖副司令调侃道:“你这缺牙巴,平时我好酒好肉招待穿我的军装,吃我穿我过节还要我派车,真难伺候”。缺牙巴回答:“谁叫你是司令!谁叫我们是朋友!”廖副司令对知青仁义厚道,之后还是安排缺牙巴搭乘兵团到师部的顺风车去了景洪。在“山语印象”山庄,本编一直陪着兵团司令都买帐的缺牙巴及另一位独立五团的知青朋友聊兵团聊当年,始终都沉浸在对往事的友好回忆中。聚会结束时合影,留下30年后的记忆,这是后话。——2007年6月1、2日记录。</p> <p>♥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江洪洲。</p><p><br></p><p>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司令是云南省军区司令黎锡福兼任(名义上的),第一副司令是蒲大义将军(实际上的一把手,原昆明军区炮兵司令)。还有老红军江洪洲、范金标也是副司令,廖开芬(昆明军区后勤部长)也是副司令。</p> <p>♥2008年11月8日15时46分拍片: 西部知青网友相聚简阳三岔湖、桃花岛…</p><p><br></p><p>上图: 重庆网友到达时…</p> <p>♥到达桃花岛,先与卲闻站一张…</p> <p>♥2008/11/8日: 三岔湖西知网友合影…(一)</p> <p>♥2008/11/9: 三岔湖西知网友合影…(二)</p> <p>♥2008/11/9: 三岔湖桃花岛,仁义厚道、乐善好施的重庆板姐余远瑾留影…</p> <p>♥2008/11/9: 三岔湖桃花岛,仁义厚道、乐善好施的重庆板妹王颖留影…</p> <p>♥2008/11/9: 三岔湖、桃花岛重庆板姐嘎洒与重庆板斧留影…</p> <p>♥2008/11/9: 简阳三岔湖、桃花岛。</p><p><br></p><p>豁哟…重庆的哥们姐们都是板字辈的哈…</p><p><br></p><p>上图: 王颖与金沙…</p> <p class="ql-block">♥桃花岛看书…</p> <p>♥桃花岛王颖看湖水…</p> <p>♥桃花岛金沙看镜头…</p> <p>♥叼纸烟的木梳与张主任…</p> <p>♥木老板被重庆板妹惯实得不像画,有点拽哟…</p> <p>♥2008年11月9日12时20分: 三岔湖合影…</p><p><br></p><p>上图右三金沙漫蝶: 哎呀,咋子嘛咋子嘛?好笑人啰,合个影站这么远咋子嘛?还不站拢来些…</p><p><br></p><p>上图左三: 热作所晨露: 听到没有听到没有?合影站这么远咋子嘛?</p><p><br></p><p>上图左一三及右二网友远走不在了,特此致哀…</p> <p>♥♥2008年11月9日12时20分: 桃花岛重庆网友合影…</p> <p>♥桃花岛晚餐…</p> <p>♥晚餐后的消食舞…</p> <p>♥这个舞姿有点帅,乐坏一众观舞人…</p> <p>♥不晓得、不晓得,点都不晓得,俩镁铝站在身后,本编也沾光灿烂了一盘…</p><p><br></p><p>这张照片么,只有斧老板级别才能拍出来的哈…</p> <p>♥2008年8月2日18时20分: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景洪小勐养知青赴滇37周年纪实。</p><p><br></p><p>上图: 37周年,斧老板与三团的特邀宾客合影。</p> <p>♥斧老板照顾不过来,宾客自家欢喜了哈…</p> <p class="ql-block">♥社保说了:</p><p class="ql-block">你点一个赞</p><p class="ql-block">本编养老金涨五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2020年11月15日编辑完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待续篇……谢谢观赏,来点巴巴掌!</p><p class="ql-block">上篇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5.cn/37i9edrz?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西部知青网站相册》(三)</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