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天台┃《次焦守赠天台老人韵 其一》 元•李孝光

天台山文化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翁教儿惟力田,两儿扶翁才及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知愁苦衣食足,何用离家师继前。</div> 释义:<br><br>次:“依次”或“按照次序”的意思,即按照原诗的格式和韵律来作诗以回应或接续时,需要按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的次序来作诗,这种方式被称为“次韵”或“步韵”。“次韵”是古体诗词唱和中的一种重要方式。<br><br>天台:即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仙霞岭脉之东支,以佛教天台宗祖庭、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而闻名,相传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称海内外。<br><br>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br><br>东晋•支遁《天台山铭》序:“剡县东南有天台山。”<br><br>其山势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由赤城、瀑布、佛陇、香炉、华顶、桐柏诸山组成,多悬崖、峭壁、飞瀑等名胜。为甬江、曹娥江和灵江的分水岭。道教曾以天台为南岳衡山之佐理,佛教天台宗亦发源于此。<br><br>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r><br>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白居易、元稹,故又称“元和体”。<br><br>韵,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br><br>唐•元稹《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br><br>原注:“ 乐天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br><br>力田:努力耕田,勤于农事。<br><br>典出《汉书•惠帝纪》:“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br><br>唐•司马扎《卖花者》:“不知力田苦,却笑耕耘辈。” <br><br>愁苦:忧愁苦恼。<br><br>典出《楚辞•九章•涉江》:“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br><br>唐•杜甫《发阆中》:“别家三月一书来,避地何时免愁苦。”<br><br>衣食:衣服和饮食,泛指生活所需。<br><br>典出春秋•左丘明《左传•曹刿论战》: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br><br>唐•白居易《杜陵叟》:“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李孝光(1285年-1350年)<div><br>元代温州乐清人,字季和,号五峰。祖父寅翁执教乡里,祖母徐氏通晓经史,谙于诗词。<br><br>少博学,笃志复古,隐居雁荡山五峰下教授,从学者众,其著者有泰不华、陶宗仪等。时人语云:“前有虞(集)范(椁),后有李(孝光)杨(维桢)。”<br><br>素嗜寻幽探胜,寄情山水,曾登天台,探禹穴,渡钱塘,游西湖,远至三吴、匡庐、少室、泰岱、嵩山和恒山等地,见景生情,赋诗明志,和张雨、虞集、萨都剌、杨维祯等名士均有唱和,维祯引为知己,尝云:“善和余者惟李季和”!<br><br>顺帝至正初七年,诏徵隐士,以秘书监著作郎召,进《孝经图说》,升秘书监丞。<br><br>以文名,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br><br>卒于官,有《五峰集》。</div> 天台山蜿蜓于东海之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享誉海内外。自古以来,天台山就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姓三十景,无名无姓数不清”的说法,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渗透,山、岩、洞、瀑各具神韵,形成了古、幽、清、奇的独特风格。<br><br>并以绚丽多姿的形貌和深邃厚实的内涵,孕育出华夏文明苑囿中一棵散发着独特芬芳的奇葩,这就是“天台山文化”。以神秀的山水为依托,以宗教文化为特色,自唐宋盛行迄今并对日本和韩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她由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学文化以及民间文化组成。1700年来,“两宗”文化互相渗透,涵盖台州六邑,造成了佛道共存、三教互融的文化格局。<br><br>石梁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唐诗之路”的目的地,面积6.5平方公里,距县城23公里,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诗人都为此留下不朽的诗篇。作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梁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花岗岩天生桥”,梁长7米,宽不盈尺,世所罕见。<br><br>华顶景区“天台临四明,华顶高百越”,观云海,看日出,赏奇花,品佳茗。72莲华峰之顶,独享“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华顶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天台山主峰,海拔1095.4米。享有“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的美誉,是十分理想的休闲、养生和避暑的胜地。这里是“江南茶祖韩日茶源”之誉的天台云雾茶的核心产地,相传三国吴时葛玄在此植茶,已有1800多年历史。<br><br>赤城景区“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在孟浩然等无数游客的心目中,这座位于县城北1.5公里赤城山是天台山的地标。赤城山在一片苍翠中,因其色赤,独树一帜,历来被看作是“台岳南门”和天台山的标志。“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的赤城山,高306.5米,山间洞穴密布、树木葱郁,遥望如城堡高矗,在四山青碧中显得格外挺拔清丽。山顶有梁妃塔,塔高27.5米,四面七级,与国清寺隋塔遥相呼应。<br><br>琼台景区“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唐诗人李白倍加推崇琼台仙谷“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相传这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从仙人九元子受金液神丹的地方。南端的天然石椅则是葛玄、吕洞宾、白玉蟾等高道炼丹之处,故名“仙人座”。台上有唐宋以来柳泌、天和子、康有为等人的“蓬莱仙境”“观止”等题刻。最高处,黄帝祭坛、祭天坛、祭地坛屹立峰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h3 style="text-align: right"></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Wl6UCyFGEUl4zeL1r2Nk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诗路天台┃《次焦守赠天台老人韵 其一》 元•李孝光</a><h3 style="text-align: right">摄影:庞民、陈蒙江‘肖连飞、许斌</h3>